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哲
我家這本難念的經(jīng)具有普遍性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的那天,女兒朵朵就和幾個同學去了西單商場,980元買回一個隨身聽。
我在自家房間前搭了一個5平方米的小屋,為了她自作主張胡亂花錢的事,我們又爭了起來,她摔門躲進了小屋。每次只要一吵起來,準保是火力交叉,互射點球,可說實話,爭辯的結局往往以我的失敗而告終,這讓我很無奈。
女兒躲進小屋打開電腦放開了唱片,她就是這么氣人,嚷完就走。我一個人呆在房間里覺得不是滋味,總在想一個不知道尊重家長的孩子走到社會怎么能夠和人友好相處?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后是個不能給社會帶來益處的廢物,那真是一份只要活著就躲不開的心靈煎熬。
或許,是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這份擔憂給了本來沒什么問題的孩子。我一直說自己沒有望子成龍,也沒有給孩子施加什么壓力,但我們之間的沖突在于觀念的不同。盡管我只要她學會生存,但生存包含著非常深廣的含義,既有好好上學讀書,還有身體健康、能夠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心理上能在任何時候坦然自若地對待一切事物。我覺得她缺乏的就是敢于面對現(xiàn)實生活。否則,怎么會買980元的隨身聽呢?我們的經(jīng)濟條件只能精打細算,根本不允許高消費。
不知為什么一有分歧自己就沉不住氣,就嚷。說實在的,每次嚷過我都后悔,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積怨加深。我多么希望女兒能夠聽一聽自己為什么要省吃儉用?
說起來,女兒是個不錯的孩子,在一所區(qū)重點中學上高中,年年的區(qū)三好學生,可自從她上初中以來,我和她或者妻子和她的沖突越來越多。我們發(fā)現(xiàn)周圍的同事、鄰居、親朋好友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但我覺得“獨生子女和家長之間關系”這本經(jīng)具有廣泛性。3口之家是中國都市中最典型也最普遍的家庭模式。獨生子女自幼接觸的只是城市的花花綠綠和社會生活中的浮躁現(xiàn)象,環(huán)境對他們的人格塑造有著不利的一方面,而我對如何勸戒卻感到力不從心或者說是無能為力。
我和妻子都是69屆初中畢業(yè)生,是我們這個社會中不太幸運的一撥人,很多人在人近中年之際又下崗,好在我和妻子在返城的第二年就雙雙考入職工大學,獲得了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我們倆每個月的工資獎金加在一塊2000塊錢左右,不多,但維持一家3口的溫飽沒什么問題。
我和妻子結婚第四年有了女兒朵朵。現(xiàn)在,我還叫女兒“朵朵”,但她卻時不時地喊我們的名字或者“老爹、老娘”。妻子說她沒禮貌,我說喊就喊吧,否則怎么體現(xiàn)平等呢?女兒給人的感覺文靜而有教養(yǎng),但她說起話來卻尖酸刻薄,在我聽來聲聲帶血,句句扎在心窩子上。
有時候,我會看著女兒發(fā)呆,17歲的她渾身上下散發(fā)著都市女孩特有的青春氣息,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到她小時候的事情。她10個月的時候開始會叫人,當我頭一回聽到她叫自己“爸爸”,心里甜得發(fā)緊,我撲上去摟住她一個勁地親。而她也用親吻回報自己,從幼兒園跑出來之后就攀著我的脖子說:“爸爸,親親?!钡恢獜氖裁磿r候,她開始拒絕親吻,再后來索性表示:“少女的初吻不會獻給一個糟老頭子。”
我打了自己一個耳光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自己小時候和父母親沒什么沖突,家長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不知道為什么親生女兒卻和自己矛盾重重。
期末考試的前一天,她在家復習功課。正好我也在家。她把一個同學找開一同復習,嘰嘰喳喳地說了半天。中午的時候,她說要到外邊吃點飯,我說去吧。誰知,她和同學這一去直到下午3點半鐘才回來,進門說去麥當勞了。我心想臨近就有一家中餐店,快餐份飯有好幾種,最貴的才8塊錢,她偏偏舍近求遠去給麥當勞送錢。坦白地說,我從沒有去過麥當勞一類的快餐店,心里面有一種逆反心理,總覺得社會的節(jié)儉之德在消退,而奢華鋪張之風卻一路攀升,一頓快餐就好幾十元,值嗎?但女兒和她的同學們說起麥當勞、肯德基、羅杰斯卻如數(shù)家珍。我常常思慮是物質(zhì)生活的極端豐富還是相對單調(diào)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當然,我個人觀點是后者,因為我們這代人經(jīng)歷過一個物質(zhì)生活相對貧乏的青少年時代,所以,我們在長大成人之后才能夠從容不迫地把每個月有限的收入分配得盡善盡美。
但當著同學的面我并沒有批評她,而是說抓緊時間,明天該考試了。她送走同學回到自己的小屋又打開了電腦。我說明天可是期末考試,你就要和高一告別了。她眼盯著屏幕慢吞吞地說:“前5名沒問題,一個破期末考試就把您嚇成這樣,至于嗎?”學習成績好是她驕傲的資本,她動不動就說自己智商高。
也巧,那時候偏偏有一只麻雀落在院子里嘰嘰叫,她大聲喊:“老爹,那只麻雀受傷了,鐵絲籠子呢?”我告訴在她的床底下,她拎著籠子冒雨抓回了那只麻雀。然后又是找小米,又是找報紙,我一腳邁進她的房間說:“朵朵!你也太過份了,明天考試你知道不!”她很不情愿地把籠子放在桌子下邊。也就是在我剛剛轉身離開的那么會兒功夫,她又蹲下身看。我覺得心里有一股子火騰得燒起來,一步竄回去嚷道:“怎么回事?說你不聽!”“您真殘忍,不關心小動物?!薄澳汴P心小動物,可你關心沒關心過你爸爸,你中午麥當勞了,你爸爸就吃了兩個昨天的剩包子。”“您也可以去麥當勞,活得忒累!”
那一瞬間,我無言以對,這就是自己含在嘴里怕化、托在手心怕摔的女兒,我看著她,氣得渾身哆嗦,可她卻用小白牙咬著粉嫩的紅唇,明亮的雙眸襯出一臉不屑……我猛然抬起了手,但巴掌卻重重地落在了自己的臉上。我狠狠打了自己一個耳光!我不能打一個女孩子。我在家里想打人只能打自己。
老爹不是小心眼兒
我發(fā)現(xiàn)家里越來越多的矛盾是女兒引出來的。比如說我們說要量入為出,她就說那種觀念落后;再比如我們說人不能攀比,她就說做人必須要攀比。有些話的確是子女對作家長的一種挑戰(zhàn)。妻子經(jīng)常被她的話氣得老臉刷白,她是真生氣。其實,女兒說得對,因為人是分階層的,才應該往更高的階層走。女兒的話雖然直接,但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濺起的浪花卻足以將自尊淹沒,畢竟我們落后于她說的那種觀念。
女兒看書的速度非??欤艺f她不求其解。她反問我信息時代是什么概念?她廢寢忘食地看《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并且和同學們傳著看。我告訴她金庸的書可以看,但應該讀些世界名著,那才是人類社會的精華。我甚至把書柜中的名家小說選放在她的電腦旁邊。可她拍著我的肩膀說:“同志,我已經(jīng)很累了,看金老頭就是為了放松,現(xiàn)在的學生可不輕松!”“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我這幾十年來罪可沒少受?!薄澳鷽]趕上升學的競爭壓力,現(xiàn)在這種過橋式的上學才是最辛苦的差事呢!”“有點競爭好?!薄笆菃?”我和女兒的意見很少一致。
我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父親,我也會站在她的角度想問題。或許,她不是亂花錢貪圖享受,而是當今社會提供的標準促成了這一代獨生子女的高消費觀念。我估計這可能也和自己省吃儉用供給她有關系,每當她拿著學校發(fā)放的通知訂閱各種根本不看的報刊雜志,我都毫不猶豫地掏腰包,還是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這些肯定在她的思維中形成了一種定勢:只要自己伸手要錢家長就給。如果我說要節(jié)儉一些,她就說班里的誰誰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呢,一雙鞋800多。的確,她講的是實際情況,但作為家長卻要承受這種因身份地位收入不同帶來的無形壓力。也許我沒有準備好讓孩子在物質(zhì)條件充裕的情況下生活。但她現(xiàn)在的條件要比當初的我強百倍。我小時候春游,一個糖三角就滿足了,而她要帶上滿滿的一書包中看不中吃的零食。過去的汽車5分錢6站地,我只坐6站。剩下的就走過去,為了省下5分錢。她根本就沒有這種節(jié)省意識。我一說過去如何。她就說您老說過去,中國和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每次戰(zhàn)爭過后,我總是沉默不語,也很少主動和女兒搭話,心里總是有點煩。小時候,父母親也沒有一天到晚指手劃腳管教自己??赡苁且粋€子女吸引了自己過多的注意力,指手劃腳的結果是彼此之間都感到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社會以一種無形的觀念影響著每個成員的發(fā)展,有些事自己也左右不了。
那天吵完,我坐在床邊苦悶,滾過一個紙團。我知道是朵朵扔過來的,她習慣用這種方法平息戰(zhàn)火。我打開一看:“老同志,能不能聊一次?”我寫上“沒問題”,把紙團扔進她的小屋。
女兒出來了,她朗聲說道:“爸,您不生氣了?您可千萬別往心里去!我一直琢磨自己的老爹是不是氣包子和小心眼兒?”
我看著身高幾乎和自己差不多的女兒心頭一熱,眼淚差一點兒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