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向來以文明古國自居,自對罵人嗤之以鼻,殊不知自個兒無形中已將罵人本事看作一種資本。君不見每每談及魯迅,就不得不提到其“罵人不帶臟字”,以此印證中華文字之博大精深。
可見只要罵的好,罵人也能成為一門藝術(shù)。
這罵人的藝術(shù),是指如何罵才有效力。
一般而言,罵人與打架相似,都要準(zhǔn)而狠,罵人要罵在最讓人痛心的地方,像打蛇一定要打七寸,罵人要罵得透徹。不痛不癢地罵是很危險的。聰明的許給你激出了智慧,回得你一口氣憋死;不聰明的一怒之下指不定給你來幾個“bodylan—suge”,那就得不償失了。
罵人之際,必先思考再罵,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比如你罵一個人是賊,你得先想想自己是否也有小偷小摸的行為;若罵一人是色狼,自己首先不能調(diào)戲良家婦女,還得想想他會如何回嘴,才好進(jìn)退自如。不懂藝術(shù)的罵人,典型者如潑婦罵街,只遭人厭惡;聰明的罵出的話該如小說中的恒山劍法,綿里藏針,表面上不動聲色又顯得瀟灑自如,讓人有苦難言。
罵人也需選準(zhǔn)對象,不要罵一些口碑比自己好的人,那樣人家只會當(dāng)你無理取鬧;也不要對小人大動肝火,無名小卒往往就這樣被罵出了名??傊涣R的一定是比你更壞、名聲更臭的人,群眾基礎(chǔ)總是要緊的。
罵人也該適可而止,以激起公憤為度,過了火別人反覺得你這人得理不饒人。罵完后作出一副寬大為懷,一筆勾銷的樣子飄然而去,令被罵者無話可說,更令旁觀者贊嘆欣賞。
另外就是不可以一時之怒而將其父母姑侄老婆孩子牽扯進(jìn)去,那樣太顯惡毒無禮,為人不恥。須慢條斯理,最忌紅臉粗脖子像酗酒鬧事似的。
罵人的藝術(shù)實(shí)在博大精深,小子初窺門徑,闡之未盡,貽笑大方。
罵人的藝術(shù)……嘿嘿,藝術(sh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