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活動最基本的特點是社會活動,是專門和人打交道的。
記者在向采訪對象作采訪時,不僅僅是向對方收集材料。訪問的過程,同時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內心世界的心理交流過程,取得信任是獲得事實的前提,采訪對象有真誠合作的心理才能打開心扉。記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訪對象的心理。記者必須掌握人際交往中心理溝通的學問,主動接近采訪對象,取得對方的信任與合作,才能使采訪獲得成功。
(一)
在采訪實踐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類人,一類是合作者,一類是不合作者。不同的采訪對象其心理素質也是不相同的。合作者往往有如下心理:
(1)需要:有些采訪對象樂意接受記者采訪,這是因為采訪活動符合他們的需要,意識到記者的采訪是在支持他們的工作,或者報道本身有利于他們工作的展開。如有的單位或個人有大型活動時,總是邀請各大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為他們報道新聞。在這種需要心理中,有個別人或單位想利用記者的采訪報道為他們自己或單位揚名。對這樣的采訪對象,記者要防止談話中有水分。有些數(shù)字要核實,以免報道失實。
(2)信任:只有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記者的采訪活動才能深入進行。信任心理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出自對新聞機構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對記者本人的信任。對記者的信任來自過去交往中的友誼,或者記者的外表、風度、學識修養(yǎng)。記者的談吐和提問的技巧也可以影響采訪對象的信任感。
(3)善談:由于采訪對象的性格、氣質、職業(yè)不同,在接受采訪時心理狀態(tài)也不同,有的采訪對象思維敏捷、思路清晰,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因職業(yè)的鍛煉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的采訪對象在接受采訪時,不緊張不膽怯,往往能很好地配合采訪,使采訪談話處于良好狀態(tài)。這類人如教師、演員,經(jīng)常講話的干部、領導等。
(4)情緒: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一個人當他情緒好時,找他辦事就比較爽快,而且也容易辦成。情緒不好時,就容易碰釘子。采訪對象的情緒,往往會影響到采訪談話的心理。輕松、穩(wěn)定、愉快的情緒,有利于采訪談話的進行。因此,記者要選擇采訪對象情緒穩(wěn)定、心情愉快時去采訪,這樣雙方可以在良好的情緒氣氛中打開話匣子,使采訪獲得成功。不合作的采訪對象往往有如下心理:
(1)謙虛:有的采訪對象,特別是一些先進人物,盡管有許多感人的事跡,但出于謙虛的品德,往往不愿意宣傳自己,不積極向記者提供生動的材料。遇到這種情況,記者只有采取\"農村包圍城市\(zhòng)"的辦法,先打外圍戰(zhàn),先采訪他周圍的人或熟悉他的人。
(2)緊張:大部分人初次面對攝像機鏡頭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有的采訪對象不善言談,不善社交活動,或者性格內向,或者對采訪的問題沒有思想準備(隨機采訪)都會產(chǎn)生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越是緊張,越談不成。對于這類采訪對象要設法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先從輕松的話題談起,待采訪對象消除緊張情緒后,再談正題?;蛘咛岢鰡栴}后,讓對方有思考的余地,然后再開機錄像。
(3)反感:有些采訪對象對記者的采訪有反感的心理情緒。產(chǎn)生反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以前吃過新聞報道的虧,所以見到記者采訪就反感;二是記者所在的新聞機構以前有過虛假的報道而導致采訪對象對記者不信任;三是單位風氣不正,怕接受采訪后,遭到孤立和打擊,而不愿出頭露面;四是明知自己做錯了事,害怕被新聞單位曝光,見到記者就回避;五是對新聞機構有成見,甚至把防新聞單位與防火、防盜相提并論。凡此種種都會造成對采訪活動的反感心理。
(二)
影響采訪對象心理的有如下一些因素:一是社會群體心理影響。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一個階層、一個環(huán)境之內,不能不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和影響。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文化素養(yǎng)、不同生活條件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是群體心理對個人的影響所致。
(1)官員、干部:這類人比較難采訪,雖然他們都很善談,善于分析、歸納問題,但他們往往是照本宣科,官話、套話多,很難說出實質性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面對鏡頭時,顧慮較多,壓力較大。
(2)農民:和農民打交道比較容易。他們大多樸素、直爽,沒有太多的顧慮,容易實話實說,但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有時講話沒有條理,有的不善言談,面對鏡頭發(fā)怵、緊張,有的方言較重,交流困難。記者提問時最好用地方話、口語化,避免交流困難。
(3)專家、學者:這類人學有專長,而且平時都很忙,惜時如金,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如果記者在采訪中對他們所從事的專業(yè)一無所知,對他們的成果、著作缺乏常識,對方就會感到不被重視、不被尊重,和你談話是浪費時間。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有愿同知音者談話的心理。因此,我們在采訪這類人以前,要做好認真的準備,通過外圍采訪,了解采訪對象的著作、成就等,做一個合格的對話者。這是成功采訪專家、學者的關鍵。
二是個性特征的影響。個性特征決定著人的行為。性格外向、開朗,善于交際和言談。性格內向、沉靜,不善交際和言談。不同個性的采訪對象對待采訪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心理素質好、自信心強的采訪對象回答問題痛快,直言不諱,積極主動。心理素質差的采訪對象回答問題則往往缺乏果斷力。記者在采訪活動中要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是記者能力的影響。在采訪的初級階段,剛與采訪對象接觸時,記者的儀表因素所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記者要設法在儀表方面給采訪對象造成一種吸引力,以激發(fā)采訪對象在接受采訪時具有良好的心理。
電視記者還要善于消除采訪對象的緊張心理??捎谜Z言、神態(tài)等因素使對方放松,在平靜的心態(tài)下接受采訪。如有的采訪對象一看到攝像機前面的紅燈一亮就緊張,記者可關掉紅燈,在采訪對象不知不覺中開機拍攝,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總之,在采訪實踐中,把握采訪對象的心理規(guī)律,對采訪活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采訪活動中不斷觀察、分析、總結采訪對象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針對不同的心理,運用不同的技巧,以接近采訪對象,打開采訪局面,是采訪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