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 英
讀古人筆記,讀到諸多妙趣橫生的食品詩,茲錄幾首,與諸君共饗。
(一)詩詠“豆腐”
明人李詡在其筆記《戒庵老人漫筆》中記錄了幾首吟詠豆腐的詩,語可解頤,錄其一:
傳得淮南術(shù)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
一輪磨上流瓊漿,百沸湯中滾雪花。
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來玉無瑕。
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
傳說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fā)明,故豆腐有“淮南術(shù)”之雅稱。
(二)詩詠“稀飯”
古代筆記中記得有一首“煮粥詩”,對于教育我們今天節(jié)約糧食頗有裨益,詩云:
煮飯何須煮粥強(qiáng),好同兒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三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
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用語通俗易懂,頗含人生真諦,可讀。
(三)詩詠“腌白菜”
清代道光年間的成都書生曹九成,一生耿介不阿,甘于清泊,每每以詩酒自娛。他曾寫有《腌白菜》詩一首。詩見清人筆記《聽雨樓隨筆》中,詩如其人,詩云:
居然清白與人同,著點(diǎn)鹽梅別有功。
健飯將軍夸正好,素餐學(xué)士刺常通。
可知淡泊皆佳品,莫把咸酸置下風(fēng)。
昨夜大烹還憶汝,宮商盈齒嚼來工。
白菜之中,竟然嚼出了宮商之聲,可見其超凡脫俗之境。
(四)詩詠“魔芋”
魔芋,學(xué)名⒔矗四川人稱“黑豆腐”,又叫“鬼肉”,傳說西漢張騫奉皇帝之命通西夷時就吃到過這道美味。
清人王培茍博讀經(jīng)史,入川為吏后遍尋張騫當(dāng)年吃過的⒔矗吃后大失所望,吟詩一首:
遙攜饞口入西川,⒔叢聞自漢年。
腐已難堪兼色黑,虛名應(yīng)共笑張騫。
其實,魔芋經(jīng)過烹調(diào)是味道鮮美的美食,且有美容補(bǔ)益之功效,今天它不僅端上餐桌,而且還加工成系列食品,深受人們的青睞。
山東嚴(yán)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