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為薔薇科落葉小灌木,因其果實色型與草莓相似,但長在樹上,故名樹莓。樹莓鮮果晶瑩剔透,柔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具有特殊濃郁的芳香味,是當今風靡歐美、深受人們歡迎和青睞的高營養(yǎng)新興水果。樹莓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果汁、果凍、果醬、果酒及飲料等,均為上乘食品,具有抑制癌細胞和抗心血管病的功效。一般當年栽植當年即可掛果,第二年可進入豐產期,豐產期長達25年以上,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1500~2000公斤。目前市場售價每公斤25元左右,超級市場精包裝每公斤售價達140元。樹莓分蘗力強,栽植第二年后每株每年可分蘗新苗10~30株,可快速治理荒山,是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極高的小灌木果樹品種。
樹莓適應性廣,各地均可栽培,對土質無特殊要求,栽培管理技術簡單,病蟲害少。它不僅克服了普通草莓甜度不夠、易沾沙土污物等缺陷,而且避免了種草莓需年年繁苗再種的麻煩,形似草莓卻勝于草莓?,F已被國家26個部委在西安楊凌共同舉辦的中國最高級別的“農高會”列為重點推廣項目。
其主要種植管理技術如下:
1.建園
樹莓園應盡量建在土質肥沃、濕度適宜而溫暖的地點,土壤以沙壤土為宜。建園前應施肥深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5000公斤,深耕25~30厘米。
2.栽植時間
樹莓春栽或秋栽均可。春栽以春季土壤解凍后苗木萌發(fā)前為宜,秋栽則在樹莓苗成熟木質化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栽前枝條剪留15~20厘米,并將根部浸水12~24小時,以利成活。每坑內栽苗2~3株,以便較早形成豐產株叢。
3.栽植方式
樹莓一般采用帶狀法或單叢法栽植,行向以南北向為宜。紅樹莓等發(fā)根蘗多的品種多采用帶狀栽植法,株行距為0.8米×2.5米,每667平方米可栽330個株叢。不發(fā)根蘗的黑樹莓或其他發(fā)根蘗少的品種,宜采用單叢法栽植,株行距為0.8米×1.5米,每667平方米可栽550個株叢。4.整形修剪一般每年進行2~3次。第1次在早春(北方在解除防寒物后)進行,剪去2年生枝頂端的干枯部分,同時從基部疏除過密枝、病蟲枝、破傷枝,每株叢內保留7~8個發(fā)育健壯的枝條。第2次在5月中旬進行,將距地面30厘米以內的側枝保留3~5片葉全部短截。第3次在果實采收后進行,將結果后的枝條從基部疏除,并疏除過密的根蘗及病蟲枝,每株叢保留10~12個健壯基生枝。
5.枝條引縛
一般采用扇形籬架引縛法,即在行內每隔5~10米立一高1.5米左右的支柱,在其上拉兩層鐵絲,上層固定在支柱頂端,下層距地面1米,當枝條長到1.5米時呈扇形引縛在鐵絲架上。枝條引縛可以使樹莓避免因枝條觸地而污染果實,既方便土肥水及采收等管理,又可以使枝條分布均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使樹莓由平面結果轉為立體結果,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6.施肥澆水
基肥可于秋后(北方可結合越冬防寒)進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并加入磷肥50公斤,碳銨50公斤。追肥分2次進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并加入磷肥50公斤,碳銨50公斤。追肥分2次進行,第1次在開花后,第2次在果實發(fā)育及新梢旺盛生長期,每667平方米施碳銨30~50公斤。7月上、中旬連續(xù)噴3次葉面肥,將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均勻噴灑在葉面上。
樹莓喜水但不耐澇,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澆水量要少,潤透根系分布層即可。特別是芽萌動期、開花期、果實成熟期、封凍前不能缺水。每次澆水后或雨后都應及時松土,保持土壤透氣性。雨季應注意排水。
7.果實采收
樹莓漿果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期采收,并根據不同用途采用不同方式采收。供鮮食的需帶花托和果柄采收,供加工用的則可不帶花托和果柄采收。早晨有露水及雨天不宜采收,以防霉爛。
8.培土防寒
在北方嚴寒地區(qū),要在冬初土壤結凍前將枝條按倒在地,覆土5~10厘米,將枝條全部埋嚴以利越冬。到次年地表以下10厘米處地溫穩(wěn)定在4~6℃時再行撤土上架。(湖北 劉謙)(本刊讀者服務部可供紅樹莓和黑樹莓種苗,苗價8元/株,每個品種10株起郵;50株以上,7.5元/株;100株以上,7元/株。寄苗時可以免費加送30%的苗木,即郵購10株可得13株,郵購100株可得130株,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