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平
我們都知道,言語對孩子的傷害甚至比揍、罵更厲害。日常生活中,大人隨口而出的許多話,如“你為什么就不能像×××呢?”常常會傷害孩子的感情,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父母所說的話是孩子自我感覺形成的基礎,它反饋給孩子他們在父母眼中是什么樣的、未來會如何等至關重要的信息。年青的父母要養(yǎng)成在講話之前思索一下的習慣,下面就是生活中大人脫口而出的傷害孩子的話及其錯誤的原因和較好的表達方法。
罵人
“笨蛋!”
“你是個壞孩子?!?/p>
“你真呆。”
原因:對于孩子來講,大人的話就是真理。你若整天說一個小孩是“笨蛋”“長不大”,他或她很可能就認為這是真的。給孩子打上負面的標簽,對孩子個性的影響要遠大于對其具體行為的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貶低,而且這種標簽會變成孩子自我實現(xiàn)過程中的暗示。如大人總說一個孩子“笨拙”,那他將來就會避開跳舞、體育運動等活動,被打上“怕羞”標簽的孩子則試圖躲開與同伴和成人的交往。
適當?shù)谋磉_:不要抽象地下評語,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需要改變的具體行為上,就事論事。例如,“把你怎么想的,慢慢講出來?!薄澳愕姆块g太亂了!”“現(xiàn)在拾起你扔到地板上的紙和筆?!?/p>
拒絕或收回你的愛
“我真后悔生了你?!?/p>
“沒有人再會喜歡你?!?/p>
原因:拒絕再愛孩子就表明你很討厭他或希望與其分開。對孩子來講,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愛他們了,就意味著自己一定是不受喜愛了。孩子需要從父母那兒得到的最主要的就是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即無論他們做了什么或沒做好什么,無論他們比別人強或比別人差,都能得到父母的愛。
適當?shù)谋磉_:在日常生活中,要坦率地用言語“媽媽(爸爸)愛你”和身體語言(抱抱,拍拍肩)向孩子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否定、消極的預言
“你將來什么事也干不成?!?/p>
“你總有一天會進監(jiān)獄?!?/p>
原因:孩子往往按父母認為的發(fā)展趨勢成長。曾經(jīng)一位部長視察監(jiān)獄,在向全體犯人講話時,問他們中有多少人在孩提時代,就有人說他們將來會進牢房。結果令這位領導人大大吃驚:幾乎所有的犯人都舉起了手。父母必須相信、信任自己的孩子,并給他們預測一個美好的未來。
適當?shù)谋磉_:“你此刻正經(jīng)歷一個較困難的時期,但我想讓你知道,對于你我從沒有喪失希望。”
替罪羊
“你惹得我發(fā)火。”
“就因為你才使你媽(或爸)和我離婚?!?/p>
“你哥哥(或其他什么人)絕不會這么做,肯定是你干的。”
原因:當替罪羊就意味著孩子因為別人的罪責而受到責備。小孩是大人挑剔其他家庭成員毛病的最方便最容易的靶子。如果我們教育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就必須對自己的錯誤和弱點負責任,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適當?shù)谋磉_:如果你對孩子發(fā)脾氣了,平靜下來后要立即向孩子道歉,可以這樣說:“剛才不該向你大喊大叫,媽媽(爸爸)表示對不起!今天我很累,我以后一定努力來控制我的情緒。”
完美主義
“你怎么總是第二?”
“考試才97分?那3分怎么丟的?”
原因:完美主義的父母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如成為最佳的足球運動員,或在學校的成績要全部是A。那么這種要求就等于告訴孩子:“你現(xiàn)在這種狀態(tài)還不是最好。”對孩子的期望不切實際,只能導致他們喪失自信心。
適當?shù)谋磉_:為了強調(diào)積極的方面,可以這樣說:“97分,考得不錯,差一點兒就滿分了?!薄俺煽儐紊线@么多的A確實太棒了?!薄澳惚荣惻艿煤芎茫鹋苡斜l(fā)力,沖刺的速度極好?!?/p>
比較
“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姐姐一丁點兒?”
“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要自己走四五里路去上學?!?/p>
原因:當你告知孩子他做的不如姐姐好(或別的小孩),那你就在孩子之間埋下怨恨和敵對的種子。小孩不應該有與其他家庭成員競爭的感覺,因為一個人肯定有感覺不如別人的時候。甚至積極、正面的比較也往往適得其反,當你說:“你的網(wǎng)球打得比哥哥好”時,就向孩子灌輸了兄弟姐妹間的競爭、爭斗不和的意識。
適當?shù)谋磉_:與其講“你哥哥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網(wǎng)球確實打得不如你好”,倒不如這樣說:“這幾年,你的網(wǎng)球技術確實大大提高了?!?/p>
使孩子蒙羞
“你應該覺得羞愧,簡直像個嬰兒。”
“我不相信你竟害怕一只小貓?!?/p>
原因:羞辱孩子,就使他們在看待自己的錯誤時,覺得自身有缺陷或能力不足,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父母常當眾說孩子的缺點,如尿床,使孩子蒙羞。羞辱往往導致孩子強迫自己隱藏或退出使自己蒙羞的根源所在。
適當?shù)谋磉_:與其在孩子搶玩具時講:“你羞不羞,這么大了還哭!”倒不如說:“有時就是很難大家一起玩。下次媽媽會把你的玩具準備好。”
咒罵
“該死!”
“討厭!”
原因:沒有任何事情能比父母用污穢的語言咒罵孩子更能徹底地毀滅孩子了。孩子幾乎完全根據(jù)父母對自己行為的反應來分辨他們做的對或錯,聰明還是愚笨,受歡迎還是不再受寵。他們在感情上相當脆弱。
適當?shù)谋磉_:這種場合,父母要明白肯定地告訴孩子做錯了什么,為什么不能如此做,如:“你把餐桌弄得一團糟,別人就得多干活來收拾?,F(xiàn)在要收拾飯桌并擦干凈?!?/p>
威脅
“如果你不馬上過來,我自己走了,把你留在這兒?!?/p>
“你若再那樣干,我去叫警察把你抓走?!?/p>
原因:大人常用言過其實的威脅性語言脅迫或嚇唬小孩,例如:“你若再干壞事,我打碎你的骨頭?!蓖{所產(chǎn)生的恐怖氣氛,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威脅說要拋棄孩子對孩子的傷害尤甚,因為他們在基本生存方面太脆弱了,完全依賴于父母。
適當?shù)谋磉_:對孩子應用警告,而不是威脅。警告采用切合實際的“如果…,那么…”的表達形式,明確告訴孩子行為不端的后果是什么,如“你若再掐小朋友,就不讓你繼續(xù)玩,反省20分鐘?!?/p>
使孩子負疚
“我為你做了一切,你怎么還那樣做?”
“你會把我氣死。”
原因:小孩若對超出自身控制能力外的常見錯誤或問題感到內(nèi)疚時,他們就慢慢相信家中發(fā)生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他都有責任,最終形成一種無法抗拒的負疚感。孩子內(nèi)心過分的負疚感,容易使其害怕冒犯父母而抑制其進行新的或自主性的活動。
適當?shù)谋磉_:不妨這樣說:“未經(jīng)允許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你想一想,若別人沒問你就從你的房間拿走你的東西,你高興嗎?”
圖/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