我認為,“正義”是臺面文章,“實力”是臺下文章。也是說,“正義”重于“實力”。
什么是“正義”?這個問題很難有定論。布什總統(tǒng)說伊朗、伊拉克、朝鮮是“邪惡軸心”。難道這個觀點人人都認同嗎?我就不認同。我的正義觀就與布什總統(tǒng)的正義觀不同。我也不可能認為美國就代表正義。布什總統(tǒng)的“邪惡軸心”這種說法本身就很荒唐。因此我想,“正義”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感性色彩。只是一種情緒性的表達而已。劉備和曹操打仗,一邊是“漢室正統(tǒng)”,一邊是“奉昭討賊”。究竟哪一方代表正義?答案不是絕對的,你對此問題的答案只在于你的屁股坐在哪邊而已。最后蜀被魏所滅,曹氏又被司馬氏篡權(quán)。三國歸晉。雖然司馬氏落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聲。但我想他生前還是一個靠實力取勝的風光之人吧。“正義”又怎能阻擋司馬昭奪權(quán)的步步緊逼呢?
同樣的道理,中國人的正義觀,日本人可能全盤接受嗎?部分網(wǎng)友可能玩過網(wǎng)絡游戲“帝國時代”、“魔獸爭霸”。在游戲中兩個或多個玩家相互競爭,大家都在拼命搞經(jīng)濟建設,拼命強化自己的軍隊。試問有哪個玩家在大喊“我正義,因此我必勝”?
如果有人說游戲不同于歷史。那我們看看二戰(zhàn)中的中國和日本。日本是如何投降的?靠的是中國人的正義嗎?中國人拼命抵抗是事實,美蘇參戰(zhàn)改變雙方實力對比才是決定性因素。美蘇為什么參戰(zhàn)打日本?原因是因為中國是正義一方嗎?那是因為美蘇不容許日本強烈的稱霸野心對他們的全球霸權(quán)產(chǎn)生不利影響。臺面下的實力與野心,加上臺面上所謂的“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 究竟什么才是美蘇參戰(zhàn)打日本真正的驅(qū)動力呢?
一個長時間存在的國家才可能有不同于它人的文明,可是一個國家要想長久地存在,它就需要強大的實力做后盾。同時具有一定的實力也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唯一理由。人心思進,人往高處走。為什么現(xiàn)代社會偷渡者們的目標總是那些地方?他們追尋的不是正義,而是更好的安身立命之處,他們追尋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薩達姆被抓了,金正日也談判了,卡扎菲妥協(xié)了。他們都是在強大的實力面前被迫放棄自己原來的愿望或生活的,他們并沒有被美國的“正義”感化,而是不得不感化于美國強大的實力。
把話題再次切換成中日關(guān)系。中國多次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而日本首相卻一再參拜靖國神社。這種現(xiàn)象說明中日之間的實力還在同一量級上,還沒有出現(xiàn)像美國和利比亞之間那種巨大的實力差異。要想用正義來填補實力上的差異,也肯定擺脫不了臺面文章的局限性。因此我覺得,滿嘴正義的人如果具備強大的實力做后盾,那么他確實還是個令人生畏的對手。反之,滿嘴正義的人如果沒有必需的實力做后盾,那么他一定只能贏來對手臺面下的譏笑與不屑。
所以說:“正義本無害,可說的太多了,也就飄飄然了。”:)
——早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