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滿天下的余秋雨教授,在他的《山居筆記》《十萬進士》一文中說道:“大量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現(xiàn)實遭遇和實踐行為便是爭取科舉致仕。”“致仕”是中國古代官員“退休”的意思,余秋雨在這里卻把它當(dāng)成了“進入仕途當(dāng)官做官”,顯然是不恰當(dāng)?shù)摹?/p>
余先生的這一差錯,不巧被同在滬上的金文明先生逮個正著。孰料余先生對此卻死不認錯、死不服氣,硬是強詞奪理,這實在有點胡鬧了。最后以至于逼惱了金先生,他一發(fā)不可收拾,不惜功夫?qū)iT將余先生散文中據(jù)稱還存在著的其它文史差錯,連同這一錯誤一起,一一糾出指正,并寫成《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專著出版。為此兩人去年六七月間還公開上演筆墨口舌之爭,甚至于雙方的一些朋友也卷了進去,一時間頗是招惹視聽。
其實教授未必不出錯。在這個普世浮躁、學(xué)界也不甘寂寞的時代,雖為教授,缺乏某些知識,人們也都能理解,不會奇怪的。但如果你自以為既然是教授,就該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什么都懂,什么都正確,錯了也不認錯,那就難免要讓大家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