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生寬
(剛察縣人民醫(yī)院,青海812300)
灸法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其中發(fā)泡灸由于其火力猛,有鎮(zhèn)痛、回厥、蘇醒病人的作用,故對突發(fā)的元氣暴脫、亡陽休克、倉猝之間針藥難及的急癥最宜。茲舉病例,以供參考。
1失血性休克
才×,女,35歲。1998年8月5日初診。因生育較多,滯產(chǎn)過久,產(chǎn)后血出如泉,突發(fā)虛脫,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血壓4/0 kPa,神志恍惚,不省人事。因患者在帳房之中,離醫(yī)院較遠,血出如注,不敢再次翻動病人。治療以麥粒大艾炷直接灸合谷穴5壯,皮膚發(fā)紅起泡為度。然后在足三里穴也直接灸5壯,皮膚灼紅起泡。18分鐘后,病人清醒,出血亦減。復測血壓10/6.2 kPa。
2暈厥(血管迷走性暈厥)
洛××,男,52歲,1997年4月25日初診。氣血素虧,倦怠嗜臥,眩暈如坐舟車,血壓偏低。今晨因未吃早飯而下地勞動,勞累過度,突然頭眩眼黑,昏倒在地,面色蒼白,口唇微動,人事不省,脈細微,血壓8/2 kPa。證系元氣不足,清陽不升,精微不充,腦失所榮。治療先灸百會穴,麥粒大艾炷5壯,繼灸氣海穴9壯,皮均起泡為準,20分鐘后,面色轉紅,目開能言,識人。復測血壓10/6 kPa。
3膽囊炎(膽絞痛)
索××,男,40歲,1994年3月28日初診。患膽囊炎3年。今日吃涼食過多,疼痛猝然而發(fā),右脅脹痛如刀割,嘔逆,輾轉不安,不停呻吟。檢查:右脅下腹肌緊張,痛處拒按;舌苔厚膩,脈緊弦。證系肝膽氣逆,瘀阻膽囊,絡道不通。治療:灸肝俞、膽俞穴各9壯,皮膚紅灼起泡,疼痛頓減,又停片刻,疼痛消失。
4心絞痛(自發(fā)性心絞痛)
李××,男,60歲,1986年11月20日初診?;脊谛牟?年。今因生氣惱怒,胸骨上后方突發(fā)窒息性疼痛,放射至左肩部,胸痛徹背,汗出如油,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細微兼結代。心電圖S睺段低。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緩解?!秱摗吩?"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證系心血瘀阻,心脈不通,陰陽氣不相順接之故。治療:灸膻中、至陽穴。各灸麥粒大艾炷9壯起泡,灸畢15分鐘,胸心疼痛大減,四肢轉溫,脈律和緩。
5體會
灸法在急重癥運用時方便,即使在車船上也可應用。尤其對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或虛脫引起的休克暈厥更為適宜。發(fā)泡灸在直接溫熱灸的基礎上熱力更深一層,使皮膚起泡結痂,熱透腠理,進入血脈,迅速改變全身低下功能,心跳加強,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壓回升,厥溫脈出,回陽救逆的效果非常顯著。患病的臟器給養(yǎng)改善,從而加速組織臟器的恢復。溫通經(jīng)絡,激發(fā)經(jīng)脈之氣,使整體功能恢復。
發(fā)泡灸取穴少精為原則,穴多則使人難以忍受?;颊呙撾x險境后,再以藥物調之。
(收稿日期:19990509,齊淑蘭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