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一詞本意為雕刻與塑造,也就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制作中用材料通過加與減的技法制作出來的作品。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用形體堆積為語言與人們交流。早在古代亞洲和歐洲,人類已體現(xiàn)出聰明的才智,用大自然提供給他們僅有的材料:泥土、石頭、青銅創(chuàng)造出永恒的雕塑精品而流芳千古,大師們的驚人體力、智力真是令我及后人佩服。要成為雕塑大師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要有天生的藝術感覺和創(chuàng)造力;第二,要具備充沛的體力與健康的身體;第三,不為世俗功利所動。我不能成為大師,我不具備忘我的創(chuàng)作精神,沒有獨立生存的空間,就像隱居深山的高人不為物質生存質量問題而動的意念,我沒有米開朗基羅充沛的體力和魁梧的身材,我只能用我自己一點點小聰明去領悟藝術,我只能在處理完家庭生活正常所需后的剩余時間才去拿起雕塑刀,我只有在不斷的休息積累足夠的體力去創(chuàng)造。空間、時間、才氣對于我來說都是有限的,慚愧之余迎著自幼的興趣,拿起雕塑刀,訴說心中之情趣,達到自我欣賞、自我娛樂的目的也就罷了。
藝術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面鏡子,21世紀的現(xiàn)代科技迅猛發(fā)展,豐富的物質,現(xiàn)代的材料無疑給藝術家提供了一個拓寬藝術語境的空間,我嘗試著運用前人大師們不曾用過的材料來避開人們對我與大師們之間有如何差距的敏感話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輕輕地描述自己想說的話語,制作作品過程的感受是說不清楚的,總是在不可避免的建立與推翻,再建立再推翻的過程中煎熬出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伴隨著的那種痛苦、歡樂和驚喜真是讓我挺過癮的。
藝術作品在其固有的藝術準則和生命線上,許多優(yōu)秀作品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常有人問我:羅丹的雕塑做得好,還是布德爾的作品做得好;東方的雕塑好,還是西方的雕塑好,這些問題真叫我為難。就像音樂學家面臨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與民族唱法誰最好的問題一樣,無法回答現(xiàn)代藝術作品的標準,好與差在于它是否完整而有力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和藝術追求,或者說作者的愿望;說清楚、說明白了它就是成功,其作品就是好作品。我盡力去追求,去表現(xiàn)自己想說的情感、想說的事情,并努力說得更清楚、更美好。
石向東,1967年生于廣西桂林市。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教研室主任,廣西雕塑藝委會主任,廣西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多年來從事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為廣西城市環(huán)境設計并制作了多項藝術景觀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和國際雕塑學術會議和藝術展。其中代表作品有三件榮獲全國最高獎,其中兩件被國家作為禮品贈送給國際奧委會收藏,并榮獲國際奧委會頒發(fā)的獎杯。2002年作品參加北京首屆國際雕塑展并獲獎,作品被北京雕塑公園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