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芳
6.明太祖朱元璋與徽州虎皮毛豆腐
虎皮毛豆腐是安徽馳名中外的素食佳肴。它以本省屯奚、休寧一帶特產(chǎn)的毛豆腐(長3.5 cm有白色茸毛)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燴燒而成。因其豆腐兩面為色黃,呈現(xiàn)虎皮條紋得名。上桌時再加以辣椒醬佐食,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并且有開胃之功效,為徽州地區(qū)特殊風味菜。當?shù)厝硕贾溃褪沁@不起眼的虎皮毛豆腐,還與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定淵源呢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時,因家貧困,曾給財主家放牛幫工,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來與長工們一起磨豆腐。他年紀雖小,但做事很勤快,頗得長工們喜歡,因此,長工們盡量照顧不讓他干重活。財主知道后很不滿意,便將他辭退回家了。朱元璋沒辦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廟跟前的小乞丐們混在一起。長工們可憐他,每天從財主家偷出一些飯菜和鮮豆腐,藏在廟里的干草堆中,到時朱元璋就悄悄取走與伙伴們分食。不久,父母兄長相繼亡故,朱元璋更孤無所依,便入寺當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時,長工們?nèi)哉諛铀蛠眭r豆腐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連幾天忙著做廟會,長工們見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動就沒有再送了,當廟會結(jié)束,朱元璋記起去取豆腐,卻發(fā)現(xiàn)豆腐上已長滿了一層白毛,丟掉實在可惜,他就拿回廟中,偷偷地弄來油煎食之,覺得味道更鮮香無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紅巾軍起義爆發(fā)后,朱元璋投奔義軍,幾年后他升任紅巾軍左副元帥,時之吳王。一次,他率領(lǐng)大軍到徽州地方駐營時,特命隨軍炊廚就在當?shù)刈鑫羧詹耸?。后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備佳肴。今天,“虎皮毛豆腐”更成為享譽中外的名菜。
7.朱元璋與瑪瑙白玉
瑪瑙白玉原名“釀豆腐”,出自朱元璋的家鄉(xiāng)安徽鳳陽縣。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貧,17歲在鐘離縣(后改鳳陽)玉皇寺(后改皇覺寺)落發(fā)為僧,因為清規(guī)嚴律,加上連年災荒,被方丈疏散出寺,云游化緣過著近乎乞討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鐘離西南10 km處一位姓黃的廚師家門口化緣,這位黃廚師見此少年僧衣衫襤褸、骨瘦如柴,頓起惻隱之心,隨將剛出鍋的一塊“釀豆腐”施舍了他。朱元璋饑寒交迫之中得此美味果腹,遂終生難忘。后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當了皇帝,常常想到贈食的“釀豆腐”,令御廚如法烹制,可是誰都不會做,于是就降旨差員特詔黃廚師進京,并封為“御膳師”,專門做“釀豆腐”。以后宮中每逢瓊林宴,“釀豆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黃廚師13代孫現(xiàn)仍住鳳陽,“釀豆腐”這道名菜也成為地方一絕。
8.朱元璋與麥蠶豆干粥
元朝末年,朱元璋一次兵敗后南逃到富陽永安山腳。因3天未進食,雙腳已邁不開步。這時,茅屋里的老婆婆出門看到來人面貌奇?zhèn)?,又是落難之人,忙叫他進屋坐下。朱元璋有氣無力地指了指肚皮,老婆婆一看就知道他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可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她自己也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叫她到哪里去弄吃的呢﹖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當她的眼光落在屋邊的蠶豆地時,就有了主意。馬上摘些未成熟的蠶豆,又剪來幾個青不青黃不黃的大麥穗,在石磨中一磨,一根根蠶樣的粉條滾出來了。老婆婆燒起大火就煮。碗還沒有到嘴邊,一股香氣已直撲鼻子,朱元璋一碗落肚,眼睛亮起來了,想不到世上還有這么好吃的東西,一連吃了3大碗,見鍋里沒有了才放下碗。他問這叫什么。老婆婆一想,樣子像蠶,又是麥和豆做的,就隨口起了個名字說:“這叫麥蠶豆干粥”。
朱元璋登基后,山珍海味吃厭了,御廚千方百計變著法兒燒菜給他吃,也不合胃口。這天,他想起了麥蠶豆干粥,忍不住口水直流,立即傳旨燒這種粥,宮中的御廚哪里知道這山村野味的燒法,結(jié)果好幾個廚師被殺。馬娘娘也急了,再這樣下去,天下的廚師殺光也無用。當?shù)弥且晃簧酱謇蠇D做的,立即派人尋找。
老婆婆被帶到京城,一聽要她燒麥蠶豆干粥,嚇得快半死。她想,那時他是肚皮餓得貼牢背脊,現(xiàn)在什么東西吃不到,就是燒得再好也難咽下他的喉嚨了??墒碌饺缃?,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是闖一闖好。她說:“皇上如一定要吃這種粥,就要依我一件事?!?/p>
朱元璋想,我為了吃到它,已費盡了心血,她提出的無非是銀子,這還不容易,就滿口答應了。哪里想到,要他先餓3天,朱元璋金口已出,豈能反悔。3天過去了,老婆婆端出麥蠶豆干粥,朱元璋接過碗就吃,一碗下肚后就停止了。他說:“鮮是鮮,可惜大麥須刺喉嚨。”老婆婆說:“當年你是肚饑好吃食,現(xiàn)在這些東西怎能再進口呢?!敝煸斑@才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提麥蠶豆干粥了,但那粥卻在富陽傳了下來,成為一道名吃,不信,您不妨到富陽嘗嘗。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