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 華
早晨出門,您若碰到多年老友,不期而遇,彼此都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這一笑,使人的心暖融融的?!敖裉炫龅搅艘粋€好兆頭?!睉阎@樣的好心情,有助您迎著一天的日程去奔波。
這種會心的微笑,實在是一種人與人心靈的溝通。但是,“溝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譬如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同學(xué),但是真正“知心”的,不見得有幾個。在大城市里,人海茫茫,摩肩接踵,大家都忙著自己的事,無暇顧及其他的事。
有時,看到一棟棟高樓、一扇扇窗戶,我便會發(fā)生奇想:“人啊,人,你為什么要構(gòu)筑一格格的小窩,把自己封閉起來?”這和鳥兒銜木構(gòu)巢不是一樣的動機嗎?事實是每個人都愿意呆在那四面墻壁圍成的格子籠中,因為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窩”。在電影《72家房客》的原型地段,雖然居住差,卻也有樂趣:人世間各種的聲音都會透過板壁漏過來,形成一個“石庫門交響曲”;而一旦進入新樓房,便隔房隔室,“老死不相往來”了。
如果我們在海外一個小鎮(zhèn)上,聽到了鄉(xiāng)音,雖然彼此不認識,但是很快會有講不完的話,兩顆心的距離可以一下子在異國他鄉(xiāng)接近起來。如果在荒山大漠中,在你生命危急時,忽然有一個人出現(xiàn),不管這個人是不是與你處在一個“等級線”,你倆也會成為一對好朋友,就像魯濱孫與他的仆人在海島上那樣。
人類終究是群居的生物,人不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會的人。社會的集約化程度越高,文化水準(zhǔn)越高,科技越發(fā)展,越需要心靈的溝通。
我們常常感嘆于“代溝”。是的,兩代人之間有許多一時難以互相理解的東西。但是“代溝”不是不可以消除的,不是還有忘年交的故事嗎?一些比較早熟的年輕人愿意找一些中年人做朋友,他們企望從一些品位較高的人的身上,找到同年齡的朋友身上所缺少的東西。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對某個人會驀地產(chǎn)生一種“好感”、“親近感”;對某個人會憑空覺得“惹氣”、“反感”。見了某個人,會有說不盡的話,真是“相見恨晚”;對另一個人,又感到很別扭,一句話都不想說,即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這個時候,不妨試一試、學(xué)一學(xué)“溝通”。先來幾句“客套話”、“應(yīng)酬話”。在這一問一答的對話中,可能會開啟溝通渠道,找到雙方感興趣的共同語言。人的興趣很廣泛,可以談天說理論大事,也可以花草蟲魚話女紅;可以自己發(fā)宏論,也可以由他人抒懷。當(dāng)你發(fā)宏論時,你得注意對方的表情,喚起對方興致;當(dāng)你在聽別人講話時,要讓對方感到你在認真傾聽。
語言的溝通,導(dǎo)致心靈的溝通。
但是,溝通要有“橋梁”,要有開啟心靈的“鑰匙”。
沒有萬能的“鑰匙”,只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溝通,還有一種潤滑劑:“誠則靈”。至誠的態(tài)度、坦蕩的胸懷,使人如沐陽光,會感到溫暖可親。反之“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會最終使所有的朋友都遠離你而去。
溝通,將不使你覺得孤寂,當(dāng)你一旦把真心交給另一個人時,另一個人也會袒露他的真心。虛偽,是溝通最大的敵人;狂妄,也與溝通格格不入。平等待人,坦率對話。這是溝通的基礎(chǔ)。
走出自我封閉之圈,學(xué)會溝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