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百行 賈成連
河北省望都縣8644部隊衛(wèi)生隊(072450)
關鍵詞跟痛癥推拿治療足反射區(qū)治療
跟痛癥又稱足跟痛,是跟骨底面局限性疼痛,常伴有跟骨結(jié)節(jié)部的前緣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筆者通過近兩年的臨床實踐,應用電療、推拿加"足健法"綜合治療跟痛癥,發(fā)現(xiàn)明顯優(yōu)于單方療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從1997年起,筆者總結(jié)了32例門診和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37歲,平均年齡50.5歲;病程最短2月,最長4年,平均1年半。
1.2西醫(yī)病種統(tǒng)計:足跟纖維脂肪墊炎9例,占28.10%;跖腱膜炎7例,占21.9%;跟骨骨刺16例,占50%。
2診斷依據(jù)
2.1多為中老年人,起病緩,病史數(shù)月或數(shù)年,足跟疼痛,晨起站立或行走過久時加重。
2.2跟骨結(jié)節(jié)處有壓痛,骨刺較大時可觸及骨性隆起。
2.3X線片示:跟骨結(jié)節(jié)前方可有骨刺樣增生。
3治療方法
3.1電療法:用電腦中頻多功能治療儀(K89-22型,北京翔云電子設備廠出品)療足跟部20分鐘。
3.2推拿治療:
3.2.1患者俯臥屈膝位:
3.2.1.1滾跟療法:足底向上,醫(yī)者以滾法施于足底部,重點在足跟的壓痛點周圍,約5分鐘,繼以用按摩錘對準壓痛點〖HT5",6〗扌〖KG-*2〗垂〖HT5",7〗〖HT5"〗打3~5下,然后輔以掌擦法使之足跟溫熱。
3.2.1.2叩擊法:醫(yī)者摸準骨刺部位壓痛點,一手推住踝部固定,一手以掌根叩擊痛點,由輕至重逐漸加力,連續(xù)10數(shù)次,再以手掌在足跟部擦法。
3.2.1.3按摩法:用手掌或拇指按推足心及足跟,由前向后反復20~30次,按摩涌泉、太沖、然谷、太溪、昆侖、解溪、申脈、照海穴各1~3分鐘,拿捏足跟的內(nèi)外、后緣2~3分鐘。
3.2.2患者仰臥位:醫(yī)者以大指從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數(shù)遍,再配合彈撥跖筋膜,重點在其跟骨附著點周圍,及然谷穴,最后順跖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熱為度。
3.3足健法セ頰哐鑫曰蜃于治療床上,治療時采用全足按摩,重點加強的方法。
3.3.1反射區(qū):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以上為基礎反射區(qū))、肝、膽、尾骨內(nèi)外側(cè)、生殖腺、壓痛點、敏感點、髖關節(jié)、大腿部、膝關節(jié)、肘。
3.3.2常用手法:按揉法、拇指推法、單食指扣拳法、搓法、搖法、按摩棒法。
3.3.3按摩程序及說明:以按摩基礎反射區(qū)開始,然后按摩治療反射區(qū)(重點程序,重點是肝、腎),最后再按摩基礎反射區(qū)。ニ得鰨喊茨ν旰螅飲用溫開水500ml,每天治療1次,每次20分鐘,5次為1個療程,2療程之間休息1天。プ⒁饈孿睿菏實斃菹ⅲ減少承重,行走和站立不宜過久。用溫水浸足15分鐘。
4療效標準和治療結(jié)果4.1疼痛癥狀完全消失,行走自如,3個月無復發(fā)者為治愈27例,占84.37%。
4.2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行走不適者為有效,4例,占12.5%。
4.3癥狀和體證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者為無效,1例,占3.13%。ビ行率96.9%,治愈率84.3%,痊愈率84.3%,痊愈其中20例追蹤半年,無復發(fā)。
5典型病例ノ拍常男,61歲。于1997年9月27日就診,該患者足跟痛兩年余,近日加重,行走時拄著拐杖,由其老伴攙扶,而且情緒激動,煩躁不安。經(jīng)查體,跟骨結(jié)節(jié)處有壓痛,觸及骨性隆起,X線片示:有骨刺樣增生。以前用過中西藥治療,總是時輕時重。現(xiàn)經(jīng)上述三方綜合治療2次,足痛減輕,扔掉拐杖,緩慢行走;治療6次,疼痛基本消失,自己能獨立行走數(shù)10米;治療10次癥狀完全消失,痊愈出院,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6討論プ婀醫(yī)學認為,肝腎虧損,腎陰不足是造成足跟痛的主要因素,勞累過度致使足跟部筋骨損傷。肝主筋,腎主骨,中老年人腎肝之氣不足,功能漸衰,即腎虛無以生骨,肝虛無以養(yǎng)筋,筋骨隨之退化;腎主經(jīng)脈繞行足跟,且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而致跟痛。上述三法聯(lián)合治療,可滋肝補腎、增強肝腎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解除血管痙攣,消炎止痛,疏通經(jīng)絡,宣通氣血,祛阻風寒濕邪,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同時起到了協(xié)同作用,使療效迅速增加和鞏固,無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