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說“泰坦尼克”號沉沒讓20世紀其他所有的災難都黯然失色,那么對于任何一個美國人來說,“中美洲”號失事是19世紀最嚴重的船難。不僅如此,對于湯普森尋寶小組而言:鋼鐵船身的“泰坦尼克”號遠不及載滿21噸黃金(1985年時值10億美元)而沉沒的木造的“中美洲”號更具吸引力。歷史上,從來沒有一艘輪船運載過如此價值連城的貨物。本文為您講述他們的尋寶實錄。
[21噸黃金傾覆海底]
1857年9月8日,星期二,一艘載著581名乘客的輪船再度從哈瓦那起航。這一次,它還擔當了一項重要而秘密的任務:受政府委托運送大批黃金到美國北部各洲,以促進經濟發(fā)展。它就是“中美洲”號。船長是已經在海上航行了29年的赫恩登。當海上突然刮起風暴時,赫恩登的船只陷入了危急的境況:洶涌的海水不斷從多處裂縫灌入船身。鍋爐被水淹滅。除了緊急救援,別無他法?!爸忻乐蕖碧柊l(fā)射求援信號后,一艘只有其1/3大的小帆船很快靠了過來。首先用繩索將婦孺送到小艇里——然而“中美洲”甲板上的婦孺可說是少之又少。每位旅客僅準許隨身攜帶兩枚20美元的金塊到救生艇,于是有些人哭著將辛苦掙來的錢財扔到甲板上。很快,驚濤駭浪隔開了兩艘船。“中美洲”載著近400位乘客和不計其數(shù)的黃金葬身大西洋海底。
[一塊煤炭爭得尋寶權]
1987年6月30日,湯普森率領的尋寶小組在潛艇“航行者尼寇爾號”里正緊張地與對手“自由之星號”周旋。因為他發(fā)現(xiàn)那艘船也準確地駛往“中美洲”沉沒海域?!白杂芍翘枴笔敲绹湛偸鹩脕泶驌坪教祜w機運載火箭的特殊船只。在其余的時間里可供公司或個人承租?!白杂芍翘枴睆凝埞堑酱Χ际歉呖萍籍a物,而從外表看來,湯普森的船只倒像是樸實無華的挖泥船。實際上,“航行者尼寇爾號”所使用的導航系統(tǒng)遠勝于它的對手。湯普森不想讓自己的潛艇在計劃中提前曝光,不想引人注目,也不打算做違法的事,但是他決定讓其他競爭對手遠離“中美洲”的殘骸。
湯普森窺伺他的對手長達數(shù)日。他總是緊挨在“自由之星號”的雷達監(jiān)測范圍之外。深知法律的湯普森明白:當兩艘船只航行于公海上,只要他向美國法院出示一件從殘骸打撈起來的物品,那么法院就可以宣判他在這件事上擁有管轄權,有權打撈殘骸的其余部分。7月4日,就在他們相遇4天之后,湯普森首次派出潛水機器人潛入海底,它的外觀酷似一口大衣櫥。只要他在水里放置工程器材,其他船只就必須繞道而行。與此同時,“自由之星號”圍繞著湯普森的船只行駛,像一只饑餓的鯊魚伺機而動。偶爾消失,偶爾現(xiàn)身。湯普森必須盡快找到殘骸的物證。就在他們精疲力盡的時候,拉上來的機器人鋁框中夾帶一個大于拳頭、黑溜溜的東西。白色石灰洞證明它已經在海底有相當長的歲月了。法院位于現(xiàn)在位置的300里之外。湯普森想方設法用直升機的釣鉤將煤塊從海底吊起,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安全返航到潛艇上。就這么搞掂了!湯普森的律師隨后將這塊煤炭遞交美國聯(lián)邦法庭執(zhí)行官,這位聯(lián)邦法官打趣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收押一塊煤炭?!彪S之而來的是湯普森計劃內的緊急訴訟程序,他必須與“自由之星號”的“頭”法庭上見。結果,法官宣判湯普森是惟一有權打撈殘骸的人?!白杂芍翘枴北仨毘冯x。而此時,外界紛紛懷疑湯普森是否真的找到了“中美洲”的殘骸。他閉口不言,他深信自己已發(fā)現(xiàn)寶藏,他想一直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找出寶藏的那一天。
[史無前例的黃金海底]
法律上的勝利更增加了湯普森的信心,但是當他從陸地返回到“航行者尼寇爾號”時,船上的氣氛糟透了。在海上耽擱9周使人心情煩躁。極其狹小的生活空間,淋浴時只能用單手洗頭,每次進餐時都得使勁握住餐盤,每隔10天享受一點啤酒、烈酒和音樂——這是惟一的娛樂節(jié)目。而殘骸的問題依舊沒解決,這艘可惡的“黃金船”到底位于何處?
在深海的工作令人想起太空中——差別是,海底的工作更艱難。一方面海水會侵蝕各種工具,另一方面,還有超壓的難題。深海的環(huán)境非常不適合人類,而且潛入深海的花費昂貴,沒有好的理由,誰也不會到那里去。直到1985年,向深海挺進不外乎兩個理由:軍事行動或大買賣。而“中美洲”號在美國《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提到的8項“有價值且尚未打撈到”的寶藏清單中排名第二。湯普森怎會輕易放棄?
1988年9月16日,他們的水下運輸工具在海底著陸3次,并拾起了部分沉積物。天氣越來越惡劣,為本不如意的尋寶增添了更大的難度,但他們終于看到了希望。湯普森最成熟的潛水機器人“尼莫”可以支配9具機械臂,一部三維空間錄像機以及7部具有電視畫質的錄像機。此外,屬于這套裝備的還有兩部照相機、12架探照燈、吸入器具、真空室、送風噴嘴、矽銅注射器以及各式各樣的挖掘工具。不久,他們發(fā)現(xiàn)的物件越來越多,例如兒童用的杯子,上面的題詞是:上帝賞賜給勤奮的人。所有的發(fā)掘物均源自于19世紀中期左右。經驗老道的伊凡斯將細小的顆粒細致地放在顯微鏡下研究。他看到了閃閃發(fā)光的黃色小點。他找到12顆晶粒,而它們都是黃金構成的!在幾天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一口船鐘,鐵證終于浮出水面:“中美洲”的青銅船鐘于1853年由紐約的“摩根鐵工廠”鑄造而成。當他們將船鐘提起,并發(fā)現(xiàn)公司的銘文時,他們可以肯定這艘沉船的身份。
全體隊員受到莫大的鼓舞,更加投入搜尋行動,不放過每一個機會。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終于在湯普森手上顯影出來:我的天!大小不一、各種形狀的金幣和金塊就這么堆疊在一起。當他們三天后又潛入海底時,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情景簡直難以想象:海底鋪著一層黃金!看的時間越久,發(fā)現(xiàn)的黃金越多,海底的黃金條塊堆積如山。為了毫發(fā)無損地將黃金撈上來,必須5個人同時操作“尼莫”,總共安裝18臺電腦、12個熒光屏以及超過4000米長的同軸電纜。為了不讓金幣彼此接觸摩擦,他們用一個模子罩住一堆錢幣并注入矽銅,當這種合成樹脂硬化以后,整堆錢幣就被打撈上來。隨后可以輕易地除去矽銅而使錢幣毫發(fā)無損。許多金幣源自于小型的私人鑄造廠,上面還刻有行號,因此,面值2億美元的金幣實際上成為許多古董家的收藏珍品而價值連城。
湯普森從未向外界透過一點風聲,直到1989年夏末,湯普森所屬的“哥倫布——美洲發(fā)現(xiàn)集團”終于公開宣布,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中美洲”號的寶藏。在這當中,潛水機器人“尼莫”功不可沒,因為它攝下了搜尋、打撈寶藏的全過程。G(維加)
《海外星云》(2001年04期)
海外星云 200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