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是皮膚受到機械刺激時產生的感受。在人體的各個器官中,全身皮膚都有靈敏的觸覺。它是嬰兒認識外界事物,探索世界奧秘的重要途徑。在和母親建立親密依戀關系的過程中,觸覺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生兒有觸覺嗎?
胎兒在4~5個月時開始有觸覺反應。習慣于被子宮內溫暖的軟組織和羊水緊緊包裹的胎兒,出生后喜歡緊貼著身體的溫暖環(huán)境。東方國家都有包裹新生兒的習慣。有經驗的家長說,將新生兒包裹好(不是指包扎過緊的蠟燭包),可以使他睡得很安靜,減少驚跳。這是新生兒被解除了子宮束縛由人工束縛所替代的緣故。包裹的觸覺感受使新生兒安靜。當你懷抱新生兒時,他喜歡緊貼著你的身體,依偎著你。世界上無論哪個民族的父母,當他們的小嬰兒哭時,都會本能地抱起自己的孩子,并輕拍、搖動他,這是充分利用觸覺安慰新生兒的動作。我們曾做過一個觀察,有三分之二哭鬧著的新生兒,只需要和他說話,并將手放在他的腹部,按住他的兩個手臂,便可使他停止哭鬧,而不需要抱起來安慰。這就是良好的觸覺刺激的結果。
新生兒的皮膚對不同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都有感受能力。也就是說,他有冷熱、疼痛的感覺,喜歡接觸質
地柔軟的物體。嘴唇和手是觸覺最靈敏的部位。新生的嬰兒就會用吸吮手指的動作來自我滿足??傊?,觸覺是新生兒安慰自己、認識世界以及與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
現(xiàn)代研究證明:按摩皮膚,通過觸覺刺激對新生兒身體和心理健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美國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對早產兒連續(xù)進行按摩,每天3次,每次15分鐘,體重增加的幅度是沒有接受按摩的嬰兒的1.5倍;接受按摩的新生兒睡眠、覺醒節(jié)律更好,反應更靈敏,他們可以提早6天出院。在8~12個月后,這些嬰兒體重增長,運動及精神發(fā)育方面比對照組嬰兒有明顯優(yōu)勢。研究還發(fā)現(xiàn),按摩可增強免疫力和應急力,增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嬰兒的哭鬧,增加睡眠,使寶寶更加健康地成長。
最近遇見一對雙胞胎早產兒,其中有一個出生體重只有1.4千克,比他的同胎兒小,出生后的體格和智能發(fā)育也均不如另一個小嬰兒。他在8個月時不會坐和翻身。從8個月開始,父母按醫(yī)生指導
給他做全身按摩,每天4次,每次15分鐘,并做運動體操等。2周后復診,孩子會翻身和獨坐,情緒好,反應比從前靈敏。奶量由每次120毫升增加到150毫升,入睡快,夜間睡得較以前安穩(wěn)。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同樣環(huán)境中生活的另一個孩子因感冒而發(fā)熱和咳嗽,而這個接受按摩的孩子卻只流些鼻涕,沒有其他癥狀。這說明原來比較弱小的嬰兒通過按摩比那個較強壯的孩子有更好的抵抗力。
目前,國外的按摩研究中心通過對按摩效果的研究,已了解了某些生理學機制,如按摩可以提高迷走神經的張力,增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強免疫機制,減低應急引起的緊張性等等。
按摩的作用除了生物性意義外,還有社會和情感的意義。嬰兒在生長發(fā)育中,除了“口腹”的饑渴需要滿足,尚有皮膚的“饑渴”也需得到滿足。新生兒需要愛和關懷,在嬰兒尚無語言交流能力的情況下,通過肌膚接觸這一非語言交流形式進行情感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1958年,曾有一個實驗震驚了心理學界。實驗發(fā)現(xiàn),饑餓的小獼猴寧可要能夠撫摸的母猴替身物品,而不要食物。還發(fā)現(xiàn),如果幼猴在不能以任何方式與母猴接觸時,就停止了對外界環(huán)境的探索,并可能無法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會延伸到嬰幼兒期以后的生活。
按摩的程序和基本手法
各國所做的按摩模式不完全相同,因此,不必拘泥某些刻板固定的形式,但有基本的按摩程序可以參考。
先從頭部開始,接著是臉、手臂、手、胸部、腹部、腿和腳,然后是背部。每個部位需按摩2~3遍。身體上較小的區(qū)域用手尖,大點的部位用手指、掌心或整個手掌。開始時動作要輕,然后適當增加壓力,不但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壓覺還可刺激深部感受器。按摩時間開始數分鐘,逐漸延長到15~20分鐘。
按摩最好是在兩次喂奶中間進行,或是在洗澡以后。室溫應在22℃~26℃,如果室內較冷,可用取暖器,使嬰兒周圍局部溫度提高到適宜的溫度即可(照片)。按摩前,先用熱水洗手,可將潤膚油倒少許在手心上作為潤滑劑。將小嬰兒的衣服脫下來,讓他躺在鋪有墊子的床上、桌上或母親的雙大腿上。母親可采取合適的姿勢進行按摩。
常用的按摩方法:
頭面部:
(1)兩拇指從下頜部中央向兩側以上滑動,讓上下唇形成微笑狀。
(2)兩拇指從額部中央向兩側推。
(3)兩手從前額發(fā)際撫向腦后,最后兩中指停在耳后,像洗頭一樣的動作。
胸部:
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方向對側上方交叉推進,在胸部劃成一個大交叉;或者雙手在胸部兩側從中線開始弧形按摩。
腹部:
兩手依次從嬰兒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動,呈順時針方向畫圓圈。
四肢:
兩手抓住嬰兒一條胳膊,交替從上臂至手腕輕輕擠捏,像牧民擠牛奶一樣。然后從上到下搓滾。對側及雙下肢做法相同。
手和足:
用兩拇指交替從嬰兒掌心向手指方向推進,從腳跟向腳趾方向推進,并捏搓每個手指和足趾。
背部:
以脊椎為中線,雙手與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動雙手,從背部上端開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從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按摩到頸椎部位。
按摩是親子情感交流的最好時光,可自由輕松地進行,可用輕音樂伴奏,邊按摩,邊和寶寶面對面交流說話。
按摩要點:
⑴要密切注意嬰兒在接受按摩過程中的反應,根據嬰兒的反應調整按摩的方式和量。
⑵在進行按摩的任何階段,出現(xiàn)以下的反應,如哭吵、肌張力增高、活動興奮性增加、膚色出現(xiàn)變化或出現(xiàn)嘔吐等,都應停止該部位的按摩。如果癥狀持續(xù)1分鐘以上,應完全停止按摩。
⑶按摩在有些嬰兒身上會有延遲反應,所以,停止按摩后仍然要觀察一段時間。
⑷早產兒體溫不穩(wěn)定,進行按摩時,周圍的溫度應在30℃~34℃,或在暖箱、暖床上進行。
⑸要考慮嬰兒的個體差異,按摩只選擇在那些從按摩中受益的嬰兒身上進行。在孩子患病時按摩應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