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真子
1999年,《家庭醫(yī)生》雜志第5期發(fā)表了一篇題目叫《人生盡可百》的文章。文章報道了一位文壇百歲老人章克標先生在報上刊發(fā)廣告公開征求伴侶的消息,且在短期就有數(shù)十名女性應征,一時引起許多家新聞媒體的欣狂,炒得熱熱火火,幾近家喻戶曉。當然,這一炒作的熱點就在于百歲老人又征婚的現(xiàn)象和背景上?,F(xiàn)象上,百歲老人征婚當然是奇事;而背景上,百歲老人說"我不是老人,我雖然百歲,但不老",正因為不老而缺配偶,所以征婚對他來說是既正常又應當?shù)?。那么,一下子就有?shù)十位女性踴躍應征,這說明什么?文章沒有解答。但依筆者看來,這些女性絕非為章先生的錢財而來,而主要是為他養(yǎng)生之道的奧秘而來。
那么,章先生的養(yǎng)生奧秘是什么呢?為此,《家庭醫(yī)生》特別約請章先生寫出經(jīng)驗之談。這里我們將章先生自己介紹的主要內(nèi)容摘要如下,并加以評論,奉獻給讀者,以企對大家提供一個有益的啟示。
章先生說,他出生于清朝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即公元1900年7月26日,若按虛齡和閏年閏月,到1999年,算得他虛歲105了。但非常有趣的是,章先生說:
"我雖然活這么大歲數(shù),但向來未做過強身保健的活動,既不打太極拳,也不練什么氣功,更不會煉什么內(nèi)外丹功。不講究飲食營養(yǎng),冬令也不吃什么補藥,就是平常有啥吃啥,從不挑剔什么好歹。像1960年之間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也吃過樹根果皮、雜草、泥土等等,所以根本談不上養(yǎng)生。"
既然沒有什么主觀上的養(yǎng)生行為,那為何又能活到百歲而不老呢?章先生自己認為,這可能是,雖然自己主觀并未講究養(yǎng)生之道,但客觀上的人生經(jīng)歷養(yǎng)成的性格、習慣、生活嗜好等方面,符合了養(yǎng)生之道。鑒此,可以從他的經(jīng)歷中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吃苦是福
有人認為,人一生沒有坎坷、沒有艱辛必定幸福,其實不然。相反,人生的坎坷和艱辛倒會給人帶來堅強地適應生活的能力和熱愛勞動的習慣,既能容易獲得滿足而又時常鍛煉了身體。章先生說:"我自小讀書,家境貧寒,無論吃喝,還是衣帽鞋襪都不如人,經(jīng)常都是單著衣衫,光著赤腳,餓著肚皮走七八里路到學校念書。也沒坐過什么車子,騎過什么騾驢。進了初、高中,更加遠得多了,依然是"老方一帖"步行往返。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分配了工作仍是如此,照樣還是盡量徒步走路。除非上了幾十里路,不能步行而坐坐車外,一般情況下十至二十里路我都愿意步行。走路的好處既安全,又能節(jié)省錢。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肢體和意志。非是家人或領(lǐng)導刻制我,而是我自己自小長大經(jīng)受過的這些苦楚,是我隨著年齡增長,所受一切世態(tài)炎涼的自然熏陶而適應過來的。"從一般健身養(yǎng)生形式來看,適度地運動--不論是生活或工作性勞動,也不論是何種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章先生顯然正符合了這種情況。
二、心平氣和
章先生說:"我生來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常被人稱為怯者。在學校讀書時也從不想爭什么頭名狀元。自己心想,天生就是一個貧民百姓,何必要滋生妄想,自尋煩惱呢?一心當好平凡人就足夠了,沒有對名利的過多追求。"對這一點,章先生總結(jié)說:"官清民自安,心平氣自和。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沒有爭斗,世界就太平;人體中人不與外界發(fā)生爭斗,人體這個世界也就太平。這與養(yǎng)生之道是不謀而合的。清心寡欲,它不但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養(yǎng)生之道最根本的基礎?!饵S帝內(nèi)經(jīng)》有曰:"精神內(nèi)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心平氣和,既有通過修為達到的,也有人的天性使然。章先生便屬于后者。比如對于男女異性的情感方面的東西,古人稱之為"色"。一般人無論男女,見"色"不動心者實在稀少。而動心則必動氣,這就不利養(yǎng)生。而章先生對此卻與眾不同。他說他在男女的異性接觸方面,在他年輕當婚年齡,似乎仍跟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樣,沒有對性的沖動。盡管女性怎樣愛他,但他卻像感覺不出的那種使常人難以控制和不敢相信的"無知"。這種先天不移對性欲的平淡態(tài)度,也從心平氣和的因果上起到了養(yǎng)生的大用。
三、益目育耳
章先生的生活中有一個愛看電視、愛聽音樂的習慣,他認為這也是有益他養(yǎng)生的要素之一。章先生看電視聽音樂并不是一般意義的消遣,而是有所選擇--就是選擇高雅有情趣的電視和音樂節(jié)目來欣賞,通過這種欣賞達到追求真理、陶冶情操的效益。既益目育耳,內(nèi)調(diào)五臟,又開發(fā)了智慧,增長了知識。章先生還認為,"當觀看某一好歹電視節(jié)目,起不起興趣,關(guān)鍵是要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平衡,打開理智的窗口,從內(nèi)容的起因到劇終,聯(lián)想當局時態(tài),公正無邪地認真作一番思忖和評價。而不是單看那些姿態(tài)優(yōu)美,顏容誘人,婉轉(zhuǎn)動聽,或丑態(tài)百出,昏庸無道,下流可恥的情節(jié)。正如一位名人有言,正人學邪法,改邪能歸正。邪人學正法,正法亦變邪!"這也說明,健康的心態(tài),高尚的道德,不僅有利于社會,而且也有利于行為人的身心健康。老子《道德經(jīng)》有曰:"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對聲音和景物的選擇也要講求平衡,淫亂的音和色都是偏激反平衡的,而高雅的音和色則是平衡和諧的,有利于養(yǎng)生。
四、吃粥延年
章先生一生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飲食偏好,這就是吃粥。他說他"吃了一輩子粥,一日三頓,長年累月,持之以恒",而任何山珍海味、靈丹妙藥,代替不了和趕不上他吃粥的好處。有些人將粥稱為稀飯,但章先生認為有必要將稀飯和他說的"粥"劃清界限。他說人們概念的"稀飯"是水泡飯,而他說的"粥"是用米熬出來的,并且還燒得很稠,而且又爛又酥又黏,必須是白粳米(黏米、糯米、秈米都不能用),香粳米更好!人家用的下"粥"醬菜、腐乳、肉松、花生米等類他犯忌不取,更不用酸辣咸及油膩等刺激性的東西。各種輔料湊成的什么花色粥、雞粥、魚生粥、菜粥乃至八寶粥等等也一概不用,只需純粹的白米粥。否則,就反覺不好吃了。尤其常人所吃的什么硬飯、稀飯(水泡飯)、冷飯、油炸菜、涼拌菜等等花樣百出的所謂什么美味佳肴,對他簡直是格格不入,水火相克!若是外出不便,勉強吃了些許別的食物,過不多久,就會肚痛,嘔吐,反胃,把進食全倒出了還不罷休,非要將苦水、酸水、黃水盡情嘔出,喝幾杯淡開水洗胃后方才慢慢緩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痛苦,除了無法逃脫旅行的需要外,大多時,也是寧愿"閉關(guān)自守",少結(jié)親情,少惹煩惱。萬一有必要出差,預先就按氣候情況自備餐飲。當氣溫偏低時,就自備現(xiàn)成粥帶上,到點后只借用人家炊具溫熱就行;若氣候炎熱時,就帶著自己的錫鍋和米到點后自燒得了??傊瑹o論何時,自己的工作可以因勢利導,但唯獨吃粥,絕對不可改變。吃粥簡直成了他的頭等大事。因此,之所以能活百歲而不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章先生說:"愿志者也效法老夫吧,自然事半功倍,百益無害矣!"
在傳統(tǒng)的藥膳養(yǎng)生方中,食粥占有重要位置。而像章先生這樣能堅持長年天天食粥,其養(yǎng)生的效益如此之好就顯而易見了。
綜上所述,正如章先生所言,他的養(yǎng)生之道是"歪打正著"--即并沒有刻意去追求養(yǎng)生,反倒獲得了養(yǎng)生大益。當然,在筆者看來,他雖然沒有刻意去追求養(yǎng)生,然而他的人生行為處處符合養(yǎng)生之道;反過來講,一個人若從不具有這種符合養(yǎng)生之道的人生行為,他想要養(yǎng)生,多去做一些類似的刻意追求也應是必要的。
在人生中,養(yǎng)生之道千方萬法,不必有一個統(tǒng)一模式,但我們卻可以從章克標先生的壽緣中,總結(jié)出一些帶有本質(zhì)性的東西來,那就是"平衡"與"中和"。把這個東西貫徹到我們?nèi)松袨榈拿恳粋€細節(jié)上去,那就是順應了養(yǎng)生之道。故我們相信,人活百歲本是不足為奇的,至于不能活到百歲,那都是自我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