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博
在強度較大的散手比賽中,有一段非常時間,運動員會感到體內非常難受,呼吸困難、胸悶氣急、心率劇增、四肢無力、步子發(fā)沉、動作協(xié)調性下降,甚至感到難以繼續(xù)與對方對抗下去。這種現(xiàn)象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極點”。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極點”產生的原因。
散手比賽開始以后,運動員的骨骼、肌肉等運動系統(tǒng)馬上進入到緊張的、高強度的運動狀態(tài),身體需要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突然增加,而供給氧氣、營養(yǎng)物質的內臟器官,由于生理惰性較大,造成供應不足,一時跟不上肌體運動的需要,引起大腦皮層工作的紊亂。同時產生的代謝物質(如乳酸大量堆積、血液PH值向酸性轉化等)不能及時氧化和排除,積留在血液中,這些化學物質刺激引起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失調,進而引起大腦皮層運動中樞中抑制作用占優(yōu)勢,因而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這是散手比賽過程中的正?,F(xiàn)象。一般來說,對抗的強度越大,“極點”出現(xiàn)得越早,感覺越明顯;對抗的強度小,“極點”出現(xiàn)得較遲,感覺輕些,適應的過渡時間也短。“極點”出現(xiàn)的早晚及時間長短,還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準備活動是否充分、賽前緊張程度等有直接的關系。如訓練水平高的散手運動員,內臟器官的適應性也高,其“極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就比較緩和、短暫。
二、減輕和克服“極點”的辦法。
1.賽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這可提高運動員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拉伸肌肉、韌帶,擴大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克服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加強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動能力,使肌體各方面的功能適應比賽要求。當“極點”出現(xiàn)后,運動員不應想放棄比賽,而要靠頑強的毅力堅持下去,這也是鍛煉意志品質的良好時機。
2.運動員比賽中出現(xiàn)“極點”時,要及時調整呼吸節(jié)奏,加大吸氣深度,降低呼吸頻率。并且每次呼氣盡可能地把呼吸道內的二氧化碳排出,以便于吸氧量增加。吸氣時伴隨著提肋提肩動作,這樣可增大胸腔容量,使更多的氧氣進入肺部,而且回縮動作又可壓迫、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保持呼吸平穩(wěn)。提高肺泡通氣效率,改善肌肉中的氧供應,使酸性代謝物得到排泄,難受的感覺就會減輕或消失,沉重的四肢也會顯得較為輕松起來。
3.增加腦供血量。運動員出現(xiàn)“極點”時,應盡量睜大雙眼,這樣可以使支配瞳孔開大肌的交感神經興奮,反射性地抑制中樞的惰性;加大頸部肌肉的緊張程度,使調節(jié)頭部血管的頸動脈竇與主動脈弓的活動量增加,導致血管舒張,這樣可增加腦的供血量,維持腦的正常功能,以緩解“極點”出現(xiàn)后的生理困難。
4.改變技戰(zhàn)術。出現(xiàn)“極點”時,運動員應適當減慢進攻節(jié)奏和運動速度,以減少乳酸的產生,從而使體內環(huán)境趨于穩(wěn)定,內臟功能與運動逐漸協(xié)調,使肌體運動能力重新提高,待“極點”過后,再全力以赴,發(fā)揮到最佳水平。為此,可采用三種方法:第一、不要與對方猛沖猛打,特別要避免以無氧代謝方式供應能量的進攻方法,而以防守為主或打防守反擊;第二、虛張聲勢,多做假動作,少進攻或不進攻對方;第三、積極搶占中心位置,多作側移性步法,如跳換步、側滑步、側閃步、環(huán)繞步等,盡量讓對方圍著你轉,以便節(jié)省體力,尋機而攻。
5.暫短的額外刺激。在散手比賽的休息時間,對處于“極點”狀態(tài)的運動員,可給其感受器(味覺、嗅覺、觸覺、視覺)以短暫的刺激。如用糖(或酸的)水漱口,嗅芳香氣味,用冷水刺激皮膚,按摩眼睛等,都可提高相應分析器的興奮性,引起興奮擴散,這對消除疲勞、增加體力、緩解“極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之,運動員在散手比賽中應根據(jù)自身的狀況,合理運用上述方法,從而有助于降低生理“極點”的負效應,增強對抗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