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孔來
艾滋病患者是不幸的,石濤的父母也是不幸的。他們被周圍的人當(dāng)作嚴(yán)加防范的對象,被“拒于千里之外”。生活中,我們確實(shí)需要考慮這樣的問題:當(dāng)身邊出現(xiàn)艾滋病患者時(shí),到底該怎樣對待他們?艾滋病是不是真的那樣“無孔不入”?是否只要與艾滋病患者和家屬“嚴(yán)格劃清界限”,就一定能相安無事?
其實(shí),只要我們了解了艾滋病的有關(guān)知識,知道艾滋病在哪些情況下會引起傳播,在哪些情況下不會,就不至于如臨大敵,也就能自如地抵御艾滋病,保護(hù)好自己和家人。艾滋病并不如常人想的那樣防不勝防,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其傳播途徑也不外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除了這幾種傳染途徑外,艾滋病的傳播是十分有限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接觸根本不會傳播艾滋病。
* 如果你去看望艾滋病患者或是他來造訪,你完全可以放心地與他握手、擁抱,互道問候。
* 作為艾滋病患者的親屬,與患者同桌吃飯,共用餐具如碗、筷等,也是不會感染上艾滋病的。
* 如果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你面前咳嗽或打噴嚏,你也不必?fù)?dān)心,唾液一般不傳播艾滋病病毒。
*倘若你與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在同一辦公室或同一車間工作,他使用過的辦公用品或勞動工具,你再拿來使用,同樣也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 與艾滋病患者在同一游泳池中游泳,或是共用廁所,也是安全的。
* 夏季時(shí)蚊蟲的叮咬,并不會傳播艾滋病。有不少人覺得,既然艾滋病可以通過血液傳播,那么如果蚊子叮咬了艾滋病患者后,再去叮咬其他人,不就會把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傳給其他人,使他得病嗎?其實(shí),這種顧慮是多余的,艾滋病是不會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科學(xué)研究已經(jīng)證實(shí)了這一點(diǎn)。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中,還沒有一名是因蚊蟲叮咬而感染的。
最后還想提醒大家一點(diǎn),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已經(jīng)承擔(dān)著疾病給他們帶來的肉體痛苦和精神壓力,作為同事和朋友,不應(yīng)再歧視他們,應(yīng)該多給予同情和關(guān)心,給予他們正常工作、生活和學(xué)習(xí)的權(quán)利,不要雪上加霜,把他們打入“另類”。這樣做,不僅減輕了對艾滋病患者的壓力,使他們生活得更寬松,而且從根本上講,這樣做對我們大家也是更好的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