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zhàn)爭有遠因,有近因,還有引爆點,完全契合歷史研究者的興趣;只是,發(fā)生的原因有點好笑。
1846年,加拿大為英國殖民地之際,美國與英國雙方政府簽訂了奧勒崗條約,以北緯49度線為美英(加)國界。太平洋邊緣的溫哥華島雖有部分在49度線以南,但幾經(jīng)協(xié)商后,最后決定整個島劃歸英國,邊界則繞島而過以兩國間海峽中線為準。
當中線順著喬治亞(Georgia)海峽往萬迭夫卡(Juan de Fuca)海峽方向南移時,問題發(fā)生了——沒想到,水域中央擋了一大片星羅棋布的圣望群島(San Juan Islands),而且,水道在此兵分兩路,西側靠近溫哥華島的叫做哈洛(Haro)海峽,東邊靠近美國本土部分稱為羅沙利亞(Rosaria)海峽;既然條約明白協(xié)定以海峽中線為邊界,于是乎,美英雙方都當仁不讓,都理直氣壯地把離自家國度較遠的海峽中線當國界,各自劃圣望群島為己有。這是“豬戰(zhàn)”的遠因。
圣望群島變成未定界后,美英政府沒有辦法立即解決這不大不小的問題,于是事情就暫時擱置下來,等候明朗的一天。這期間,美國農(nóng)民相繼到群島上屯墾捕魚,和在1845年就宣布圣望群島擁有權的英國哈得遜灣公司人員偶有小紛爭??恐酥迫棠停p方倒也和平共處了十多年,但是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和平日積壓的怨氣,仍然隨著時間的拖延而慢慢膨脹,此即近因。
該來的時刻終于來了。1859年6月15日那天,位于主島圣望島西南邊的哈得遜灣公司農(nóng)場,有只豬小弟迷迷糊糊地走出圍籬,低著頭這兒吃吃、那里聞聞,一路蹣跚。然后,就如此這般地闖進了近鄰美國農(nóng)夫賴曼·卡特勒家的馬鈴薯田??ㄌ乩障壬豢吹接型鈦碚呷肭?,馬上發(fā)揮美國精神捍衛(wèi)家園,回到屋里端了把槍出來,二話不說瞄準豬小弟就射。當晚,豬小弟變成桌上一盤美食。
哈得遜灣公司這邊,發(fā)現(xiàn)農(nóng)場的迷途豬冤死,非常生氣,決定向卡特勒索賠100美金;如果不賠,那么對不起,絕對要逮捕他到英屬的溫哥華島維多利亞市法庭受審。消息傳到美國人民耳中,群情頓時激憤,要求政府采取行動,于是美軍很快地派兵占據(jù)圣望島南端,建立了彼喀特堡。英軍一看,也不示弱,緊接著由鄰近的維多利亞市派遣三艘軍艦前往應戰(zhàn)。
眼見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兩國國內(nèi)主和、主戰(zhàn)派都各自忙著辯論是否應因“豬”而戰(zhàn)。幸好,當時派駐前線的英美軍隊虛張聲勢之余,都按兵不動,沒有采取進一步挑釁行為。而倫敦及華盛頓的領導人更是冷靜處理“豬戰(zhàn)”,協(xié)議兩國軍隊先一起駐守圣望島,以便等候國際仲裁土地之歸屬。仲裁期間,英軍扎營圣望島西北岸賈利遜灣邊,美軍留駐南端的彼喀特堡,于是,兩方相安無事,我的節(jié)目你慶祝,你的慶典我也狂歡,大家其樂融融共度圣誕同賀新年。據(jù)說,幾年下來,悠閑自在的駐軍差不多都成了酒鬼。
歷經(jīng)12載后,仲裁結果終于出來了,1872年10月21日德王威爾翰一世(Kaiser Wilhelm I)宣布裁定圣望群島歸屬美國,于是,前后13年的“豬戰(zhàn)”就此正式結束。
如今,各種“豬戰(zhàn)”節(jié)慶已成為當?shù)鬲毺氐幕顒?,每?月,兩軍營址都有古裝上陣的史實表演。遺址是觀光客必到的國家歷史古跡公園,該地導游每回結束解說前,總要再三感謝英國和平解決爭端之功。
這場總共犧牲掉一頭豬的“豬戰(zhàn)”故事仍然在邊界發(fā)酵,令人莞爾。
[摘自美國《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