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譜云:心為元帥,眼為先鋒,手足為兵丁。拳諺中講:拳如流星眼如電。由此而知眼在武術(shù)中是何等的重要,因此眼法在諸門派中各有獨到的訓(xùn)練方法。
自古以來,習(xí)武者眾,每一個人都知道武術(shù)者手、眼、身法、步這些基本知識。如若問之習(xí)武者,何為手眼身法步?其必答曰:手包括拳、掌、指、拿、點等攻防諸法;身法即:吞吐、開合、起落、旋轉(zhuǎn)、收縱、展放等;步:(包括步法、腿法)步法不外乎進退、過墊、竄、滑;腿法不外乎踢、蹬、踏、踩、擺、勾、掛、鏟諸技之法,然問起眼法者何?大多數(shù)搖頭不知所措?如再深究練眼之法,則各有說法,實際均有謬誤而難入正道。殊不知眼法諸多,練眼之法更為奇妙,諸門高手得真?zhèn)髡呓杂行牡?。筆者曾受河南南陽張志誠一脈心意六合拳譜傳七世陳合龍恩師悉心教誨,故深得散打諸技真?zhèn)鳎氀劭从^法、頂重心、移重心、閉重心等武術(shù)界不傳之秘。在當(dāng)今興武之際,今陸續(xù)整理成文,獻(xiàn)于同道,深感欣慰。本功為引玉之磚,不到之處,望同門及武林同仁指教。
眼法有內(nèi)視、正視、斜視、下視、隨視、旋轉(zhuǎn)、余光等,我派練眼之法尤為獨特。在實戰(zhàn)中,如果沒有銳利“如電”的眼神,縱然你有多么深厚的功力,有多么利索的奇拳輕腿,我認(rèn)為都無濟于事。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真正的瞎子在戰(zhàn)場上能立戰(zhàn)功,英勇殺敵,沒有一個盲人在擂臺上爭雄稱霸。
此功集養(yǎng)生、技擊之大成,久練可補元氣,益元陽,固元精,壯元神,行經(jīng)活絡(luò),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機能;可使內(nèi)氣充盈,眼神如電,步法穩(wěn)固,手法快捷等,具體功法如下:
第一步功
(一)無極式:意守丹田
甲、乙二人相對站立,距離約3米遠(yuǎn)。要領(lǐng):兩腳呈平行狀態(tài),開立約與肩同寬,兩膝微曲,不能超過足尖,身體中正,自然站立,舌舐上顎,下額微收,頸直頂平;放松眼瞼,目視鼻尖,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疊于氣海穴(即臍下三寸處)。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松踝,心平氣和,全身放松,意無外馳。鼻吸口呼,深吸,緩呼,自然而然,意守丹田(圖1)。
(二)太極式:貫氣
接上式:2——3分鐘后,意念由丹田的氣輸送于周身,感覺全身舒適輕松之時,兩手指尖相對,兩氣相接;此時兩手手心向上慢慢上舉,當(dāng)提至胸前膻中穴時略停數(shù)秒,自感頭頂百會穴有云霧狀時,兩手心翻向下,徐徐緩慢下按,置小腹下為止。要領(lǐng):鼻吸口呼,意想把氣吸到百會穴凝聚稍許,再向下按至小腹存于丹田。此式連續(xù)十二次。此為貫氣術(shù),七日后與上練法同,但氣向下行時從丹田到會陰穴略聚;再七日后經(jīng)委中穴,入涌泉穴稍聚;再七日需經(jīng)丹田、會陰、委中、涌泉諸穴行入地三尺中。行成天人地三才相合。此為內(nèi)功筑基功之母,為以后高深內(nèi)功之基石,是打通奇經(jīng)八脈的唯一之路,在此不必贅述(圖2)。
(三)兩儀式:導(dǎo)引
接上動,兩手在頭頂交叉分開(氣行百會穴),略停數(shù)秒,兩手由上向外緩慢落下,置小腹處,掌心向上,指尖相對(注意:兩手向外緩慢落下,意想采天地精華之氣,收于丹田存放,略停數(shù)秒,再同上一樣做十二次)(圖3)。
(四)發(fā)力樁:四象
上動不停,身體自然下蹲,成馬步,大腿與地面近似平行狀態(tài),手心翻向外,十指尖朝上,五指分開向前推出。要領(lǐng):推時呼氣,收回吸氣。向前推時意念如推大山似的,回帶時如把大山吸回懷中,上動連續(xù)十二次。此項訓(xùn)練,久之力氣倍增(圖4)。
(五)、渾圓樁
上動不停,身體略起,二人兩掌心相對,繼而右掌前伸掌心向內(nèi),掌指不超過鼻尖,左手置于右肘下,兩目相對視印堂穴即眉心。2分鐘后左手換成右手,重復(fù)上式,此動俗稱搏斗樁,也稱渾圓樁。要領(lǐng):氣沉丹田,目光如電,眼絕不能眨,目視對方,并意想分析對方可能性的進攻和使用的戰(zhàn)術(shù)、攻防規(guī)律等,必須強調(diào)沉肩、墜肘、懸頂豎項,含胸拔背,提肛收臀,五指抓地,足心含空,手臂用力(矛盾力),虎口圓撐,指尖用力,腕扣蓄力,外觀輕靈,緊而不僵,松而不馳,纏綿圓活(圖5)。
第二步功
(六)、接上式,兩人慢慢縮短距離,標(biāo)準(zhǔn)為雙方兩腕相接為度。甲方原地不動,乙方雙掌突然變劍指以最快的速度刺向?qū)Ψ诫p眼。要領(lǐng):甲方目視乙刺來之指尖端,眼睛不眨,神形安泰。15分鐘再由一方刺向另一方。注:目視對方刺來指尖,先不用手去格開而用意念化解為宜,此為第二步功(圖6)。
第三步功
(七)、接上動,由一方原姿勢不動,一方向后退數(shù)米,掄臂劃弧、穿掌、踢腿,任意以最快的速度、不同的招式,盡量發(fā)揮到極限為佳,向?qū)Ψ椒磸?fù)進攻,作為模擬演練。十五分鐘后再換另一方。要領(lǐng):防守者應(yīng)注視對方的進攻招式,并意想破解的方法。下盤動作只可用余光,絕不能下視相隨下盤的動作,否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為眼觀之路。
第四步功
(八)、二人縮短距離(標(biāo)準(zhǔn)為一方能點中或擊中對方為度),防守者為馬步高樁站立(側(cè)正均可),右臂彎曲置于胸前,掌指用力,指尖約與眼平,右手在上,掌心向左。左手置于右肘下方,以便防守對方攻來下盤之手,并可有效地配合右手的防守計劃。此時意念集中,精神抖擻。腳掌用力,腳跟稍抬。要領(lǐng):含胸拔背,實腹暢胸,提肛收臀,沉肩墜肘,兩膝相扣,形成圓撐之勁,目視對方印堂、面部。此時一方向另一方用劍指任意戳擊,防守方可全力破解之(圖7)。
要領(lǐng):手法要以戳、點、劈、刺為主,因此勢速度快于其他手法,功成其他招式更易破。當(dāng)對方進攻至距離身體幾寸時,我可將其來勢拍開或擋架開均可,無論對方多快,我安然破解,此即練眼全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