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聿
在美國,華人是長途電話的重要客源,美三大長途電話公司使盡法寶,拼命爭取華人客戶。
女:“你現(xiàn)在就要答應我。”
男:“我想再考慮考慮。”
女:“不要考慮了,現(xiàn)在就做決定?!?/p>
男:“我......”
女:“你現(xiàn)在就做決定,好不好嘛?”
男:“......好......我......現(xiàn)在決定......答應你?!?/p>
以上這段對話,如果把男女的位置對換,看來倒真像是在求婚呢!實際的情形是,一家長途電話公司的小姐,和一名男性用戶在電話里對話的一部分。小姐說純正的華語,而那名男性用戶就是我。
美國長途電話,三分天下,爭奪激烈。為拉攏客戶,奇招百出。先是各報上的全版巨幅廣告,繼之是一封封的廣告信送上門來,接下來是業(yè)務員以電話大力促銷,最后甚至還要親自登門拜訪。
在美華人如今可是大餅上的一塊肥肉,是最值得爭取的對象。其原因有三:第一,是近年來涌來的大批華人新移民,這些新移民們當然有親友在香港、臺灣地區(qū)以及中國大陸等地。中國人初到他鄉(xiāng),必定會通過電話向家鄉(xiāng)的親人們傾訴心聲,以紓解鄉(xiāng)愁和寂寞。
第二,是在美的中國(包括臺灣地區(qū))留學生,人數(shù)為各國之冠,這些人課余之暇,閑著沒事,于是和父母或仍在國內(nèi)的戀人打電話,便成了主要的打發(fā)時間的方法之一。
第三,是我們?nèi)A人的兩項“特有產(chǎn)物”———“小留學生”(父母將年幼子女送到美國讀書)和“內(nèi)在美”(內(nèi)人居住在美,本人在國內(nèi))的人數(shù)相當可觀。前者和他們的父母,后者與愛人,對長途電話的需求,比第一第二類人,還更大得多,而且是定期、定時,非打不可的。
總的說,不論以上哪類中國人,只要是近年來的,使用長途電話都比任何其他族裔的老美多,因此中國人當然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用戶。
于是三家長途電話公司在報上的廣告用的是中文;寄到家里的信件是中英文對照;800(電話號碼)的免費服務電話還設有華、粵語專線的分機。華人在美所受到的禮遇,莫過于甚。美國人為了要賺華人的錢,也顧不得幾年前他們才通過的那項“獨尊英語”法案了。
我來美12年,一直是使用其中一家公司的長途電話。最近兩三年,由于另兩家的崛起,他們之間在我的身上,也和對其他用戶一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攻防。
另兩家以來信和來電話的方式,要求我換用他們的長途電話,告訴我換了就可以省很多錢。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很有耐性。信和電話是一而再,再而三,一波波如排山倒海般而來。
本來用哪一家公司對我來說都無所謂,哪一家便宜也難以比較,又因為我這人的個性喜好安靜,不想做無意義的變換,于是每次都以“太極拳”的方式,用“我暫時不想換”,“讓我比較比較,考慮考慮再說”之類的話抵擋回去。
直到一個多月前,有一天,一個甜美、悅耳的聲音,在電話那一頭對我步步緊逼,不容我有絲毫喘息的機會和緩沖的余地。我終于抵擋不住了,堅持了多年不變的心變了。
“但見新人笑,哪知舊人哭?!贝撕笠粋€多月來,我可是日日不得安寧。原公司發(fā)現(xiàn)我變心,極力設法挽回我的心,接二連三地來了好幾封信,要我“回心轉(zhuǎn)意”,并告訴我只要回去,立刻給我60美元的紅利。見我沒有處理那幾封信,她們又三番五次地來電話,最后竟要和我來個“人約黃昏后”,要來登門拜訪,并親自送上那張紅利支票。我連忙以沒空為由拒絕了。
但我知事情絕對沒完,另一方面,還有個虎視耽耽的第三者,對我的攻勢也非常積極,對于未來又會如何變化,我又得有一番掙扎了。
海外星云 2000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