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1日這一天,在湖南省桃江縣牛田鎮(zhèn)和平村一戶普通的農(nóng)家,一場隆重而儉樸的婚禮正在舉行。不僅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前來祝賀,就連村上的干部也送來了“雙文明模范家庭”的賀匾……
婚禮的主角是一對老年夫婦和一對年輕夫婦,他們胸前佩戴著“新郎”、“新娘”的胸花。喜宴開始時,年輕的新娘和新郎拉著4歲兒子的手,三人雙膝跪在老年夫婦面前磕了三個頭,新娘飽含深情地說:“媽媽,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您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我祝二老身體健康,永遠幸福!”老年夫婦眼里盈滿了淚花,激動地說:“兒呀,蒼天有眼,今生讓我們遇到了你這樣一位既是女兒又是兒媳的好人啊!”
遺棄女在母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18歲那年,文建英嫁給比她大4歲的劉志全為妻。丈夫劉志全是個泥水匠,為人忠厚老實、勤勞儉樸,夫妻倆過著不是十分富裕但很溫馨的日子。
轉(zhuǎn)眼文建英嫁給劉家已有10年,卻還沒有生個一男半女。夫妻倆不知找過了多少名醫(yī)偏方,文建英的婆婆也不知在背地里給菩薩磕過多少頭、燒過多少香,但老太太一直到死,也沒有見到孫子孫女的面。
1973年10月的一天凌晨,睡夢中的文建英隱約聽到堂屋門外傳來“哇哇”的嬰兒啼哭聲。她推醒了熟睡的丈夫。劉志全急匆匆打開房門一看,門邊放著一個用小棉被裹著的嬰兒。他忙扒開嬰兒胸前的棉被,里面塞著一張紙,上面寫道:“好心人,我們已生養(yǎng)了四個女兒,只想再生一個男孩,沒想到第五胎仍是一個女孩。我們家境貧窮,無力撫養(yǎng),求你們收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吧。孩子的出生日期為1973年陰歷七月初一。”
就這樣,文建英夫婦收養(yǎng)了這孩子。給孩子起名叫躍芝。
孩子百天時,文建英夫婦把親朋好友請來,擺了四桌“百朝酒”,向外界宣布,小躍芝成了他們家庭中的正式一員。孩子剛來的那段時間,文建英便到處找正在哺乳的婦女給躍芝喂奶,有時,為給躍芝喂一次奶,要跑七八里路。漸漸地孩子大了,文建英便每月給躍芝買奶粉。那時一天的工分只值二三角錢,收入少得可憐,可躍芝從來沒有餓著、凍著過。一家三口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
誰知好日子剛過上幾年,突然而來的災(zāi)難卻降臨到這個溫馨的家庭。
1978年春天,一向壯實的劉志全患肝癌晚期病倒了。挨到這年秋天,帶著對妻女的深深眷戀,劉志全撒手而去。
面對喪夫的沉重打擊,文建英抱著丈夫的尸體哭得死去活來。幾天下來,37歲的文建英仿佛一下子蒼老了。她清楚自己的處境:她是一個寡婦,生活的重擔(dān)再也沒有人為她分擔(dān),撫養(yǎng)女兒就指望她了。
1980年農(nóng)村實行土地承包責(zé)任制分田到戶時,女兒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文建英肩上的擔(dān)子更重了。每天天不亮,她就早早起床到塘邊放牛、割豬草,回來又忙著為女兒做早飯。女兒上學(xué)走了,她再收拾好鍋碗瓢盆,喂豬喂雞,然后扛著農(nóng)具到田里干活。晚上女兒睡覺后,她還要洗衣漿衫、剁豬草。過度的操勞使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蒼老得多。
就這樣,文建英用母愛呵護著養(yǎng)女劉躍芝。盡管有時候這份母愛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但這愛讓不幸女孩的生命充滿了陽光。
親情與愛情撼不動如山的養(yǎng)育恩
時間隨著文建英母女倆的感情不斷加深而飛快流逝。轉(zhuǎn)眼到了1992年7月,劉躍芝高中畢業(yè)沒考上大學(xué),回到了家里。文建英勸女兒不要灰心,再復(fù)讀一年。她發(fā)誓,就是砸鍋賣鐵,榨干了自己的這把老骨頭也要供女兒上學(xué)。
劉躍芝心里非常清楚,為了她,這個家已欠了3000多元的債務(wù),母親也累了一身病。母親已是50多歲的人了,按理說到了享福的年齡?,F(xiàn)在應(yīng)該是當(dāng)女兒的回報母親的時候了。她應(yīng)該肩負起這個家的責(zé)任,讓母親安度晚年。想到這里,劉躍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撲到母親的懷里,動情地說:“媽媽,我已經(jīng)是個大人了,我不是一塊讀書的料。您別為我再花錢了,我要出去打工掙錢,讓您過上好日子……”文建英把女兒緊緊抱住,淚如雨下:“好孩子,都怪媽沒有用,不但掙不了錢供你讀書,反而還要花錢吃藥。媽耽誤了你,我怎么向你那九泉之下的爸爸交代啊……”
正當(dāng)母女倆愁眉憂郁之際,一對近60歲的夫婦拎著大包小包禮品,來到他們家。他們是劉躍芝的親生父母。劉躍芝的父親現(xiàn)在是當(dāng)?shù)匦∮忻麣獾钠髽I(yè)家,他此行目的就是把劉躍芝接到縣城最好的學(xué)校讀書,為她解決商品糧戶口,以補償他19年來對女兒的愧疚之情。
面對陌生的親生父母,劉躍芝驚慌得直往文建英身后靠,她實在無法從感情上接受他們。倒是文建英對她說:“孩子,跟著你的親生父母走吧,媽媽不用你擔(dān)心,我能照顧好自己。只要對你的前途好,媽媽就心滿意足了?!蔽慕ㄓ⑦€把躍芝親生父母塞給她的錢退了回去:“我撫養(yǎng)躍芝不是圖錢,我們母女是有真感情的。你們條件好,就帶她走吧。錢對你們生意人來說,也許更用得著?!闭f完,含著眼淚硬是將躍芝推上了去縣城的三輪車。
10天后,劉躍芝仍舊背著她的行李又回到了養(yǎng)育她的家。原來,她在親生父母身邊的那些日子里,盡管父母和姐弟們對她非常熱情友好,生活條件也很優(yōu)越,但她一到晚上就夢見文建英一個人孤孤單單地病倒在床,沒有人為她買藥煎藥……她無法抑制對養(yǎng)母的思念??吹脚畠恒俱驳哪?劉躍芝的父母也知道,女兒大了,有主見了,況且他們也不忍心拆散這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他們只好順從女兒,讓她回她那個真正的家。臨走時他們還再三叮囑,今后有困難一定要來找他們,他們畢竟和孩子血脈相連。
劉躍芝走進家門,一眼瞧見養(yǎng)母真的病倒在床。原來文建英也是由于思念女兒,三天粒米未進。當(dāng)女兒扶她起床時,她還以為是做夢。母女倆抱頭痛哭。劉躍芝對養(yǎng)母說:“媽媽,今后誰也不能把我從您身邊奪走了,我永遠都是您的親生女兒!”文建英微笑著喃喃地念叨:“孩子,只是媽媽拖累你了?!?/p>
1993年春節(jié)過后,劉躍芝和同伴們一起南下深圳打工掙錢。這次母女倆的別離,文建英不同上次,心情顯得異常平靜。這也難怪,上次的別離是女兒認了親生父母;而這次分別,女兒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她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女兒永遠還是她的女兒。臨行前,劉躍芝再三叮囑文建英,別舍不得吃,別舍不得治病,一定要把身體保養(yǎng)好,她會每月寄錢回來。
劉躍芝很快在深圳寶安一家香港獨資的塑料制品公司找到了工作。她當(dāng)上了質(zhì)檢員,每月工資600元。當(dāng)她領(lǐng)到自己的第一份收入時,除給自己留下150元生活費外,其余的450元全部給文建英寄了回來,并寫了一封報平安的信。
在劉躍芝進廠半年后的一天,公司李總陪同一位外國客戶在車間里視察,并不時用英語交談。當(dāng)他們來到正在工作的劉躍芝面前時,客戶用英語向她詢問了一些情況,劉躍芝竟然用流利的英語回答了客戶的提問。這使得在場的李總大吃一驚,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真的不敢相信,他的員工中竟然有這么一位懂英語的漂亮姑娘。其實,劉躍芝高中時的英語成績特別好,報考的還是外語專業(yè)。
10天后,劉躍芝接到人事部的通知,調(diào)她到總經(jīng)理辦公室擔(dān)任文員工作。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她走上了新的崗位,工資收入是原來的三倍。她的工作是幫李總處理一些文件資料,并隨李總外出洽談業(yè)務(wù)。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接觸了解,劉躍芝發(fā)現(xiàn),李總是一個知識淵博、事業(yè)心強、關(guān)心體貼員工的好老板。李總對躍芝也產(chǎn)生了好感。不久,他們相愛了。
終于有一天,李總向心儀已久的劉躍芝獻上了一束玫瑰,正式向她求婚。盡管劉躍芝心里有一種預(yù)感,這一天可能會出現(xiàn),但她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么快,這么直截了當(dāng)。她興奮得不能自已。但冷靜下來,她想到了孤單的養(yǎng)母??紤]再三,躍芝認真地對這個深愛著的男人說:“李總,我不能接受你的愛,我要對我的養(yǎng)母負責(zé),我們家只能招一位上門女婿?!眲④S芝含著眼淚向他講述了她和養(yǎng)母的故事……
聽完劉躍芝的述說,李總誠懇地對劉躍芝說:“我們可以在深圳買一幢別墅成家,把養(yǎng)母接過來一起住?!眲④S芝的心里又何嘗不想這樣,她擔(dān)心的只是母親適應(yīng)不了都市的生活。李總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要她先不將他們倆的事挑明,把文建英接到深圳住一段時間,看是否適應(yīng)。
1994年10月,劉躍芝專程回家把文建英接到了深圳??墒?她住了還不到一個禮拜,便急著要回家,理由很多:一是太寂寞,這里的鄰居她一個也不認識,扯閑話拉家常的人都沒有,況且,她不會講普通話,無法與別人交流;二是太嘈雜,晚上都不能靜下來睡個好覺;三是不適應(yīng)這里的氣候,秋天的氣溫如同家鄉(xiāng)的酷暑……她在躍芝面前嘮叨,如果要她在這樣的大城市一直住下去,她的壽命恐怕會縮短十幾年。
面對母親,劉躍芝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下來。她想擁有這份真摯的愛情,然而,她又實在不想違背養(yǎng)母的意愿。幾天來,這位善良的姑娘無法從這種矛盾中掙扎出來,深厚的養(yǎng)育之恩與難舍的愛情在分割她的靈魂。
經(jīng)過10多天的思考,劉躍芝最終還是選擇了和養(yǎng)母生活在一起。她給李總留下一封辭職信,信中寫道:“在母親與愛情之間,我只能選擇母親。母親過不慣都市的生活,我也只好和老人家回鄉(xiāng)下了。我會永遠銘記你對我的這份感情,你還是找一位更適合你的姑娘吧……”后來,李總?cè)ミ^劉躍芝家好幾次,也寫了好幾封信,仍是無法說服她。
媽媽,我要和你一起做新娘
1995年,劉躍芝22歲了。這時,一些媒人紛紛上門說媒。人們都知道她有一個最起碼的條件,那就是她家只招上門女婿。文建英也勸女兒,要她把人挑準,老人家也急于抱孫子當(dāng)奶奶了。劉躍芝當(dāng)然清楚母親心里想什么,她只得把深圳的那份情感永遠珍藏在內(nèi)心深處,表示同意找一個小伙子。
然而,一件見慣了的小事,卻使劉躍芝改變了她婚嫁的“基本條件”,也深深震撼了她的心。
這年農(nóng)歷三月初六,是養(yǎng)父劉志全的祭日。中午,躍芝在山上摘茶葉早早歸家,發(fā)現(xiàn)養(yǎng)母獨自一人坐在堂屋門口,手里摩挲著養(yǎng)父的遺像,一言不發(fā)盯著茫茫的田野。躍芝知道母親在門前已經(jīng)坐了半天,又在思念父親了。躍芝來到臥室,翻出她3歲時一家三口的全家照,那時父親還健在,一家人是多么的幸福啊!17年過去了,她也到了為人妻的年齡。皺紋早已爬滿了母親的臉,一頭黑發(fā)也早已花白,母親明顯的衰老了。母親才只有54歲,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難道還讓她繼續(xù)孤身一人?她應(yīng)該擁有一份感情,而這種感情不管是多么孝順的女兒也不能夠給予的。
想到這里,劉躍芝覺得眼前一下變得豁然開朗,她當(dāng)即改變了原來只招上門女婿的婚嫁原則。她在自己婚嫁的同時,也要為母親找一個丈夫,為她自己找個父親,而且最好是母女倆同嫁父子倆。這樣,養(yǎng)母既是她的媽媽,又是她的婆婆,一家人仍可在一起生活,養(yǎng)母的感情也有了依托。
劉躍芝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張貼《征婚啟事》。她打印了200份《征婚啟事》,在全鎮(zhèn)36個村人口集中的地方張貼?!墩骰閱⑹隆飞蠈懙?“劉躍芝,女,1973年7月出生,身高160米,五官端正,高中文化程度。上有一位54歲的寡母。征一老一少的父子倆,父年齡在55—60歲之間,喪偶,能與我母相配;子年齡在23—28歲的未婚男青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子居住地域在本鎮(zhèn)范圍之內(nèi),不論貧富,只要勤勞肯干……”
一時間,這則《征婚啟事》在全鎮(zhèn)傳得沸沸揚揚。說來也巧,和平村還真有這樣一對父子。兒子丁志新,1971年出生,高考落榜后在家務(wù)農(nóng),三個姐姐都已出嫁。1992年,母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他和56歲的父親丁檢希相依為命。丁志新一直也有為父親找一位賢淑善良的老伴的想法,只是由于家境拮據(jù),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丁志新在看到《征婚啟事》后,覺得這是專門為他而寫的。性情靦腆的他羞于出面,請媒人來到了劉躍芝家。
這是天底下兩樁最絕妙的姻緣。媒人沒費多少口舌,而劉躍芝卻給母親做了不少工作。這也難怪,守寡近20年,文建英懼怕社會上的流言蜚語。丁檢希因妻子離去只有三年,感情上一時還接受不了別人。但是,看到孩子們的這份孝心,兩位老人最終還是拋開了社會的偏見,同意兒女們的決定。
經(jīng)過半年多時間的接觸了解,1995年國慶節(jié),劉躍芝母女和丁志新父子同時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這次婚禮沒有邀請任何親朋,因為劉躍芝和丈夫丁志新商量,她想把家遷出這個父親住了幾十年的小山溝,到公路邊建一棟樓房。到時候再接親友歡聚,補辦一場婚禮。
1996年8月,兒子洋洋出生了。文建英夫婦如獲至寶,整天樂呵呵的。
1997年9月,兒子已滿1周歲了,劉躍芝把兒子交給父母帶著,夫妻倆攜手南下湛江打工去了。經(jīng)過兩年多時間的奔波忙碌,他們終于擁有了近5萬元的存款。
劉躍芝夫妻倆的想法終于實現(xiàn)了。一棟嶄新的二層樓平地而起,屋里屋外裝飾一新,一樓還開了一個南貨經(jīng)銷店。
今年4月1日,這是一個三喜臨門的好日子——新居落成、父母合壽120歲、兩對夫婦補辦結(jié)婚儀式。劉躍芝和丁志新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鄉(xiāng)村四鄰……于是,便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感人的一幕,“母女倆同嫁父子倆”的故事也在當(dāng)?shù)亓鱾鏖_來。
近日,當(dāng)筆者前去采訪時,劉躍芝夫妻又外出打工了。丁檢希夫婦說,兒女們還想為他們賺一筆養(yǎng)老錢。目前,兒女們把田地承包給別人耕種,讓他們在家?guī)O子,經(jīng)營小商店,他們說他們現(xiàn)在過的是神仙日子。筆者被這個真實故事深深感動之余,心里真心祝愿他們這個特殊家庭永遠幸??鞓?
(責(zé)編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