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打工皇帝的梁錦松
“我坐哪里?”當梁錦松站在我身后突然發(fā)問時,我竟不知他何時進來的。很隨意我們就省去所有的繁文縟節(jié),進入采訪正題。
稱得上貨真價實的“打工皇帝”的梁錦松,原本年薪超過2000萬港元,偏偏棄商從政,薪酬縮水近九成。不過他對人際關系門兒清。按照香港人的習慣,愛昵稱財政司司長為“財爺”;而梁錦松更喜歡別人直呼他為“阿松”,明擺著一副沒有架子的形象。
用他的話形容自己是“有一句講一句”的人,偶爾冒出的話,舉座震驚。問他愛看什么書,他提到《雍正王朝》。故意對他說,我們一些國家領導人也喜歡看。他立即像犯錯的小學生連忙說:“以后還是不要說我看這本書,我可不是國家領導人?!蔽┛秩苏f他有“野心”似的。
也怪不得他緊張,非公務員出身的阿松,此次“空降”港府,惹得一些人大放厥詞,甚至說他有“野心”。阿松只好落力地解釋“財政司司長責任巨大兼吃力不討好,有野心便不上此位。”
運氣好,阿松也承認。70年代一直只在內部培訓人才的美資萬國寶通銀行,突然改變策略,聘用香港的大學畢業(yè)生為銀行練習生加以培訓。1973年香港大學畢業(yè)的阿松趕上了,成為新政策的受益者,也是香港第一代外匯炒家。1992年他升任為萬國寶通銀行香港區(qū)行長。4年前他加入美國大通銀行,后升職為摩根大通亞太區(qū)主席??梢哉f阿松對銀行的各項服務都有所了解,是金融界不多見的高手。
資深銀行家阿松是個性情中人。當他告訴我:“喜歡自由自在地在街上跑”,“主要是恢復自我”。我毫不懷疑。
人愛嬉戲,常引得旁人樂在其中。在朱基總理與此次香港經(jīng)貿(mào)代表團成員正式合影前的間隙,阿松突然張開雙手做飛機狀態(tài),頓成攝影記者的焦點。有記者錯過了這有趣的場面,要求再來一次,他也樂意“示范”。
當然,阿松的這種隨意性情也成為外界打擊他的口舌。就在我采訪他的十幾天后,從電視媒體上我看到他由于公開表示支持董建華連任,而沒堅持公務員政治上要“保持中立”的原則,受到各方面指責。他則立即表態(tài):以后發(fā)言會更謹慎。
臨別,他在我的采訪本上寫下“大地美好,我們年輕”的留言。是啊,49歲的阿松仕途剛剛開始,這位香港財經(jīng)事務最高決策者日后有的是機會大顯“財技”,現(xiàn)在對他下任何的判斷都為時過早。
年薪……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從我們掌握的資料中知道您放棄年薪2000多萬的商界高層職位,而選擇了年薪200多萬的財政司司長職位,很多香港人不明白,其實很多內地人也不明白您到底是為了什么?
梁錦松(以下簡稱梁):我覺得錢當然很重要。我曾在香港講過,賺的錢不是你的,花的錢才是你的,而一個人花錢有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200多萬也不少了。對于我來講,最重要的是能夠有這個機會為香港服務,為國家服務,這是一個很榮幸的事,所以我覺得真的沒有犧牲什么。
優(yōu)勢……
記:為什么委任您為財政司司長?跟其他人比,您認為自我優(yōu)勢是什么?
梁:董建華先生任命我,我猜有他的原因。我不知道是優(yōu)勢還是什么,我想我不是公務員出身,有一個可能的好處,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我自己比較相信,有不同意見一起經(jīng)過討論的話,出來的決定通常比較好。我從外面進來,有時可能帶來不同意見,讓董先生及其他決策者有更多考慮,我看這是我的好處。
準備……
記:并非公務員出身的您,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不僅要融入公務員系統(tǒng),還要面對記者的圍追堵截,立法會議員的唇槍舌劍,您做好準備了嗎?
梁:雖然我以前是在商界,但是從1987年以來,我一直都在做各種公務。比方說以往4年,我是行政會議成員,也兼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主席,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成員,之前做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現(xiàn)在的位置不一樣,密集式的被記者問問題,還要有一個習慣的過程,但也不是完全的陌生。
智囊……
記:在您的身邊有沒有專門為您出謀劃策的智囊團?
梁:沒有一個特別的專門智囊團,但是我聽到的意見還是蠻多的。因為以前的工作關系,所以在香港的工商界及全球的很多工商界的朋友都給我不少意見或建議。除工商界以外,我再通過其他的活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聽各個界別的意見,包括普通市民的意見,這個很重要。
風格……
記:我看到一則消息說,您剛上任就微服私訪。而您熟悉的人評價您沒有一點兒官員的架子,這種平易近人的風格是您從政的姿態(tài),還是個性所致?
梁:我希望不是一個從政的姿態(tài),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我的出身也不是富有家庭,又一直在工商界這個圈子里做。當我不應酬時喜歡到各個地方跑跑,去認識各個階層的狀況。而且我自己也喜歡自由自在地在街上跑,所以有時候不是什么微服私訪,主要是恢復自我。
合約……
記:您曾和外界開玩笑說,現(xiàn)在的合約為期3年,這是不是意味著3年后您將重返商界?
梁:重返商界我看機會比較微,當然是不是3年要考慮兩方面:一個是特首在3年以后繼續(xù)請我做財政司司長,我覺得更有可能在3年內我能做很多事。當然市民不同意,或者特首不喜歡,香港把我炒魷魚,把我解雇也是一個可能。所以是不是3年說不一定了。
資歷……
記:金融資歷對您現(xiàn)在從政最大的幫助是什么?
梁:香港畢竟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我做金融已經(jīng)28年了,所以在這方面有一點好處。另外做銀行你也知道,對各行各業(yè)比較了解,對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一點好處。處在大機構、大銀行比較高的位置,也需要管理經(jīng)驗和技巧,因此這個技巧和經(jīng)驗在一個龐大的體系——政府的體系怎么樣為市民服務,我覺得還是有幫助的。我剛才說過,除了做銀行以外,也做公務,這對我現(xiàn)在做的工作都有幫助。
人才……
記:您有著豐富的金融經(jīng)驗,怎么看香港與內地金融人才的合作?
梁:人才是香港最重要的資產(chǎn),香港以后最重要出口的可能還是人才。我希望更多香港各方面專才都能到外面去,包括為內地服務,這對香港是好事。另外香港本地人才還是不夠,我們也鼓勵很多優(yōu)秀人才到香港來服務,為推進香港的經(jīng)濟作貢獻。最近香港推出一個專才和優(yōu)才計劃。我覺得人才不光在香港、內地間交流,畢竟現(xiàn)在是全球經(jīng)濟,我希望香港人立足香港、依靠內地、立志全球,應有全球眼光,全球的胸懷,去全球打天下。同樣希望內地人也到全球發(fā)展他們的事業(yè)。
擔心……
記:對您而言當前最要緊的事情是什么?
梁:最要緊的事,跟香港的市民一起,想一想怎樣使香港的經(jīng)濟轉型,成功地從一個工業(yè)經(jīng)濟轉型到知識經(jīng)濟,知識經(jīng)濟是全球的趨勢。香港可能是走得比較前的。
記:那么擔心的事情有嗎?
梁:擔心的事當然有了,比方說整個世界全球化,全球轉型到知識經(jīng)濟,在轉型當中,怎樣為700萬的香港市民提供就業(yè)和發(fā)展的機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記: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富有傳染性,美國經(jīng)濟速度減慢以及減息是否給香港經(jīng)濟帶來影響?
梁:香港非常依賴于出口,出口很大的市場是美國,如果美國經(jīng)濟減慢的話,一定會對香港產(chǎn)生影響。但是香港另外很重要的市場是內地,而內地經(jīng)濟還會有8%左右的增長。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美國的經(jīng)濟減慢對香港會有一個負面的影響,但是內地的增長對香港會有不少的支持。總體來講香港經(jīng)濟應該不會太壞。
喜好……
記:從政會比從商更令人緊張嗎?您通常調節(jié)心態(tài)的方式是什么?
梁:一方面是緊張,但緊張的程度跟在商界差不多。我在商界基本上做兩份半的工作,銀行、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和行政會議?,F(xiàn)在只做一件工作,不比以前緊張。如果有空,我一星期打一次高爾夫球,有時候去做其他運動,或看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記:您喜歡看什么書?
梁:什么書都看。最近看了一本有關社會潮流怎樣推進的英文書。中文書年頭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去年看了小說《雍正王朝》。
記:我們一些國家領導也喜歡看《雍正王朝》。
梁:以后還是不要說我看這本書。我可不是國家領導人。
夢想……
記:您兒時的夢想是什么?
梁:沒有想過。
記:難道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將來做什么?
梁:也想過從政,但是后來一直做生意。因為我念大學的時候是念經(jīng)濟的,經(jīng)濟的名字是經(jīng)國濟民,憑著這個抽象幼稚的想法,在銀行一做28年。
命運……
記:所以說命運深不可測,您對命運怎么看?
梁:命運是不可能控制也不可能預測的。以前我有時信命、信風水,因為我是做炒外匯的,很多時候覺得市場不可以控制。但是后來就越來越不信,很多風水的名家告訴我你干這個不能干那個,我都不聽,依照自己心里想的事去做,也不信什么預測?,F(xiàn)在主要覺得命運不一定是上天安排,但也不一定是自己完全控制的,反而我比較信儒家的盡人事,安天命。凡事都要盡自己的努力,但結果不是完全可以控制,這可能就是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