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于職業(yè)的緣故吧,我認為獻血是件很平常的事,因之,我參加無償獻血也就顯得平常而自然。
我作為一名醫(yī)生,況且又是一個血液腫瘤專業(yè)的專科醫(yī)生,深知血液對生命的重要,沒有血液這條“生命之河”的澆灌,生命就無法延續(xù)。在臨床上,我知道血液有時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于是我和無償獻血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對獻血遵循隨意自然的原則,不刻意追求某個目標。大多是星期天到血站去獻血,也有時是在街上看到獻血車就順便獻了血,然后稍加休息照常學習和工作,從沒感到有什么不適。1996年的夏天,由于天氣炎熱,獻血的相對少,一天,血站打來電話,說血站A型血儲備不足,我二話沒說,下了班就趕到血站獻了血。我至今共獻了多少血,我確實說不清楚具體的數(shù)字,但超過了一個人體內(nèi)的血液總量是可以肯定的。
說起獻血與健康的關系,這是人們最關心的。我作為一個醫(yī)生,知道一次獻血200毫升,尚不足全身血量的二十分之一,對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是不會造成不利影響的,況且在肝臟、脾臟這些“人體血庫”里還有20%的血液儲備,人體一旦失血,馬上就會動用“血庫”里的血來滿足機體的需要,所以,獻出200毫升血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影響。而且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即使不被抽出,也會像機體的其他細胞一樣自然代謝而死亡。
和新朋友相識,每當他們問起我的年齡,我會說:猜猜看!他們總會把我的年齡猜小一大截。他們問起我保持年輕的秘訣,我就會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獻血!的確,獻血能使人年輕是有道理的,正像人們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一樣,經(jīng)常獻血也是一種骨髓鍛煉,骨髓經(jīng)常處于造血的活躍狀態(tài),就能造出更加新鮮、充滿活力的血細胞,讓人充滿生機,精力充沛。在危急狀態(tài)下,活躍的骨髓代償功能能增強人體的應激能力。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女性的平均壽命要高于男性5歲左右,耐受力也普遍好于男性,究其原因,除了外部生活因素外,我認為,女性的生理月經(jīng)每月少量的失血,刺激骨髓造血,這樣骨髓就能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醫(yī)學上分析,獻血還能使血液稀釋,降低血脂,減輕動脈硬化,減少了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如此看來,適量獻血不但對人體無害,對自己益處還是多多的,又能救助于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獻血是愛、是勇氣、是奉獻!”。這個口號很具有感召力,我特別喜歡,它讓我有一種社會責任,能夠奉獻于社會,讓我心胸寬廣,與世無爭,做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獻血,同樣也受到了社會和人們的尊重,由此我想起一件事。1996年一個星期天我去血站獻了血,第二天我們病房有個血液病人輸?shù)难墒俏耀I的,同事和病人及其家屬知道我剛獻了血,還在帶領大家查房,很是感動,一齊勸我回家休息。一位老大娘晚上提了一籃子雞蛋摸到我家,非讓我收下補補身子不可。我不愿收,那位大娘流著淚說:“孩子,你不收下,大娘我心里就會很難受。你給人看病還獻血,整個病房的人都在牽掛著你,這幾個雞蛋是很多人的心意,你要是不收下,叫我回去怎么說?”這份“心意”我最終沒有推辭掉,這也是我行醫(yī)二十多年來,惟一的一次接受了病人的“賄賂”。
獻血,就像吃飯、睡覺、工作、學習一樣,是生活中一件極平常的事,而血液的功能又是非常的神奇,一生中有了這番平凡而又神奇的經(jīng)歷,生命將會變得更加充實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