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斌
生豬實行定點(diǎn)屠宰后,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劣質(zhì)豬肉的上市。但當(dāng)前仍有少數(shù)不法商販,明里暗里銷售劣質(zhì)豬肉,牟取暴利,坑害消費(fèi)者。筆者是位畜牧獸醫(yī)工作者,在此愿將多年積累的鑒別劣質(zhì)豬肉的經(jīng)驗整理出來,供朋友們參考。
病(死)豬肉的鑒別。一看色澤:健康豬肉皮呈白色,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肌肉呈淡紅色和深紅色,深淺相間,血管和肌肉切面無血;病、死豬的脂肪呈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紅色較深或呈黑紅色,切面可見暗紅色或黑紅色血液浸潤。二看淋巴結(jié):健康豬的淋巴結(jié)切面呈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淺紅色,而病、死豬肉的淋巴結(jié)常見腫大、萎縮、壞死、充血、水腫、化膿等,切面常星深紅色。
老母豬肉的鑒別。老母豬肉有種特有的臊腥味,吃了對人體有害無益,鑒別一是看豬皮:老母豬肉皮厚而硬,毛孔粗而深,有黑色斑點(diǎn),皮膚與脂肪之間幾乎分不清界線,而一般豬肉的肉皮薄而光潤,無皺紋。有彈性,毛孔細(xì)而淺;二是看肉質(zhì):老母豬的瘦肉呈深紅色,肌肉纖維組織粗糙,紋路粗,手摸無黏液,用指頭觸摸肥肉部分,沾在指上的油脂較少。而好的豬瘦肉呈淡紅色,肌肉纖維較細(xì),手摸有黏液,觸摸肥肉部分,沾在指上的油較多;三是看奶頭、牙齒和骨頭:老母豬的犬牙長,奶頭長而硬,乳腺孔特別明顯,骨頭白中透黃,粗糙老化。而肉用豬的犬牙比較短,奶頭圓而短,骨頭呈乳白色,細(xì)嫩光滑。
公豬肉的鑒別。識別方法是從色澤、氣味、肉的韌性上分辨。公豬肉比育肥豬肉色深,肉質(zhì)粗。在氣味上,公豬肉有明顯的臊腥味。公豬的前肩胛部位的肌肉特別發(fā)達(dá),韌性大,用刀尖刺幾下有發(fā)硬的感覺。
米豬肉的鑒別。米豬肉即患囊蟲病的病豬肉,這種肉對人體危害很大,人吃了這種豬肉,囊蟲在人體內(nèi)生長發(fā)育成成蟲,并長期寄生在人腸內(nèi)(稱鉤、絳蟲病)。幼蟲鉆進(jìn)腸壁后循血流到皮下組織、肌肉、腦和眼等,會產(chǎn)生皮下和肌肉結(jié)節(jié)、癲癇、視力減退等。識別方法主要是看,囊包蟲呈石榴籽狀,寄生在肌肉纖維(瘦肉)中,腰肌是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切開瘦肉,如果在切面上看到像石榴籽樣、黃豆大小、顏色類似珍珠色的水泡狀物,即是囊胞蟲,這種豬肉就是米豬肉。
偽劣凍肉的辨別。凍肉也有好差。以長時間的解凍肉、過期的凍肉以及再凍肉冒充新鮮凍肉出售,為偽劣凍肉。真正的好凍肉劈開處呈淺玫瑰色至灰色,手或熱刀接觸即顯鮮紅色,解凍時有肉的正常氣味。略潮濕,沒有成熟肉味,脂肪呈白色或淡黃色,健為白色或石灰色。如果肉表紅色,脂肪淺紅色。劈開處齊整、很濕,指壓會濕手指,有紅肉汁流出,肉無彈性,指壓下凹陷不能恢復(fù),切開處呈粉團(tuán)狀,肉有濕腥昧,脂肪軟而含水,部分為鮮紅色,健軟而松,呈鮮紅色,說明是肉質(zhì)較差、解凍時間較長的解凍肉,用它煮成的肉湯渾濁,有油腥氣味。如果肉切開處暗紅,指壓或熱刀接觸后即變色,脂肪深紅色,健為鮮紅色,這種肉是反復(fù)了幾次的質(zhì)量低劣的再凍肉,用它煮成的肉湯渾濁,有大量灰紅色泡沫。
灌水豬肉的辨別。肉市場上常見的摻假貨就是灌了水的鮮豬肉。豬肉灌了水,不僅增加了分量,而且不耐存放,味道和營養(yǎng)也受到影響。辨別灌水豬肉,一是眼觀:正常鮮豬肉外表呈風(fēng)干狀,瘦肉組織緊密,顏色略微發(fā)烏。豬肉灌水后、表面看上去水淋淋的發(fā)亮,瘦肉組織松弛,顏色較淡;二是手摸:用手觸摸瘦肉,正常瘦肉有粘手感,而灌水豬肉沒有粘性;三是刀切:正常的鮮豬肉富有彈性,刀切面合攏無明顯痕跡。灌水豬肉彈性差,刀切面合攏有明顯痕跡,如腫脹一樣;四是紙貼:用煙卷紙貼在瘦肉上,過一會揭下點(diǎn)燃,有明火的,說明紙上有油,肉沒有灌水,反之,則是灌水的。將衛(wèi)生紙貼在剛切開的切面上,沒灌水的豬肉,一般紙上沒有明顯浸潤或稍有浸潤,灌水豬肉則有明顯浸潤。將普通薄紙貼在肉上,正常鮮豬肉有粘性,紙不易揭下,注水豬肉沒有粘性,紙容易揭下。
(編輯楊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