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而立
前一陣子在《法制博覽》第二期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某單位一行4人驅(qū)車300公里,把400元慰問金送到鄉(xiāng)下一貧困戶手中。文章算了一筆帳,這一行,要吃要喝,汽油費、過路費、住宿費,沒有千把元打不住。結(jié)論是:送溫暖也要講成本。不如把這些錢節(jié)省下來,委托基層干部轉(zhuǎn)交或通過郵局匯款過去,既可減少開支,又可提高效率,還可以多慰問幾個貧困戶??赐赀@篇文章,我第一個感覺是,送溫暖是真,作秀也是真,而且作秀的成分可能要更多一些。
緊接著,我又看到一條電視新聞:某地在一個廣場舉行民工工錢發(fā)放儀式,臺上坐著官員,臺下站著民工,紅旗飄飄、彩旗獵獵,場面蔚為壯觀。再緊接著,我又看到一篇報道,我居住的這個城市的中級法院召開大會,將為民工討回的工錢送到他們手中。由于是報紙新聞,不知道大會隆重與否,是不是臺上也坐滿了領(lǐng)導(dǎo),臺下站滿了黑壓壓的民工。但我在為這些民工能在年前領(lǐng)到工錢感到欣慰的同時,立馬意識到這何嘗不是一種作秀!為什么不把隨時討回的工錢隨時發(fā)給民工兄弟,讓他們早點回家,非得搞這些個“大會”、“儀式”?
聯(lián)系到“送溫暖的成本”,我也為這種發(fā)放民工工錢的“大會”、“儀式”算了一筆成本帳,好像除了布置會場的些許費用外,似乎花費不了多少。只是當(dāng)我看到臺歷上顯示的日子離過年只剩十幾天了,而此時最低氣溫是零下17℃,我又感到這成本實在太高了,高得無法計算。
中國人有句俗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沒錢回家肯定是不幸福的,回家過年肯定是幸福的。試想,民工兄弟正月里出來,辛苦一年了,誰不想早點和離別一年的父母、妻兒歡聚?這時候用“歸心似箭”來形容他們此時的心情是最恰當(dāng)不過了??墒撬麄儫o法踏上歸途,他們辛苦一年的工錢還沒到手,他們中有的拿到工錢的希望渺茫,有的雖已看到了曙光,只是還得等“工錢發(fā)放大會”結(jié)束才能拿到工錢。他們不敢提前買火車票,因為他們不知道何時拿到工錢,盡管火車票很難買,有的可能為了那個“大會”那個“儀式”還得把買好的車票退了,還得窩在四面透風(fēng)的工柵里,在凄風(fēng)苦雨中心急如焚地等待。這就是作秀的成本,這種成本豈能計算出來。
2003年10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考察三峽庫區(qū)移民安置工作途中,為重慶云陽縣一個叫熊德明的婦女討回了她丈夫被拖欠的2240元工錢。很快,為民工討要工錢成為那段時間中國政府各級官員的最重要的工作,成為一場“執(zhí)政為民”的戰(zhàn)役。自然,一些時刻不忘彰顯自己政績的官員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于是“發(fā)放民工工錢”之類的“大會”、“儀式”就出現(xiàn)了。
毫無疑問,“送溫暖的成本”是公家支付了,“發(fā)放民工工錢大會”的作秀行為,卻直接讓民工兄弟付出了代價,且不說他們在等要工錢中每天的“坐吃山空”,單是那份焦急、那份憂慮、那份不安、那份苦盼就讓他們吃夠了苦頭。還有,黨和政府“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也在這種作秀中變了味,受到了損害。
這就是做秀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