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人
曾幾何時,當(dāng)人們觀看《湘西剿匪》、《烏龍山剿匪記》以及《芙蓉鎮(zhèn)》等幾部令億萬中外觀眾矚目的影視片時,無不被片中秀色可餐的綠水青山所陶醉。若干年后,我與影友同赴湘西攬勝創(chuàng)作,親身感受到那奇絕秀美的風(fēng)光,它的確不失為一處妙趣天成的人間仙境!
那條清澈見底,綠如碧玉的河流名叫“猛洞河”。猛洞河風(fēng)景區(qū),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nèi),地跨永順、古丈二縣。猛洞河風(fēng)景區(qū),主要指猛洞河中、下游一帶及酉水下游一段和靈溪中、下游一帶的山水風(fēng)光。景區(qū)正好處于風(fēng)光絕妙的武陵山脈的懷抱中,總面積約250多平方公里。
我們游張家界后專程到永順縣王村古鎮(zhèn)(影片《芙蓉鎮(zhèn)》拍攝之地)碼頭。乘游船去觀光領(lǐng)略猛洞河兩岸的秀美風(fēng)光。據(jù)史料記載,“猛洞河”發(fā)源于湘西桑植縣的上河溪和龍山縣猛必村,傳說因源頭有一奇洞,人們便稱之為“猛洞河”。猛洞河全長100多公里,沿河兩岸未遭受到人類的破壞,山巖、原始森林、灌木叢等,風(fēng)光十分可人。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古木參天,遮蔭蔽日。林莽中,那頑皮的野猴在樹上飛蕩騰躍,嘰嘰嘰地叫個不停。李太自的千古絕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深邃意境,竟然再現(xiàn)于野趣橫生的湘西“猛洞河”。
船行河中,崖壁上銀瀑懸簾般飛泄跌宕而下,氣勢宏偉壯觀。猛洞河崖上,遍布溶洞,怪石嶙峋,如狼牙虎齒交錯,景色奇特誘人。沿河最大的洞穴“龍宮洞”位于懸崖峭壁的半腰上,游人入洞時,首先要棄舟登岸,爬一段山道才能人洞。進(jìn)洞后,沒有道路通行,只有借助于洞中特制的小葉扁舟。由艄公蕩槳,順洞內(nèi)陰河穿梭劃行于奇形怪狀,彩燈璀璨的倒懸鐘乳石縫隙形成的疑陣間。游人時而低頭,時而左右側(cè)身,時而仰臥舟中,當(dāng)通過長長一段崎嶇艱難的水路后,才真正進(jìn)入了空曠如宮殿一般的“龍宮洞”中。此刻,游人便可登岸,仔細(xì)觀賞那些鬼斧神工之物,如自然天成的鐘乳石人物、鳥獸狀之景物,維妙維肖。
“猛洞河”風(fēng)光,可謂移步一景,步步是景。舊時,龍山、永順一帶的老百姓,主要依靠猛洞河作為交通運輸渠道,與外界通航通商。由于谷深灘險,水運只能靠小船和竹木筏之類的交通運輸工具。哪怕猛洞河風(fēng)景如畫,美如仙境,過往行人也絕難有雅興去感受和觀光。20世紀(jì)70年代時,人們在酉水河鳳灘修筑攔河大壩,當(dāng)水位升高漫入猛洞河后,猛洞河舊貌改觀,成為翡翠般的深山平湖。自此以后,猛洞河上的各類船只加大、增多??痛?、貨船、打漁船,星羅棋布,像繁星般點綴于河面。海內(nèi)外游人也紛沓而至,昔日的不毛之地。竟成為引人入勝的風(fēng)水寶地。
據(jù)導(dǎo)游介紹,僅從永順縣城至龍頭峽這一河段,猛洞河就有50多處峽關(guān)、100多處河灣、300多穴溶洞、50D多種林木、190多種珍禽異獸。這一河段恰似一座無與倫比的,集動植物、奇山秀水于一體的天然動植物園。游人們在猛洞河“黃金旅游線”上乘船游覽時,沿途盡可賞玩“龍宮洞”、“八音洞”、“金蟾洞”、“天然壁畫”以及“不二門”等不勝枚舉的猛洞河奇觀勝景!
游人乘船飽覽猛洞河風(fēng)光,沿河峰奇錦繡,青山峽影融藍(lán)天白云映入碧水之中,可謂美不勝收!一位名人曾評價過猛洞河風(fēng)光為:“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在猛洞河游山玩水,令人忘情于青山綠水之間,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