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漢光
安宮牛黃丸是名貴的中成藥,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被廣泛用于臨床,療效甚佳。但有人對其認識不足,因而使用不當,致使效果頗受影響。
安宮牛黃丸出于清代吳鞠通撰《濕病條辨》一書,本方是從《痘疹世醫(yī)心法》記載的萬氏牛黃清心丸加味而成。方中取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犀角清心涼血解毒,麝香開竅安神,這三味是主藥。輔以黃芩、黃連、生枝子助牛黃以瀉心火清熱毒;雄黃助牛黃以豁痰、解毒;再以郁金、冰片草木之香,去穢通竅;朱砂、珍珠鎮(zhèn)心安神。
適用于:1.中風痰熱竅閉,不省人事,語言不清,舌謇肢厥。2.溫熱病,熱邪內(nèi)陷心包,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3.小兒驚厥,痙攣抽動,瘟毒斑疹,口渴煩躁。近代臨床常常用于高熱、痰熱型昏厥者和部分腦血管意外者。
對于安宮牛黃丸,在人群中普遍流傳著一種說法:"中風之后,服用安宮牛黃丸有起死回生之效。"因此,有些人在中風后不問癥狀也不請教醫(yī)生,就自作主張地胡亂使用安宮牛黃丸。一旦藥不對癥,反而耽誤了搶救的寶貴時機。中風就是西醫(yī)所說的腦血管意外,包括腦溢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梗塞、腦血栓等。中醫(yī)則將中風分為中經(jīng)絡和中臟腑,后者又分為脫癥和閉癥,閉癥又分陰閉和陽閉。安宮牛黃丸適用于中臟腑的陽閉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面赤身熱、氣粗口臭、燥擾不寧、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而數(shù)等。如果患者有口張不閉、兩手撒脫、二便失禁等脫癥出現(xiàn),則不宜使用。
使用此藥除需對癥外,能否以正確方法使用也是達到預期療效的關鍵。安宮牛黃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一丸。用涼開水灌服,能辛涼開竅。若能用羚羊角湯送服,其清肝熄風、育陰潛陽的效果更佳。若患者痰多昏睡時,有條件者可考慮用竹瀝水研化藥丸鼻飼,每次20~30毫升,每4~6小時一次。兼有腑實者,可開竅、攻下并舉,以安宮牛黃丸一丸化開,調(diào)化大黃末3錢,先服一半,無效再服。
總之,安宮牛黃丸只在對癥使用時才是靈丹妙藥,它絕不是"萬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