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
記得我們小時候,我們調(diào)皮奶奶就會喚我們是“討債鬼”。大人們?yōu)槲覀儾賶蛄诵臅r,也常常會說“小孩是討債鬼,前世里欠了他們什么,所以今世里就要還他們了?!?/p>
仔細想想,似乎真是這樣:父母總是在為孩子們的衣食、求醫(yī)求學而操勞著忙碌著,自己常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玩、甚至舍不得時間休息。好像他們果真在“前世”里欠了什么才要到這世來為人父母、做孩子的“奴隸”似的。而當他們的孩子長大了,為父母了,他們又會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再去為他們的孩子“還債”,育雛的付出往往數(shù)倍于反哺。難道,一俟為人父母,就真的欠了孩子什么嗎?
是的,一旦我們?yōu)槿烁改噶?,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償還”義務。只不過,這種償還不僅僅是為孩子們提供他們成長所需的費用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們將來成為“社會人”所需要的知識、理念、道德等逐一“交還”給孩子們,一件也不能拉下。因為,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家安.蘭德斯說過的那樣:“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自己要求出世的。倘若你將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那么你從那一天起,便對他負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你把他應得的還給了他,他就能將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傳給下一代?!闭f得多好啊。
那么,父母們究竟應該交還或者說給予孩子們什么呢?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們不中輟的引導和管束。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沒有車閘和方向盤的汽車一樣,隨時都會發(fā)生偏道、撞人的意外。合理地管束和正確地引導孩子,無異于給一輛新車裝上車閘和方向盤,也等于對孩子說:“雖然放任自流比約束更會使你高興,但是因為我們愛你,所以我們不愿意看你招致不幸?!?/p>
父母應該還給孩子一個他個人的世界。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獨立的人格。父母要愛護屬于他的物品,包括未經(jīng)他的同意不隨意使用或處理他的東西。不看他的日記和信件,不檢查他的衣袋、錢包、抽屜和書包。假如父母認為只有窺探孩子的“小秘密”才能了解孩子,那么,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將變得相當糟糕。
父母要將正確的人生觀和處世之道“交給”孩子們。尊重別人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師長和遵紀守法、誠實勇敢和自立自強,還包括必要的性知識,使他們能夠抵御那些將來可能會從不正當?shù)耐緩降玫藉e誤的觀念。而父母“交給”孩子這些寶貴財富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則。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健康的家庭和最無私的愛。如果孩子在家看不到父母的笑臉、得不到父母的愛撫,那么將來他就會缺少快樂的細胞、缺少仁愛的心。父母可以沒有傳世的財富,但是不能缺少愛。父母們有義務將他們從自己的父母們那里得到的愛和快樂,再“交給”孩子,而沒有權利“藏匿”起這些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這就是父母們所欠孩子的“債”。但是許多父母卻試圖用其它的東西去充抵這些“欠債”,比如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為孩子掙名牌新衣、高級玩具、請家庭教師的高昂學費和婚房嫁妝上。其實,父母們不欠孩子這些。而且,如果將這些東西去充抵他們真正所欠的“債務”,那么“還”得越多,父母們欠的也就越多。最終,也許父母們會痛心地發(fā)現(xiàn),自己辛辛苦苦地培養(yǎng)了一個不知感恩的廢物。
記住蘭德斯的話吧:“如果你把孩子應得的東西還給他,他就能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傳給下一代,真正不負你的厚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