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去幼兒園接浩浩,發(fā)現(xiàn)浩浩的臉上有一道血印,心疼地問:“這是怎么回事?”浩浩告訴媽媽:“今天欣欣搶我的玩具,我不給她,她就抓了我一下?!眿寢屄犃撕苌鷼猓骸跋麓嗡僮ツ?,你就打她,要不然她會覺得你好欺負。”浩浩媽媽的做法對不對,浩浩到底該不該還手呢?
力氣大的孩子不易受欺負
北京孫豐:
我很理解浩浩的媽媽。我兒子從小就膽小,在幼兒園里,他經(jīng)常被人欺負:他正玩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雖然覺得委屈,但是不敢反抗;玩滑梯時,明明輪到他了,可是別的小朋友一上來,就把他給擠一邊去了;他的臉上還經(jīng)常會“掛彩”。作為家長,我實在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這么窩囊,所以我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育兒子:“你不可以欺負別人,但是也不能讓別人欺負你?!辈徊m您說,我買了兩個拳擊手套,常常在家教兒子打拳。還別說,這招挺管用的,他雖然還是膽小,但是別的小朋友看他力氣大,也不敢輕易欺負他了。
面對大孩子,家長需出面
江蘇林西平:
如果是年齡、個頭、力量都相仿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己處理他們之間的爭執(zhí),但如果孩子遇到的是個頭、力量都強于自己,又具有攻擊性的“強手”,就必須求助于大人了。有一次,我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在學校操場玩球,一個三年級的大個子男孩走過來,管我兒子要球,我兒子不給,他就打了我兒子兩個嘴巴。我兒子腫著臉回家,我問他怎么弄的,他說撞在門框上了。我不信,多次追問,他才說了實話。我覺得這件事必須家長出面才能解決,如果讓我兒子自己解決,那他只有把球給人家,可是這樣不是助長了那個男孩子恃強凌弱的囂張氣焰嗎?于是,第二天,我?guī)е鴥鹤觼淼綄W校操場,讓他給我指欺負他的那個男孩。我一看,那個男孩比我兒子高出一頭,也很壯實。我邊向那男孩走過去邊對兒子說:“不要躲,也不用怕,你看看爸爸是怎么處理的?!蹦悄泻⒆涌吹絻鹤訋砹恕熬缺保仁且汇?,隨后又表現(xiàn)出滿不在乎的樣子。我厲聲問他:“是不是你搶了我兒子的球?”起初他不承認,我又說:“怎么?有膽量搶沒有膽量承認?”這招真靈,這么一激,他果真承認了。我又指著我兒子問他:“你和他比,誰強誰弱?”“當然是我強他弱啦!”那男孩得意地回答?!懊鎸σ粋€比你弱小的人,你應當去幫助他,現(xiàn)在你不但不幫助他,反而仗著你力量強就欺負他,你還是個男子漢嗎?”我提高了嗓門問他。那男孩耷拉著腦袋不說話了。我一看他心虛了,心想:這孩子還有救。我接著說:“這樣吧,這次我先不告訴你家長和老師,你給我兒子道個歉這事就算完了,以后你可不能再欺負人了,如果下次再這樣,我不但要告訴你的家長和老師,而且還會有更嚴重的后果等著你,你明白嗎?”其實,我不會動手打一個孩子的,我這么說,只是想嚇唬嚇唬他。之后,那男孩向我兒子道了歉,我讓兒子主動和他拉手,并對他倆說:“你們是不打不相識,以后見面就應該是好朋友了,對不對?”兩個男孩子一起點頭。回到家里,我對兒子說:“以后遇到總欺負別人的人,盡量躲著點,要學會保護自己。不過,既然你已經(jīng)認識了這個男孩子,下次再遇到他,你可以主動跟他玩?!焙髞?,我兒子和這個男孩子果真成了好朋友。
善意地看待小朋友的惡作劇
武漢何權欣:
我女兒在幼兒園時,有個叫童童的小孩子搞惡作劇,用彩筆把我女兒的衣服畫得一道一道的。女兒當時氣得直哭,回到家告訴了我。我對她說:“有兩個辦法你可以選擇:最簡單的辦法是告老師,但這樣老師就會批評童童,并告他家長,這可能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另一個辦法是你明天找到童童,對他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跟我開個玩笑,不過這件衣服我最喜歡了,你把它畫成這樣我很心疼。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我不想把這事告訴老師和你的爸爸媽媽,以后你別再這樣做了,好不好?你打算采取哪種辦法呢?”女兒選擇了后者。第二天,女兒照我說的做了。出了幼兒園,女兒高高興興地對我說:“媽媽,童童點頭了,他以后不會再畫我的衣服了。我們還在一起畫畫來著呢!”孩子就是孩子,即使是做錯了事的孩子,也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我們應該教育孩子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小朋友的過錯。
小朋友之間也應該講道理
遼寧劉崢:
我不贊成教育孩子“以牙還牙”,因為暴力畢竟是野蠻的行為,如果將來孩子只知道以暴力解決問題,這是教育的悲哀。有一次,幼兒園發(fā)給我兒子的蘋果被另一個小朋友搶了去,我兒子很生氣,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回家跟我說了這事。我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要先跟小朋友講道理,告訴小朋友:蘋果一人一個,如果你吃完了就搶別人的,那別的小朋友不就吃不到了嗎?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并請他把蘋果還給你。如果他不肯還,你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批評他。我認為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糾紛,無非是為爭搶玩具、食物,或在玩耍過程中發(fā)生碰撞,引起誤會。但小孩子是不會記仇的,過后他們還會在一起做游戲。所以我認為小孩子之間的糾紛應該盡量讓他們自己解決,如果解決不好,也可以告訴老師或家長。
孩子的攻擊行為與家長粗暴教育方式有關
廣州胡強: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們班就有兩個攻擊性比較強的孩子,平時“惹事”的都是這類孩子。我覺得孩子好用武力攻擊別人,這與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有關。所以,當孩子發(fā)生攻擊行為時,我會把他的家長找來。孩子的家長通常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很生氣,并對被攻擊的孩子表示歉意。我勸家長多用道理說服孩子,多用溫情打動孩子,少用武力對待孩子。另外,這類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由于經(jīng)?!叭鞘隆保越?jīng)常受到批評,他們對批評已經(jīng)不在乎了,也就是說臉皮已經(jīng)“厚”了。越是這樣,我們就越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和責任感。老師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眾人面前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哪怕是孩子的一丁點兒進步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下,這類孩子是能夠管教好的。
編后語: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是很平常的事,上述家長的做法有些是值得借鑒的。一般情況下,家長可以不介入,而是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并讓孩子學會寬容地對待小朋友的錯誤。在孩子自己處理不了時,老師和家長可以幫助解決。我曾在報上看到這么一條消息:兩個6歲的男孩(一個姓李,一個姓王)在打鬧時,姓李的孩子摔倒了,頭撞到地面,之后出現(xiàn)頭暈、嘔吐的癥狀,被送到醫(yī)院。第二天,李家孩子的父親趕到幼兒園,給了姓王的孩子一個耳光,將其左耳打腫,造成耳道內疼痛和聽力下降。王家孩子的母親一怒之下告上法庭,一場孩子之間的沖突變成了官司??磥恚议L在處理孩子間的沖突時很容易走入這樣的誤區(qū):只關心自家的孩子受了欺負;認定對方是壞孩子。如果家長們能夠走出這個誤區(qū),教育起孩子來可能會更輕松。
《點子大王》是《為人父母》欄目下新設的一個子欄目,目的是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個可以交流育兒之道的園地。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難題,您可以把您處理這些難題的好點子、好方法記下來,讓大家借鑒;也可以把您遇到的苦惱和難題告訴我們,我們會為您征集好點子、好方法。讓我們群策群力把這個欄目辦好。近期的話題是: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孩子不喜歡老師怎么辦?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怎么辦?歡迎您寄來您的經(jīng)驗和體會,內容越具體越好,字數(shù)以200~600字為宜,可直接寄給我。感謝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