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1日開始,我對家里飼養(yǎng)的6頭仔豬做了如下實驗:先把它們分成兩組,每組3頭。第一組仔豬的體重分別為28公斤、28.4公斤和28.8公斤,用鹽化干薯藤飼喂;第二組仔豬的體重分別為29.3公斤、29.5公斤和30公斤,用煮熟的干薯藤飼喂。兩組豬飼喂同時同量,一日三餐,時間分別在早上8點、下午2點和晚上8點。
到今年2月9日出欄,第一組豬體重分別是112公斤、113.1公斤和114.9公斤,日平均增重分別是1.2公斤、1.21公斤和1.23公斤;第二組豬體重分別是93公斤、93.9公斤和96.5公斤,日平均增重分別是0.91公斤、0.92公斤和0.95公斤。按當時市場生豬價每公斤7元折算,第一組豬比第二組豬日平均多增收2元左右。由此可見,鹽化干薯藤喂豬比煮熟的干薯藤喂豬長得快。
我的做法是,先將干薯藤鹽化。制作方法如下:將干薯藤粉碎后,每50公斤藤粉加鹽0.75公斤,拌勻,然后裝入干凈的大缸內,裝滿后壓實,并注入35℃左右的溫水,直至飽和為止。最后用木棒在藤粉上戳幾個直徑10厘米左右的洞,經過5~7天左右即可發(fā)酵好。
發(fā)酵后,藤粉內難以利用的粗纖維即轉化為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而且有香甜味,豬很愛吃。飼喂時,在發(fā)酵的藤粉中摻入少量黃豆粉、玉米粉(或木薯粉)即可。(廣西羅城縣小長安鎮(zhèn)農業(yè)站 施明 郵碼:546414)
網坑養(yǎng)鴨 投入少效益佳
鴨子很喜歡戲水,在戲水時易把欄舍弄濕,而欄舍潮濕,對鴨子的生長極為不利。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
我縣鴨農在養(yǎng)鴨的實踐中,采用網坑供水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具體做法如下:在鴨舍中靠地勢低的一側墻邊中段挖一個50厘米左右深的坑槽,坑底安裝管道把污水排放出舍外;坑面寬100~120厘米,長150厘米左右,上面用鋼絲網架覆蓋,再將自流飲水器放置在網架上,夜間在飲水器上方裝一盞25瓦的電燈,這樣不僅可使鴨子無論什么時候都有水飲用,而且飲用水后滴落的水能自動流入坑中,既能充分滿足鴨子對水的需求又能使欄舍保持干燥,飼養(yǎng)的鴨子羽毛整潔干凈、疾病少、成活率高、生長快,飼養(yǎng)效益明顯優(yōu)于原先的飼養(yǎng)供水法。(浙江省云和縣農業(yè)局 江少雄 吳慧敏 郵碼:3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