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所著的《裂變之光》出版,并在上海的《文匯報》上連載,產(chǎn)生了很大的反響。
當時,我是《安徽日報》的記者,與錢老是老相識。我的一位在《文匯報》工作的朋友在給我的來信中談到,錢老的作品發(fā)表以后,上海的青年人和學生家長很想了解錢老的生活、學習情況和對人生理想的追求。于是,我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在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有些社會問題大家很關心,而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思想有些混亂。能否就此提幾個問題,請這位老前輩談談他的認識和感受,以饗熱情的讀者呢?
我把這個想法寫信告訴了錢老,他愉快地應允了。于是,我認真地擬了10個問題的提綱,準備按計劃采訪。
1991年5月17日上午,我們約好9點在中國科學院見面。這天,錢老的精神和氣色都很好,穿一身嶄新的灰色毛料中山裝,目光炯炯,滿面笑容。
“?。″X老今天好精神?!蔽乙灰娒婢透吲d地說。
“這是假象,其實,并不十分好?!彼H切地要我坐在他的身邊,笑著告訴我,“上次體檢,發(fā)現(xiàn)心臟有點問題。有天夜晚,有三次停止跳動,一次大約停兩秒鐘。醫(yī)生要我立即住院,安起搏器。因為女兒要從法國來看我,如果我躺在醫(yī)院里,會增加她的憂慮。我與醫(yī)生協(xié)商推遲了兩個月。女兒來后提起這事,她說,在法國這不算一回事,可以安,結果,我就安了起搏器?!?/p>
“感覺怎么樣?”
“在身體里邊放上這么個小東西。”錢老指著心臟,比劃著,風趣地說,“也沒什么妨礙,但總覺得有那么一點不對勁?!?/p>
“看氣色,很好?!?/p>
“血液循環(huán)正常了,氣色可能好那么一點。”
這次會面,是愉快的、輕松的。
錢老是中國科學技術講學團的團長,他曾在講學團的一次年會上發(fā)表了這樣一段談話:“世界在變,90年代的今天,整個世界出現(xiàn)明顯的轉變:由以軍備為后盾的單一國力較量,轉向以人才、經(jīng)濟實力為后盾的綜合國力較量;由追求產(chǎn)值、產(chǎn)量,轉向產(chǎn)品質量和效益;由一味追求物質享受而失去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西方文化文明,轉向協(xié)調發(fā)展的東方文化文明。”
東西方文化孰優(yōu)孰劣,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大問題。從近期看來,西方的政治領袖人物,仍然堅信西方文化的優(yōu)越性。而近幾十年來亞洲經(jīng)濟的持續(xù)騰飛,又展示了東方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引起了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的贊嘆和關注。
對東西方文化,這位老科學家是怎樣看待的呢?我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一個談話的內容提出來。
“這是個大問題,全世界的專家、學者都在思考。我和大家一樣,也在思考。如果要談,只能談點個人的感受和認識。孰是孰非,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認識真理。”錢老很謙虛,從來不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即使與下級、與小青年討論問題,也一貫以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對許多重大問題,他有堅定的看法,但是,從來不絕對化。即使確認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仍然要打上一兩個問號,以待繼續(xù)檢驗、考查。他談道:
什么是西方文化?說到底,就是一個民主、自由。民主自由的中心內容,就是個人的權利、個人的自尊、個人的解放、個人的物質享受。這些內容,在反封建斗爭中起過積極的作用,是一種進步?,F(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90年代,也應該承認這些觀點仍然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它反映了人的自然天性,具有不可忽視的科學性。但是,事物的發(fā)展總要有個度,超過了度,進步可以變?yōu)槁浜?,文明可以變?yōu)橐靶U,正確可以變?yōu)橹囌`。如果把某些內容強調到過分的程度,這就違反科學。這就相對地削弱了作為人對社會、對人類、對國家的責任感,削弱了人類對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
……
事實證明:過分地強調個人,就會削弱集體,過分地強調物質,就會削弱精神。
錢老講到這里,我想起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對新加坡記者說過的那段話:“我在美國住了45年,我認為今日的美國危機四伏,不可以仿效”。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基本價值觀把“個人至上主義推到了極端”。
錢三強、楊振寧兩位學者的論述,無意取悅于人,目的在追求真理,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觀點。他們既熟悉東方文化,也了解西方文化。他們的信息渠道是廣闊的,治學的態(tài)度也是嚴謹?shù)模皇鞘裁瓷澄闹髁x者。他們這種看法,并不是什么主觀臆想,是有根據(jù)的,是針對社會現(xiàn)實的。我們推行市場經(jīng)濟,已經(jīng)取得舉世公認的巨大成績,但是,在道德和信仰方面也的確出現(xiàn)了危機。
錢老繼續(xù)講道:
東方文化,從孔子算起,就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爆F(xiàn)在的社會主義,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偟膩碇v,強調國家、民族、社會,強調集體主義、獻身精神。關于個人的權利、個人的物質享受,相對來說就比較模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過這樣的弊端:過分地強調集中,過分地強調服從,忽視了個人的權利,甚至“以革命的名義”,侵犯個人的合法權利;權力過分集中,又容易出現(xiàn)個別人說了算的狀況,出現(xiàn)家長制作風,削弱了法律的莊嚴和公正,造成人為的災難。這些都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幾千年的封建主義思想殘余根子很深,要想徹底改正,看來任務十分艱巨。
總之,東西方文化,應當說各有優(yōu)劣,應該來一個互補。絕對地否定一方,絕對地宣布一方過時了,死亡了,腐朽透頂了,完全失敗了,都是不科學的。誰勝誰負,現(xiàn)在做結論還為時過早。如果用偏激的情緒,輕率地宣布一方已經(jīng)取得了絕對的勝利,并不一定是聰明的做法。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短處,不愿學習別人的長處;或者盲目地否定一方,崇拜另一方;甚至想用一種自認為絕對正確的模式,來強行領導世界……這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而是一種思維混亂的表現(xiàn)。這種自我放大、自我擴張到了過分放縱的地步,就會瘋狂,以強凌弱,橫行霸道,釀成很大的災難。
我生長在中國,對東方文化比較了解。青年時代,在法國學習11年,去過英國。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訪問過蘇聯(lián)、美國、荷蘭、比利時、羅馬尼亞、波蘭、朝鮮、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對西方文化也有所了解。從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來看,東方文化更有其強大的生命力,我不認為它是完美的,卻是不可忽視的。
我們沒有必要自卑。回顧我國核工業(yè)、核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史,我有很深的體會。50年代剛起步,最大的問題是缺人才。中央重視,周總理親自抓,在較短的時間內組建了一支很有戰(zhàn)斗力和獻身精神的科技隊伍,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兩彈一星”上天的任務,震動了全世界?,F(xiàn)在,我們這支隊伍更加壯大、不斷前進。美國原子彈爆炸以后,其科學家就各奔東西。像費米那樣一位有才華的科學家,也只好去一所高等研究院當教授,講學,54歲就去世了。依我看,這種制度并不是沒有弱點的。
我們要有自信,不要認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同時也應該認識到,我們自己也有一定的弱點,如果找不出自己的弱點,那就學不到別人的長處,無法進步。
人類是在不斷地糾正錯誤中獲得進步的。沒有勇氣檢查糾正自己的錯誤,自認為完美無缺,高人一等,那不僅是可笑的,而且是一種沒落的象征。
錢老的談話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態(tài)度祥和平靜,沒有過激之辭,也不急于說服任何人,卻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
在當今社會,有些人在急風驟雨之中迷失了方向,對政治冷漠,什么主義、理想已經(jīng)不大愿意談了。心目中的追求,只有赤裸裸的物質享受和個人名利。對這一類人物,應該怎樣看待?
錢老略加思索,十分懇切地答道:
追求物質享受,有一定的合理性。對這個問題,不要過分地批判。即使過分地批判,完全地否定,也是否定不了的。但是,應該指出,這是比較低層次的。人,與動物不同。有為的青年,應該有更高尚的追求??茖W家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企業(yè)家所創(chuàng)造的巨額財富,都超出了個人享受的范圍。為人類、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最高尚的追求、最有價值的幸福。
談到此處,錢老閉起眼睛,沉思了一會兒,仿佛一大群年輕人站在他的面前,正在聆聽這番談話。他深沉地接著說:
青年人的思想是可以塑造的。不要過分地去批判青年,總體看來青年人是有希望的。他們容易受社會的影響,社會風氣改變了,青年人的思想就好辦了。光靠正面教育那套辦法,光靠槍斃幾個犯人,效果當然是有的,但是,并不能解決問題。關鍵是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監(jiān)督體制。有了監(jiān)督,法治才好正常運行,權力才會受到約束。正氣一旦上升,邪氣也就不能抬頭了。不能光靠講空話,空話講多了就失靈,就會使人有受騙的感覺。一旦失去了信用,就不好辦了。
面對新的世紀,錢三強仍然很有信心:
國家的希望,應該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們代表著未來。我們應該相信青年人。
創(chuàng)造性是科研工作的精髓,沒有創(chuàng)造性,就沒有活力,就沒有生命。在如何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方面,錢三強有什么樣的體會?在我們的科研隊伍里還存在什么問題?我向錢老提出一系列問題,他都一一作答。
錢老說:要想更好地發(fā)揮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要求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要有革新思想。光想當官不想干事的人,是領導不好的。領導者要鼓勵督促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把這作為重要的工作。可惜,有些人總是抱著“我來管你”的思想。有些領導人總是喜歡那些百依百順、唯唯諾諾的人,總是感到這種人忠誠順手??墒牵切┰诠ぷ髦秀@研、有獨立精神的人往往不那么盲從,不那么俯首帖耳,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這些見解也并不十分完善,還存在一些不妥之處。對這樣的同志如果排斥、疏遠、打擊,就會傷害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當然,這些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也有某些缺點,應該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有些領導人,常常是強調管理他們的缺點,很少考慮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這就會看不順眼,身邊放著人才卻抱怨缺乏人才。這就會阻礙人才的使用和發(fā)揮。
我又問:創(chuàng)新,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冒風險,是這樣的嗎?
他回答: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冒險是不可避免的,失敗也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要允許失敗,這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假如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那是違反科學規(guī)律的。在這種領導人手下工作,科研人員會望而生畏,謹小慎微,發(fā)揮不出創(chuàng)造性來。只能拼拼湊湊,搞一些照貓畫虎的工作,創(chuàng)造性就會萎縮。創(chuàng)新,與科學民主是分不開的。在缺乏科學民主的地方,就不大可能支持創(chuàng)新,就不大可能受到很好的鼓勵和啟發(fā)。哪里缺乏科學民主,哪里愚昧和獨斷專行就會多些,就會死氣沉沉。要發(fā)揚學術民主,提倡自由討論和學術上的“百家爭鳴”。有了這種精神,才會思想活躍,互相啟發(f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世界上,幾個有名的科學中心,都是民主空氣十分活躍的。當然,物質條件很重要,精神條件也很重要。當具備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以后,精神條件就顯現(xiàn)出它的巨大作用來,這是不能忽視的。
這次談話,經(jīng)我整理以后,在青年刊物上與讀者見面了。我陸續(xù)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在他們的鼓勵和要求下,我做好準備,希望在次年秋天繼續(xù)采訪錢老,使文章的內容更貼近青年人的心靈。
不料,1992年7月3日,忽然傳來錢三強逝世的噩耗,我驚呆了,沒想到上次與錢老的一席談話竟成永訣。
中共中央給予錢三強很高的評價,稱他是“深受人民尊敬和愛戴的杰出科學家、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稱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認為他“一貫嚴格要求自己,嚴格教育子女,堅持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正直堅定,無私大度,艱苦樸素,一生清貧,從不居功自賞,不計個人得失,對祖國的科學技術事業(yè)和國家的興旺充滿信心,并竭盡畢生精力而為之不懈地奮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對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錢老曾作了這樣的回顧:
我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法國留學歸來,如果我一頭鉆進實驗室,很有可能再搞幾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當時,正是創(chuàng)造力旺盛的時候。正如法蘭西駐中國大使馬樂先生說的那樣,革命事業(yè)的需要,把我推到組織者的崗位上來了。在這個崗位上,我盡心盡力,讓一大批有才能的科學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兩彈一星”上天了,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重振了國威?;仡欉@段歷史,我不后悔。
錢三強的一生,既轟轟烈烈,又坎坷不平。他以出色科研成果和組織領導才能,塑造了他的權威性,也塑造了他的人格力量,寬廣的胸懷,知人善用、大度無私的高尚品德。
每每細讀他親筆寫來的幾十封信,回顧我們多次促膝談心的情景,錢老親切的音容笑貌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心中不禁涌起無限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