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
我曾聽一位外國友人這樣說過: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喜歡中國人。這位外國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國。我不知道這樣評價日本人是否合適,但我相信在中國生活過的諸位都會同意上述對中國人的判斷。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久,就越喜歡中國人,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盡管他們?nèi)狈πl(wèi)生習慣,生活不甚講究;盡管他們的思想與性格有許多缺點,但仍然贏得了外國人的喜愛,而這種喜愛是其他任何民族所無法得到的。我已經(jīng)把這種難以形容的東西概括為溫良。如果我不為這種溫良正名的話,那么在外國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誤認為中國人體質(zhì)和道德上的缺陷——溫順和懦弱。這里再次提到的溫良,就是我曾給諸位展示過的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類的智能的溫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產(chǎn)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來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國人又是何以具備了這種同情的力量的呢?
我在這里將冒昧給諸位一個解答——或者說是一個假設。諸位愿意的話,也許可以將其視為中國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國人之所以有這種力量,這種強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地或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這種情感既不是來源于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源于你們所說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奔流的情欲那種意義上的情感,而是一種產(chǎn)生于我們?nèi)诵缘纳钐帯撵`的激情或人類之愛那種意義上的情感。
下面讓我們看看中國人是否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對此,我們可以用中國人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般特征,來加以說明。
首先,我們來談談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也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其兒童和未受教育者學習中文比成年人和受過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就在于兒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靈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相反,受過教育者,特別是受過理性教育的現(xiàn)代歐洲人,他們是用大腦和智力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的。
其次,我們再指出一個眾所周知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實:中國人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國人是用心而非腦去記憶。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靈記事,比用頭腦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舉例來說,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童年的記憶力要強過成年后的記憶力。因為兒童就像中國人一樣,是用心而非用腦去記憶。
接下來的例子,依舊是體現(xiàn)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認的一個事實——中國人的禮貌。中國一向被視為禮儀之邦,那么其禮貌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這就是體諒、照顧他人的感情。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他們完全了解自己的這份情感,很容易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顯示出體諒、照顧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國人的禮貌雖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樣繁雜,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禮貌則是繁雜而令人不快的。
我們舉的關于中國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確的習慣。這是由亞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揚名的一個觀點。那么,中國人缺少精確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說依然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心靈是纖細而敏感的,它不像頭腦或智力那樣僵硬、刻板。實際上,中國的毛筆或許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難以精確,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創(chuàng)造出美妙優(yōu)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
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一種像孩子一樣的生活,所以使得他們在許多方面還顯得那樣幼稚。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即作為一個有著那么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中國人竟然在許多方面至今仍表現(xiàn)得那樣幼稚。這使得一些淺薄的中國留學生認為中國人民未能使文明得到任何發(fā)展,中國文明是一個停滯的文明。必須承認,就中國人的智力發(fā)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為地限制了。眾所周知,在有些領域中國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什么進步。這不僅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純粹抽象科學方面的,諸如數(shù)學、邏輯學。實際上歐洲語言中,“科學”與“邏輯”二詞,是無法在中文里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加以表達的。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中國人,對抽象的科學沒有絲毫興趣,因為在這方面心靈與情感無計可施。事實上,每一件無需心靈與情感參與的事諸如統(tǒng)計表一類的工作,都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如果說統(tǒng)計圖表和抽象科學只是引起了中國人的反感,那么歐洲人現(xiàn)在所從事的所謂科學研究,那種為了證明一種科學理論而不惜去摧殘、肢解生物的所謂科學,則使中國人感到恐怖并遭到了他們的抑制。
實際上,我在這里要指出的是: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zhì)并非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所有處于初級階段的民族都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樣。歐洲中世紀的基督徒們也同樣都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馬太·阿諾德就說過:“中世紀的基督教詩人是靠心靈和想像來生活的?!敝袊俗顑?yōu)秀的特質(zhì)是當他們過著心靈的生活,像孩子一樣生活時,卻具有為中世紀基督徒或其他任何處于初級階段的民族所沒有的思想與理性的力量。換句話說,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zhì)是: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它既有著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因此,我們與其說中國人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簡言之,作為一個民族,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zhì)就在于他們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何在呢?諸位一定還記得在篇首我曾說過:是同情的或真正的人類的智能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類型,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這種真正的人類的智能,是同情與智能的有機結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diào)和??傊切撵`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梁衍軍摘自海南出版社《中國人的精神》安玉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