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為人傳頌。為了興國,越國曾大造兵器。著名的越王勾踐劍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當(dāng)時引起各學(xué)術(shù)、考古界等諸多人士關(guān)注--因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王之劍何以出土于地處長江中游的楚國墓葬之中。一說是因越亡于楚,其是楚的戰(zhàn)利品;二說是陪嫁品,因越王勾踐的女兒是楚昭玉的寵妃。究竟何如,現(xiàn)尚未定論。
越王勾踐劍全長556mm,劍格寬50mm。正面有兩行八字鳥篆銘,即今文之\"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劍格分別用藍(lán)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圖案,出土?xí)r寒光閃閃,毫無銹蝕。經(jīng)檢測,其合金成分主要有銅、錫、鉛、鐵和硫等。其劍脊含銅較多,韌性好,不易折斷。刃部含錫量高,硬度大,異常鋒利,可把一疊很厚的紙一刀切透。劍身上呈黑色的菱形暗紋是硫化銅,采用硫化銅防銹也是當(dāng)時發(fā)明的一種先進(jìn)新工藝。這是中國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越王州句復(fù)合劍
越王勾踐死后,其子鼯(音wú)與繼位,鼯與死后,其子不壽繼位,不壽 之后,子翁繼位。越王子翁在竹書紀(jì)年中被稱為朱句,因朱與州兩字通假,故又稱州句。州句繼位于公元前448年,卒于公元前412年。越王州句尚武好劍,因而他所佩兵器屢有出土,現(xiàn)出土兵器達(dá)14件之多。
據(jù)傳,越王州句復(fù)合劍出土于浙江,全長535mm,柄長90mm,劍身寬50mm,劍格寬55mm。中脊為不同金屬制成,劍格部鑄功非常精細(xì),并有鳥書,正反劍格部字樣連起來即今文之\"越王州句之唯用劍 余刊工利\"。\"唯用劍\"意即州句本人自佩獨用之劍;\"余刊\"是地名,即余汗縣,包括了鄱陽湖東面與浙江毗連的一大塊地區(qū),屬越國范圍;\"工利\"即名叫利的工匠。該劍亦堪稱絕世珍品。
其他發(fā)現(xiàn)的越王州句劍只鑄有\(zhòng)"越王州句自作用劍\"字樣。 ◆
(編輯/袁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