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城
模特楊媛花費10萬元做整形手術(shù),成為一名漂亮的“人造美女”。當她懷著興奮的心情參加選美比賽,卻因是“人造”的美麗而被取消參賽資格。難道“人造美女”就不能選美?楊媛因此將主辦方推上被告席,她認為她是在為所有那些整過容的人討說法。
那么,組委會限制“人造美女”的參賽資格是歧視嗎?這種“歧視”是否構(gòu)成名譽侵權(quán)?如果允許“人造美女”參賽,則對“自然美女”是否公平呢?此案引起了人們極大關(guān)注。2004年8月初,筆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人造美女”要選美
今年20歲的河南女孩楊媛從14歲就開始接受模特方面的專業(yè)訓練,希望能夠在模特行業(yè)走出屬于自己的路來。3年后,楊媛正式踏上了T型臺,這時楊媛才發(fā)現(xiàn)做一名模特不容易,那時她才17歲。
楊媛身高1.79米,有著高挑的身材,然而她在參加的各種模特大賽中,都沒有取得驕人的成績。楊媛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但是都沒有什么收效。有人告訴她,她的臉蛋不漂亮是她取得成功最大的障礙。
這些讓楊媛非常傷心,自己有著較好的身體條件,卻因為長得不夠“出眾”而一次又一次地與大獎無緣。這樣的經(jīng)歷讓楊媛慢慢變得有些自卑,看到別人比她漂亮,她就非常羨慕。
當楊媛知道美麗可以“人造”時,她就想去做整形手術(shù),成為“人造美女”,在得知韓國影星有許多都是“人造美女”后,楊媛更有信心。然而整形美容不僅需要一大筆手術(shù)費,而且還須面對整形帶來的一些不良反應(yīng),因而她一直沒有行動。
就在楊媛猶豫不決的時候,一件事刺激她快速做出了選擇。那是楊媛與人合作,拍了一些漂亮的婚紗模特照片。楊媛看到照片中漂亮的她,禁不住問自己,“我真的有那么美嗎?現(xiàn)實中能夠有那樣漂亮就好了?!蹦欠N如夢似幻的美麗讓她難以釋懷,她決心通過整形美容來達到自己的夢想。
2004年2月,楊媛經(jīng)過多次比較,終于在北京找到一家整形醫(yī)院。想到自己通過現(xiàn)代技術(shù),將變成一個漂亮的美眉時,她異常地興奮和快樂。
由于楊媛最大的心病在自己臉上,所以楊媛決定在自己的臉部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造,將自己由一個丑小鴨一躍變成一個五官精致的現(xiàn)代美人。經(jīng)過精心的設(shè)計與手術(shù),楊媛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但是整形手術(shù)對于一個青春女孩來講,又是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因為整個人的臉部將在手術(shù)后包扎得嚴嚴實實,在這段時間里楊媛什么都不能做。這時,楊媛就想,自己手術(shù)過后該干什么呢?如何讓自己的“美麗”閃光呢?這是她手術(shù)時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手術(shù)后期,楊媛有了一個嶄新的建立在整形成功基礎(chǔ)上的新夢想,她要去參加選美。因為那時,下一屆的環(huán)球洲際大賽不久即將舉行,楊媛想?yún)⒓舆@次選美,這是她整形手術(shù)后的“一試身手”,同時也是對她的一次考驗。
在做手術(shù)的漫長過程中,楊媛一次性地做了隆鼻,修雙眼皮等11項手術(shù)。整形手術(shù)給楊媛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走到路上都會迎來別人羨慕的目光。原來,別人都稱贊她身材好,現(xiàn)在別人看到她,不僅說她一看就知道是做模特的,還說她長得很漂亮。楊媛的回頭率大大提高,這讓她很滿足。
因為環(huán)球洲際小姐大賽不久就要舉行了,楊媛開始了精心的準備。這次,她非常有信心,因為去掉了長得“不漂亮”的心病,她有一種勝券在握的自信。
整形廣告引出麻煩
由于身高太高,楊媛平時很難買到合適的衣服。在大賽的前一天,楊媛和朋友逛了7個多小時,才買齊大賽的初復試的服裝??梢姡瑮铈聻榇舜伪荣愊铝斯Ψ?,希望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
此次大賽中,楊媛的才藝表演項目選擇的是白衣天使。為了讓自己的才藝展示與眾不同,她在住院的時候還在體會護士的工作。而平時早起鍛煉、注意飲食則更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切如楊媛所愿,經(jīng)過初賽,楊媛終于過關(guān)斬將,進入2004環(huán)球洲際小姐大賽決賽,躋身前三十名。這時的楊媛感覺是無比幸運的,因為這張臉加上自己完美的身材,她認為完全有可能讓她在這次大賽中有所收獲。
可是,就在楊媛順利闖進北京賽區(qū)決賽時,沒想到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旅游衛(wèi)視播放了整容醫(yī)院的廣告。廣告中,楊媛整容前后的效果照片作為整容成功案例被展示出來。
就是這個關(guān)于楊媛整形手術(shù)的廣告讓北京大賽組委會緊張起來。北京賽區(qū)組委會負責人稱,他們雖然知道某些選手可能整過容,但是以為只是限于類似修修眉毛、去個胎記什么的。當他們看到廣告才意識到,楊媛如此大規(guī)模的整容手術(shù),可以說是完全與原來判若兩人了。經(jīng)過討論,取消了楊媛的比賽資格。
這份“關(guān)于取消楊媛同志參賽資格的通知”上打印著:鑒于有關(guān)證據(jù)表明,您是人造美女,故組委會決定取消您參加決賽的資格。特此通知。望諒。
當楊媛拿到組委會取消參賽資格的通知書時,她覺得非常委屈,她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曾經(jīng)懷著巨大的希望和喜悅一下子就成了泡影,十分委屈的楊媛哭了。
很快,人造美女被拒參賽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第二天的報紙黑白分明地印出了觸目驚心的標題。楊媛表示她不接受人造美女的封號。同時她表示環(huán)姐大賽北京大賽組委會的行為明顯屬于違約。
無奈之下打官司
經(jīng)過媒體的報道,楊媛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都在尋找楊媛被取消參賽資格的理由,人們都在期待大賽北京組委會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環(huán)球洲際小姐大賽組委會認為,人造美女參賽向全社會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息:如果允許人造美女選美,那么這就是說,一個女孩子,可以通過外在的手段,然后選美走上星光大道。同時,楊媛參賽對其他的參賽選手意味著不公平,因為其他選手是以天然的面貌參加競爭。
在那段時間,楊媛不能參加北京大賽組委會組織的種種培訓活動。這種損失在她看來是不可估量的。她始終不明白,自己僅僅因為誠實地向媒體說出了自己整過形的真相就是犯了彌天大罪嗎?為什么整形選手不能參加選美比賽呢?
楊媛認為主辦方違約了,因為組委會曾說這次選美不僅要人長得漂亮,同時是內(nèi)涵的比拼,外表只占20%。那么,你就是外表再完美,也只能拿到20分,所以,主辦方不能因為外表而取消她的參賽資格。
然而,幾天后,北京大賽組委會決定恢復楊媛的參賽資格。但是,這份恢復參賽的通知,楊媛一拿到手,感情頓時更加復雜。因為北京大賽組委會既沒有提到人造美女的后續(xù)說法,也沒有提到楊媛真正想要的理由與說法。北京大賽組委會稱,鑒于楊媛同志的熱情與強烈愿望,他們決定恢復楊媛選手的參賽資格。
楊媛接受不了組委會這種說法,她認為組委會取消她的參賽資格是對她的歧視。隨即,楊媛撕掉了組委會的恢復參賽通知。她認為,這是組委會的施舍,比賽對她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
隨后,楊媛向北京東城法院起訴,將主辦單位北京天九偉業(y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稱侵犯了其名譽權(quán),要求對方公開賠禮道歉并索賠5000元精神損失費。
楊媛的代理律師認為,從環(huán)球洲際小姐參賽選手的11項報名條件上來看,沒有一條寫明整形者不能參加比賽,組委會接受報名,雙方已經(jīng)形成合同關(guān)系,組委會又拒絕其參賽,是單方違約。此外,組委會取消楊媛決賽資格所用的“人造美女”用詞也很不規(guī)范,明顯帶有強烈的歧視色彩。
2004年6月底,此案在北京東城法院開庭審理。雙方就組委會取消原告參賽資格的行為是否損害了原告的聲譽?“人造美女”這一特定的稱呼是否對楊媛造成了歧視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主辦單位認為,他們通知取消楊媛參賽資格,并沒有告知第三人,更沒有向社會公開或傳播。隨后又通知楊媛恢復參賽資格,是因為看到楊媛通過媒體表達了她強烈要求參賽的愿望,才做出恢復楊媛參賽的決定的。對楊媛沒有造成名譽侵權(quán)。
楊媛的代理人表示,楊媛從報名參賽之初到進入決賽,都沒有刻意隱瞞曾經(jīng)做過整容手術(shù)。而組委會事先沒有禁止整形美女參賽,又明知楊媛符合參加大賽條件,卻以“人造美女“這種歧視性的語言,以粗魯?shù)姆绞?,擅自取消楊媛的參賽資格,對楊媛造成了侮辱,侵犯了楊媛的人格尊嚴,對楊媛的一般人格權(quán)造成侵害。
而主辦方認為,取消楊媛參賽資格不是對楊媛的歧視,也不構(gòu)成侵權(quán)?!叭嗽烀琅边@個詞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不帶有歧視性。取消楊媛的參賽資格僅僅是為了確保大賽的客觀公正性。如果不取消楊媛參賽資格,勢必會給其他參賽選手造成不公平。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案一經(jīng)媒體曝光,就引來人們普遍的關(guān)注,同時引發(fā)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正方認為,美究竟是人造還是天然并無嚴格的界限,美人也是如此。每個人的美都有天然和后天兩個方面,只是打造方式的不同。到醫(yī)院去做美容手術(shù),這同樣也只是人們追求美、打造美的另一種形式。
愛美是人的天性,現(xiàn)代的美大多數(shù)經(jīng)過化妝等處理,她沒有隱瞞自己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給她機會。天賦人權(quán),選美大賽章程中并無明確規(guī)定要選“天生的美”,還是“人造的美”。再說了,要說整容是人工之美,化妝打扮就不是人工之美了嗎?
反方則認為,人造美女參加選美,選美就失去了意義,因為人人都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美女,那也就不是美女大賽,而是整形成果競賽,比的是誰的整形師手藝高明,是醫(yī)院之間的比賽。
法學專家認為,參加選美的人在參選的活動中具有“公眾人物”的性質(zhì),公眾人物的名譽受到較低程度的保護。同時,組委會的行為不足以在法律上構(gòu)成對原告的精神損害,因為在一個現(xiàn)代的社會里,一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良好的心理面對來自社會的種種批評和指責。而關(guān)于“人造美女”的歧視,在我國尚無可供遵循的法律規(guī)則。
2004年7月21日,北京東城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原告楊媛認為被告侵害其人格權(quán),要求被告公開道歉、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理由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據(jù)此,法院駁回原告楊媛的訴訟請求。
面對一審判決,楊媛表示,判決結(jié)果現(xiàn)在對她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訴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個社會中,還有人造美女這個階層,她們與所謂的自然美女一樣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quán)利。至于她是否會上訴,她說會保留這個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