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
陶淵明先生在他的《桃花源記》里以生花妙筆描繪了杳杳無蹤的悠悠樂土“桃花源”引得人們無限神往,千百年來,人們都樂此不疲地尋找詩人筆下的人間仙境,但不知有誰尋到了?
如果尋不到也不要緊,可到桂林陽朔來,陽朔縣有一個真實的世外桃源,這是一處在湖光山色、秀美田園的自然佳景中展示廣西少數(shù)民族建筑、文化、風貌的景區(qū),觀之定會令你圓夢其中。
剛踏入景區(qū),一股侗鄉(xiāng)之風撲面而來,一輪輪古老的水車在垂柳下轆轆轉動,不知經(jīng)年;一座造型別致的風雨橋橫跨湖面,盡顯侗鄉(xiāng)建筑技藝之精華;寬敞高大的鼓樓下,喝踩腳酒、跳竹節(jié)舞、拋紅繡球,使你親身感受到侗鄉(xiāng)習俗之豐厚。
穿過廊橋,泛舟燕子湖,但見青山倒影,群峰羅列,好一派桂林特有的山水勝景。一湖兩岸,垂柳依依;田間地頭,牛耕人作;人間村落,雞鳴狗吠,農舍點綴,炊煙裊裊。陶淵明筆下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錯,雞犬相聞”的景色就在眼前。船行間,不時有漁翁頭頂竹笠,身披蓑衣,撐篙駕筏,數(shù)只漁鷹昂首筏頭迎面而來,使人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
湖盡不知源,正當游客以為要返程了,游船穿越一片近乎生在水上的濃蔭綠樹,進入了神秘的燕子洞,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著手電筒光,但見洞壁石鐘乳成千上萬、千奇百怪、千姿百態(tài),或懸垂、或直立、或突兀;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兩只栩栩如生的情侶燕,燕子王展翅欲飛,燕子后深情回望,情意綿綿。間或幾只真燕在洞內回旋,幾聲呢喃燕語,讓你如置身仙境而感到飄飄欲仙。
出得洞來,頓感豁然開朗,陶淵明筆下的美景再次躍入眼簾。陽春三月,桃花競放,落英繽紛,使人忍不住要棄舟登岸,信步桃花林,感受這鳥語花香的景色,常常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來不及從詩人筆下的意境中回過神來,隨著“巴麥”(朋友的意思)熱情的歡呼聲,游船進入了一個“原始部落”,一群身披樹葉的佤族“原始人”在模擬打獵、篩米,或歡歌載舞,動作粗獷豪邁,具有濃郁的遠古風情。
當游船徐徐駛離“原始部落”時,一個“野人”突然從岸邊的草叢中沖出來,喊著不知所云的語句,手持長茅要朝游船擲過來,嚇得游人大驚失色。但導游卻面不改色地喊大家不要慌亂,說這是佤族人送客的方式,真想不到這個少數(shù)民族使用這種舉世無雙的方式送客!
世外桃源,山也悠悠,水亦悠悠,情更悠悠,如果陶淵明先生能延世千年,親自到此一游,不知又會寫下什么驚世之作。
(旅游提示:世外桃源是4A級景區(qū),距離桂林市39公里,距離陽朔縣27公里,位于桂陽公路邊,交通非常便利。游客可先抵達桂林,再在桂林汽車總站轉乘每天多達數(shù)十班次的至陽朔的客車前往世外桃源,也可參加桂林各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