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菡
3歲的薇薇最不愿意跟媽媽去小姨家了,因為那里有個才半歲的小弟弟。每次去,媽媽都和小姨搶著抱弟弟,左一下、右一下地親他的小臉蛋,逗得弟弟咯咯地樂。不僅如此,媽媽還不停地夸弟弟好玩兒。薇薇聽了,好大的不高興。每當媽媽抱弟弟的時候,薇薇就使勁拽媽媽的腿,不讓媽媽抱。媽媽越批評她,她越生氣,甚至還把媽媽給弟弟買的漂亮的八音盒摔在地板上?;氐郊依?,媽媽和爸爸一提起弟弟,薇薇就大聲說“不好、不好”,煩躁而粗魯?shù)卮驍啻笕说脑挕o@然,薇薇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嫉妒情緒在孩子2歲時就會出現(xiàn),3歲是高峰期,尤其是小女孩在3歲時很容易產生嫉妒。
孩子為什么會嫉妒呢?是什么引發(fā)了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對于薇薇而言,她的嫉妒是一種對失去愛的反應。這種愛的失去可能是事實上的,也可能是孩子憑自己的想像猜測出來的。對薇薇來說,媽媽喜歡弟弟這不假,但并不意味著她不喜歡薇薇,實際上,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對薇薇的關愛半點也沒有減少。但是當薇薇看到媽媽把對自己的那份親熱同樣給了別的孩子時,她感受到的是情感上的失落和自己在父母眼里地位的動搖。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來講,還有什么事情比失去父母的愛更讓人害怕、不安和氣憤的呢?嫉妒之心油然而升。顯然孩子并沒有對父母的愛產生足夠的安全感。
還有些孩子的嫉妒是由于“好勝心”引起的。比如4歲的媛媛就是這樣,媛媛一直是受人夸獎的能干孩子。媽媽發(fā)現(xiàn)她近來不愛和鄰居家的芊芊在一起了,起因就是上次媽媽說“瞧,人家芊芊可聰明了,會認好多字了,還能寫自己的名字呢”。媽媽的話多少有些激將的意思,因為媛媛不大喜歡看書,喜歡玩活動量大的游戲,媽媽希望媛媛也能像芊芊那樣安靜地看書、識字。沒想到媛媛就不讓芊芊來家里玩兒了,媽媽越是想邀請,媛媛就越拒絕,而且也更不愛看書了。
處在嫉妒之中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成人難以理解的痛苦,在這種消極情緒的驅使下,孩子往往出現(xiàn)一些不當?shù)男袨椤1热?,薇薇為了爭取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把父母“奪回來”,常產生敵對的行為,打人、咬人、踢人、推人等。這些行為能使孩子的不滿心情得到宣泄,也能對孩子內心的恐懼和空虛起到一定的補償和平衡作用。
對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要分清原因,特別要注意發(fā)現(xiàn)其中的積極意義。像薇薇,首先應該看到嫉妒心理從無到有,這是孩子情感世界豐富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同時,父母要理解孩子這種渴望被愛的心理。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情感天地,父母應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要把“愛”作為管教孩子的籌碼,給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安全感,不要讓孩子有被遺棄的感覺。尤其要看到孩子不希望落在別人后面的“上進”心理,引導孩子把嫉妒之火轉化成積極向上之心,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而不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煩惱。
發(fā)現(xiàn)孩子有嫉妒心理后,父母千萬不要隨意開玩笑威脅孩子,比如說“你太淘氣了,弟弟多乖呀,不要你了”,或“你再不聽話,我就把這個可愛的玩具送給小妹妹”等,也不要不顧孩子的反應,一味地使用激將法刺激孩子,動不動就當著別人的面說“人家比你強多了”。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惱怒的表情覺得挺有趣,心想反正是假的,孩子不會往心里去,說說也無妨。其實,即使孩子能夠意識到這是玩笑,難道他就愿意聽嗎?更何況很多年幼的孩子不能辨別父母的玩笑話,也不能理解父母是在用激將法來激勵自己,只會感到痛苦和煩惱,感到無奈和無助。這會導致孩子個性的不良發(fā)展,或者覺得父母看不上自己而產生自卑,或者忿忿不平地進行反抗。
父母要讓孩子感到:愛的包容性是巨大的。不管父母多么喜歡別的小朋友,他們依然是愛自己的;即使自己做錯了事,父母也仍然是愛自己的;如果自己做得好,父母會更開心。在歡樂、輕松、充滿愛的氛圍里,孩子才有自信和安全感,才能心情舒暢地學習愛別人和悅納別人,成為積極而開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