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平
“我不知道我的女兒能否學會專心?”當一位媽媽看著自己的小寶寶一會兒玩這,一會兒又動那,不無憂慮地說。無論是學齡前的兒童還是已入學的小學生,大多存在很難集中精力這一問題,即使表現(xiàn)較專心的孩子,父母仍十分關心自己孩子專心是否夠。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
一、時間:孩子做事需要時間。幼兒不可能快速地運動或干活,催促他們,其反應也不會靈敏。例如,拉外套上的拉鏈或系襯衣的鈕扣這些小動作,對手指的靈活性要求很高,幼兒還不行。所以當孩子在干諸如系鈕扣、拉拉鏈、切東西以及家務活時,要注意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幫助孩子感受到自己獨立做完工作的樂趣,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快樂。若大人動手幫忙甚至大包大攬,結果似乎只在向孩子暗示:你自己干不好!
二、不要打斷孩子:孩子表達自己是需要時間的。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還達不到成人那樣迅速,而做父母的常常會替孩子說完一句話或者猜孩子表達不清的語意,這一點是不足取的,它剝奪了孩子的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若給孩子充分的交流時間,大人對孩子的了解也會更多,而且當孩子有一個忠實的、對自己感興趣的聽眾時,他能表達得更多、更好。
三、興趣:發(fā)現(xiàn)你小孩的興趣所在,詢問他們喜歡干什么。人往往對之發(fā)生了興趣就會專注于此事,如果父母提供孩子一些能迷住他們的東西或事情,小家伙們肯定能專心致志。
四、認可:當成人對孩子的成功表示認可時,他們就能繼續(xù)發(fā)展越做越好。在孩子能專心做完某事后,要給出積極、明確的反應。比如,你說“媽媽很高興看你把每一個鈕扣都扣好”比僅簡單地說“做得好”有益得多。因為這很精確地告訴他所做的事很好,明確的反應讓孩子知道你希望他今后干同樣的事。
五、共同參與:當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時,對孩子專心能力的培養(yǎng)是雙重的。首先,小家伙喜歡與爸爸媽媽一起做有興趣的游戲,這本身就加長了集中精力的時間。其次,父母專心的示范效應極其有效。
六、提供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活動:適合的游戲和活動能引發(fā)小孩的興趣和注意力,若要求高出孩子的能力,則只能削弱他們的注意力。
七、關掉電視:大多數(shù)電視節(jié)目剝奪了培養(yǎng)孩子集中精力的機會??措娨晻r,孩子幾乎不怎么專心就能知道講的東西;在電視機前他們玩著別的,同時也能接收屏幕動作和聲音的刺激。
此外,許多活動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和孩子一塊閱讀。為學齡前和剛入學的小孩讀故事,是最基本的注意力的培養(yǎng),大一點的孩子給父母讀書也是相當有益的。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和玩耍,這就向孩子表明你認為這很重要。孩子也喜歡有人講故事給他聽。給已上學的孩子讀分章節(jié)的書,不僅能引發(fā)他們的興趣,而且其興趣在整本書講述期間都能保持。
玩撲克牌、纏繞毛線、縫紙殼以及簡單的搭積木、做工藝品、烹飪等活動都十分有助于注意力的形成。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做這些事的具體步驟。若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大人也就甭希望他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幫助孩子學會集中精力干事情,大人確實是很費時間的,因為這要求父母提供給孩子的活動他們自己也能參與。但最后的回報要遠遠超出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能很好地集中精力的孩子,他們自己能發(fā)掘出更多的樂趣和更好的做事能力,因而大大豐富了他的生活;孩子的自娛自樂勢必也解放了父母,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也相當強,一般都能達到成績優(yōu)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