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廣星
我在一個暴雨的深夜里開始了這本11萬字小書的閱讀。
我知道我讀到的《中國歷史的后門》里的這些文字不是歷史。可是,當(dāng)我讀完了最后一個字,忍不住自問:什么才是歷史?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的歷史教科書嗎?還是歷代君王或某個政黨某個集團的最高長官欽定的“說法”?每一個活于當(dāng)今的國人,是不是都該自問一下,我們所知道的歷史是什么?有多少?我們所不知道的,又有多少是真的歷史呢?
“正如閹割尚有不凈,羅網(wǎng)尚有漏魚,百密難免一疏,‘官方凈化總會有形形色色的漏洞,刀筆吏的指縫間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此之謂‘歷史的后門?!痹S暉在本書的“編輯緣起”里開宗明義,作者們已經(jīng)在歷史有意無意留出的后門里,窺見了真的歷史。
不論是郭燦金、張閎、許暉、雍容、張宏杰、何蘭生、傅國涌,還是其他的作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給了我們一種眼光,一種使用自己眼睛和大腦的方法。
當(dāng)我們跟隨著作者們,悄悄地走進這扇門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門內(nèi)所陳列的,我們一點也不陌生。但這不陌生又仿佛被這么多年的生活和教育所遮擋著,不確定。不是那些陳列品不確定,是我們多年的思維慣性和認(rèn)知方式使我們一時不能也不敢確定——這就是真相嗎?無論是郭燦金筆下的西廂人物、杜十娘,還是其他作者筆下的孟姜女、西施、項羽、岳飛、堯和舜、秋瑾……也不論這些人物和故事是來自歷史的真實,還是來自上古的神話和民間的傳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故事、人物、傳說,我們幾乎每一個識字的人都了解一些;而且我們的了解多來自“正統(tǒng)”,來自教科書。我敢說,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從沒有懷疑過這些故事或人物事件,也沒有懷疑過從我們的渠道里知道的這些故事或人物事件的“意義”。而且,我們更沒有透過這些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透過這些發(fā)生的歷史環(huán)境,去思考過“為什么”和“如果……會怎樣”,思考過這些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怎樣避免再次發(fā)生等等類似的問題。我們習(xí)慣了,習(xí)慣了做順民,習(xí)慣了知道一切被“恩準(zhǔn)”知道的東西……
我們浸淫于這樣的文化宿命里不能自醒和自拔,這才是要命的軟肋。
且看此書的作者們透過這歷史的后門看到了怎樣的“歷史”——
“在這樣的行為準(zhǔn)則之下,流氓無產(chǎn)者從來只能破壞舊秩序,而無緣創(chuàng)造新秩序。流氓無產(chǎn)者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在古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書寫下叛逆而無意義的詩歌。”(郭燦金《〈西廂記〉:古典浪漫愛情的終結(jié)》)“劉邦進了長安,卻懂得‘約法三章,安撫百姓;得了天下,也懂得‘與民休息。這絕不是他愛百姓勝過愛子女,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保ㄓ喝荨俄椨鸬摹皨D人之仁”》)“明代中葉以前,閹寺之禍雖盛,士大夫還是恥于公然與之為伍,到了末世,他們連這一點廉恥也不要了……”(張宏杰《魏忠賢:一個開得過分的玩笑》)“從舜禹受禪的被歷史神化,我們就明白了什么是政治神話,什么是政治謊言,明白了為什么謊言被一再重復(fù)后,就成了絕對真理和不可顛覆的神話。”(何蘭生《禪讓是一個謊言》)……
行了,如此的引用,我已經(jīng)是掉書袋了。不過我想說,當(dāng)歷史在作者們的筆下一點點清晰起來的時候,我作為一個讀者,所感受到的,已不僅僅是震撼。他們喚醒了我的頭腦,也開啟了我被庸常的日子所掩蓋起的內(nèi)心和眼睛。
《中國歷史的后門》 許暉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7定價: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