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新任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省長習近平等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與首都新聞單位駐閩記者站領導、省新聞界領導座談。省委副書記何少川主持座談會,指名要我發(fā)言。
我說,我是超期服役,說走就走、馬上就要走的人。為了事業(yè)、為了后來者,談三點意見。我談的三點意見中,第一點就是省委書記與省委機關報總編輯的關系問題。
我認為,省委書記與省委機關報總編輯的關系,應該是同志加朋友的關系。我在福建日報社工作近38年,在此期間,先后有葉飛、韓先楚、廖志高、項南、陳光毅、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等八位省委書記主政福建。八位書記盡管經(jīng)歷、學識、風格、脾氣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十分關心和重視黨報工作。
在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葉飛同志對福建日報社的編輯、記者特供香煙和豬肉、禽蛋等副食品。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福建日報社的夜餐是全省直機關最好的。項南同志主持福建工作期間,經(jīng)常給《福建日報》寫文章、出點子。他寫的一些文章,在全國連獲大獎,好評如潮??梢哉f,那一段是《福建日報》新聞宣傳輝煌鼎盛的時期。追溯得更早一些,新中國成立初期,《福建日報》創(chuàng)刊之始,福建省委成立《福建日報》社論委員會,省委書記張鼎丞同志親任社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為《福建日報》撰寫、修改社論。
傳說,葉飛同志與前總編輯孫澤夫同志私交甚深。有一次,葉飛同志與王于田井同志拌嘴,一氣之下坐上汽車就往廈門方向跑。孫澤夫同志聞訊,馬上調(diào)車跟在后面追,緊趕慢趕一直追到鼓浪嶼。孫澤夫同志出了個點子,把省里的秀才請到鼓浪嶼開\"讀書會\"。一周之后,獲益匪淺,氣也消了。這段軼聞是真是假,似無認真稽考之必要。但是,從我到報社所見所聞,深切體會到孫澤夫同志對葉飛同志決策、主張的宣傳貫徹,確實是雷厲風行,傳達落實不過夜。這與他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的理解,顯然是有密切關系的。
這一點,我可能是做得最不成功的。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報的體制,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文化大革命\"后,黨報體制五花八門,有黨委領導下的書記負責制,有社委會領導下的社長負責制,有編委會領導下的社長、總編輯負責制……有的黨委書記是副總編輯,總編輯是副書記,等等,不一而足。我任總編輯之初,本報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書記負責制,后來學習人民日報社的做法,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社長、總編輯負責制。我們始終堅持\"到位不越位\"。這近十年來,報社領導班子成員能夠相對團結(jié),相安無事,實有賴于奉行\(zhòng)"到位不越位\"的政策。
話說回來,省委機關報總編輯不能主動與省委書記保持密切聯(lián)系,顯然對工作不利。因此,好在我任職以來,除了通常的組織渠道之外,省委領導同志還通過批文件、掛電話、找談話、讓報社領導列席重要會議等諸多方式領導機關報工作,為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同時,我也想了一個辦法,設立本報駐屏山記者站,選調(diào)四位各方面素質(zhì)較高的同志擔任對省委、省政府時政要聞的報道,特別是做好省委書記、省長活動的報道。同時,要求他們及時了解屏山大院的動向,掌握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作為自己與省委主要領導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便指導辦報工作。
辦好報紙,搞好經(jīng)營,是報社的兩大任務。隨著報業(yè)的發(fā)展,報社還將走向集團化的道路。然而,報社報社,顧名思義,理當以報為本。省委、省政府,乃至全省幾千萬人民,固然十分關心報社的事業(yè),但這畢竟是一個局部的問題,更關心的應當是影響全局的報紙。因此,報社建立一種什么樣的機制,更有利于辦好報紙,實在是一個很值得繼續(xù)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