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木
《百姓話題》講述的故事來自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您抒發(fā)了自己的心聲,實際上就是對社會上存在的真誠與虛偽、善良與丑惡、榮譽與恥辱、道德與非道德的現(xiàn)象作了一次認真的審視。也許有了百姓的這種心聲,人們便會約束或修正自己的言行,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獲得一片沃土。誠心歡迎各位讀者、作者賜稿,讓《百姓話題》充滿生機。
往日里,我的身體還算結實。無奈歲月不饒人,近50歲的人,疾病便找上身來。
有句俗話說:“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一住進醫(yī)院,就覺得這句話還真有點“至理名言”的味兒。我們夫妻倆的收入不算少,每月四五千元雖算不上“大款”,但和大多數(shù)普通百姓相比,說“小款”當名副其實。可就是我這樣的“高薪階層”,一聽到同病房的人說起醫(yī)藥費竟也嚇了一跳:住上十天半個月,沒有個萬八千的別想走出醫(yī)院的大門。過去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并不覺得疾病的厲害??僧斢胁∽×嗽?,才覺得疾病這玩藝兒就像個“敗家子”,把家中的“計劃經濟”劃了個大口子,那“血”就“嘩嘩”地往外流,而且你還得打腫臉充胖子:健康第一,錢是人掙的。
躺在病床上的那些天,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觸景生情,各類雜想就像水中的葫蘆,怎么摁也摁不下去。
在我住院五六天的時候,心中就頗有些納悶:怎么后住院的人竟在我的前面做了手術?見我猜疑,病友便悄悄地問我:“您點大夫了嗎?”我吃了一驚,忙問:“不是不許收紅包了嗎?”病友啞然一笑,從門上取下“住院須知”遞給我。細看之下,才知原來醫(yī)患之間的“暗箱操作”已改為明碼標價:點主任醫(yī)師800元;點副主任醫(yī)師500元。說句心里話,醫(yī)生練就治病救人的本事也不容易,醫(yī)生手藝兒高,多得些報酬也無可厚非,何況又避免了醫(yī)生暗中收紅包的不正之風。但讓我不理解的是,如果不點名專家手術,手術就可以往后排嗎?專家就不給做手術了嗎?更讓人氣惱的是,當我躺在手術床上的時候,外科大夫竟找不到麻醉大夫,于是,外科大夫全部“承包”——既局麻,又手術。好在術口切開后,發(fā)現(xiàn)病灶并不嚴重,如果病灶嚴重,該實施第二套手術方案——需麻醉大夫上場時,那我的小命還不成了一根稻草了!
說起同病房的15歲的小患者,我的心里就酸酸的。她是河北衡水地區(qū)農村的孩子。由于家境窘迫,她的醫(yī)療費全是由城里的姨給付的。小女孩手術后的第三天,她的父親從鄉(xiāng)下趕來看女兒,身上只帶了500元錢,也只夠往來路費和在城里的吃住花銷。那天,小女孩的姨跟小女孩的父親“算賬”——住院十幾天,醫(yī)藥費8500元!大人說著無意,小女孩聽著動心,竟趴在床上哭了一個多小時。后來她總算止住了哭泣,仰起淚眼跟父親說:“咱家一年也掙不了那么多的錢,可怎么還我姨呢?”她姨一本正經地說:“我是跟你爸嘮叨嘮叨,哪是讓他還呢,小小的年紀,別操這個心!”
其實,我也是醫(yī)生,只是不在這家聞名的大醫(yī)院作醫(yī)生。出于一種職業(yè)的本能,我拿過小女孩的醫(yī)藥清單看了看。依我的經驗看,她的病完全沒有必要做彩超、做CT,可醫(yī)院從大到小的輔助檢查一樣不少地做了一遍;用的抗生素是進口的,有些連我也叫不出名字,而價格低廉、療效不錯的青霉素卻難覓其名??戳诉@樣的“賬單”,連我這個“公療”患者,心中也打著顫兒:千萬別得??!
在醫(yī)院住院期間,我聽到許多患者都說醫(yī)藥費貴、太貴!有的患者在住院處結賬時,竟目瞪口呆:錢沒帶夠,根本沒想到花這么多錢!這使我想起最近一個時期,國家為什么再三強調醫(yī)藥費用的改革問題,有的省市還接連出臺了降低藥費的措施和規(guī)定,看來抓這個問題真是抓到百姓的心坎里了!
現(xiàn)在,我已痊愈出院,我的心是永遠感激那些救死扶傷的醫(yī)生的??蓪Ω甙旱尼t(yī)藥費,我仍是心有余悸。尤其是那個哭泣的小女孩,她像影子一樣,總是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