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艾 黃海巖
人生是這樣的短暫而輝煌。人生是這樣的平凡而激蕩。
60年前,一個稚嫩的生命像一莖小草,迎著原野的秋風黃葉破土而出;60年后,一個成熟的生命像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沐浴晚霞,巋然挺立。整整60年,從一個荒原的嬰兒到一個頗具影響的專家型領導、遼寧省教委副主任,其間,該有多少觸人心弦、啟人心智的故事呀?
面對眼前的姬慶生,你會被他童稚般的笑容所感染。那一臉燦爛的笑容,是惟有純情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和他在一起時,你也會變得快樂起來,全然忘記了他的職位和年齡,陶醉在真摯的友情之中。當滿懷敬意地走近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時,記者漸漸為他人格的魅力所吸引:穩(wěn)健而激情洋溢,謙遜而精明過人,略顯清癯的面頰上襯著一副近視眼鏡,聰慧的目光炯炯有神。歲月仿佛非但沒能剝蝕他生命的翠綠,反而愈加磨礪出他思想的敏銳和精神的矍爍。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花甲不是人生的驛站,然而,以耳順之年的超然與平和回首往事,品咂人生,其感悟與體味該是別有一番風情吧?
在那遙遠的小村莊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走過塵埃,有時走過泥濘。
一車爾尼雪夫斯基
在新民縣陶家屯一帶,聊起風土人情時,鄉(xiāng)親們總會于聲色間露出驕傲的神情:“咱這小地方,可出了個大干部……”這“大干部”說的就是姬慶生。姬慶生,多么吉祥的名字!可是在他呱呱墜地時,帶給這個家庭更多的不是喜慶,卻是憂愁。肺氣腫剝奪了父親的勞動能力,一個上有老、下有小、多子女之家的全部衣食,都維系在矮小而枯瘦的母親一人肩頭。
窮則思變。被貧困和疾病壓迫得難以喘息的父母,卻愈加砸實了一個樸素的希望:再窮再苦,也要供孩子讀書!
慶生上學了。學堂是一間比家略大點的平房:矮墻泥蓋,漏風滴雨;嚴冬哈氣成霜,酷暑汗水淋漓;初小四個年級擠在一起,復式教學。盡管如此,慶生卻很滿足。而稍稍鼓動著他不肯安于現(xiàn)狀的只是饑餓。饑餓像一個沉重的影子,執(zhí)拗地拖拽著慶生發(fā)育的腳步,使他10歲的年齡看上去似乎只有七八歲。因為個子太小,當同學們歡天喜地舉著書包、趟過村東那道河去鄰村讀高小時,慶生卻以優(yōu)異的成績留級了。原因很令人傷感,因為他無法越過在別人只是齊腰,而在他卻是近乎“滅頂之災”的那道河。
轉年,慶生掉頭向東,去另一個村莊完成了他當時最大的心愿一讀高小。這條求學的小路盡管有五六里,但它沒有河,只有一道不高的河堤。一天放學的路上,慶生和大他5歲的女同學同行。似乎為證明他瘦小的身軀并不乏男子漢的力量,慶生試圖奮力躍上那道河堤。然而,就在他運足了底氣準備一躍騰空的剎那,身體卻像被割斷了根莖的高梁秸一般,晃了晃便無聲地倒下了。后來,是那位女同學把慶生背回了家。在吞下了鄰居端來的一碗高梁米水飯后,慶生像被仍進水缸的魚,“撲楞”一下翻身下地,好人一般跳到園子里玩去了。
1952年,全班最瘦小的慶生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公主屯中學。對慶生來說,這是一所何等堂皇的學校哇!成排的平房,紅磚綠瓦;平整的操場,沙土鋪地;上下課鈴聲的清脆,遠非哨聲所能比擬;而課堂上全體學生手捧一樣的教科書,再也見不到“兩級”或“四級”的復式教學。3年時間,慶生像一個趕海的孩子,不知疲倦地拾取著五彩的貝殼,滿載而去。
別夢依稀,往事如煙。姬慶生慨然一笑,仿佛從久遠的回憶中掙脫出來:“那時,農村的孩子讀書太難了,農村的教育發(fā)展太難了。自從有了儀務教育法》后,情況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我們切切不能忘記,基礎教育的大頭在農村,普九工作的重點在農村。近幾年,農村學生輟學率反彈,主要原因是什么?我看還是那三條:念不起,學不會,用不上。所以,必須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只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輟學的傾向才會得到徹底扭轉……”
是的,多年來,姬慶生確確實實對農村的基礎教育“偏打一錘”,格外青睞。特別是在“控輟”工作中,他更是極具超前意識地提出了“以法治教,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16字方針,并設置出“控輟”的“四道防線”……看到記者靜靜地聽著,停止了記錄,姬慶生猛然“剎車”:“你看,說好了不談工作,我怎么又繞回來啦!
“三句話不離本行”。這就是姬慶生。
人和萬事興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于真實、誠意和友善。
——富蘭克林
1996年,辛勞一生的老父老母先后溘然瞑目。父母之恩豈是“養(yǎng)育”二字能以言表?姬慶生滿懷深情地親書祭文,請工匠鐫刻于墓碑之上:父母一生,清貧勤儉;助人解困,與人為善;寧苦自身,心系兒女;父母之恩,永記心間。
跪拜于父母墓前,姬慶生悲從中來,清淚長流。依稀間,他恍忽回到了那遙遠的小村莊。那時,盡管病魔纏身,可父親仁義敦厚、重信守誠,加上念過兩年半的私塾,口筆相應,在前村后屯常為人調解糾紛、主持公道,因而深受鄉(xiāng)親們的敬重。母親生性善良、樂于助人,盡管家中一貧如洗,但如有乞討上門的,就算是明日斷炊,也不忍讓人空缽而歸。家風傳承,耳濡目染,先輩的秉性和為人就像泥土氣息一樣,無聲無形地融入姬慶生童稚的心靈。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做人就當如此。19歲,在告別鄉(xiāng)親,走進都市的時候,在姬慶生土里土氣的外表中,跳動著一顆淳樸而友善的心。
姬慶生,1958年考入遼寧大學,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被選舉為學生黨支部書記,1963年畢業(yè)被分配到遼寧省實驗中學,1964年當選學校團委書記,1965年被確定為學校后備干部,時年僅26歲。一帆風順,前途無量!一個從農家院走出的孩子,有何過人之處?學生們說:“4個字:良師益友。”老師們說:“6個字:能說能寫能干?!比绻C合師生們的評價,那就是8個字:年輕有為,德才兼?zhèn)洹H欢?,“德才兼?zhèn)洹眳s不是幸運的代名詞,姬慶生很快便湮沒于政治斗爭的旋流之中。
1966年,“文革”的狂潮迅猛驟至,寧靜的校園一夜之間變得沸騰而喧鬧?!霸旆磁伞眰兠舾械夭煊X到:要取得“奪權”斗爭的決定性勝利,尚需要一個“臥底”式的人物。而這個人物就是姬慶生。姬慶生根紅苗正,是天然的革命派;姬慶生屬領導班子成員,最掌握“走資派”的黑幕。有了姬慶生的“反戈一擊”,實驗中學的階級斗爭蓋子就一定能揭開!
姬慶生茫然了。朝夕相處的領導怎么突然成了“牛鬼蛇神”?工作上的分歧意見怎么扯得上“階級斗爭”?難道造反就是打砸搶?難道革命就是斗批改?不揭發(fā),不檢舉,不參與!姬慶生的三緘其口激怒了造反派。一時間,“保皇派”、“中庸之道”、“修正主義衛(wèi)道士”等一連串令人心驚肉跳的罪名,劈頭蓋臉地向他砸來。姬慶生沒有政治家的遠見,他無法預測運動的走向;但姬慶生卻有著做人的準則——歪曲事實、落井下石的事,不干!在十年動亂之中,年輕的姬慶生沒有帶過紅袖標,只參加過一個組織,那就是“復課鬧革命。
1978年,姬慶生被任命為實驗中學副校長,1984年,姬慶生又被任命為實驗中學校長。十幾年來,姬慶生以他不記前嫌、博大寬容的心胸,包容著以往的一切。歷史在進步,只有向前看,才能攜手共創(chuàng)實驗中學美好的未來!
“人的眼睛應當是過濾的,不要總盯著別人的缺點。人的耳朵應當是降壓的,不要聽風就是雨。其實,人與人之間究竟有什么根本的沖突?幾乎沒有,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要你是無私的,友善的,真誠的,人們或早或晚都會接受的。所以,我寧可把別人一般的毛病看做是個性,用人所長,避人所短?!奔c生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實驗中學這個“文革”重災戶,正是在姬慶生的領導下,凝聚起“團結、愛校、拼搏、奉獻”的“實驗精神”,堅持改革,立足實驗,群策群力,爭創(chuàng)一流,并于80年代初提出了“五育德、智、體、美、勞)打基礎,五能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求發(fā)展,培養(yǎng)特長育人才”的先進的教育指導思想。通過第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完成,實驗中學雄偉地跨進了“文革”后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與人為善,待人以誠一這就是姬慶生抱定的處世信條。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或許遠比“思想水平”、“領導藝術”、“工作方法”等要實在得多,管用得多。對此,姬慶生篤信不疑。
憐子如何不丈夫
多給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囿于別人的思想;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少讓別人替他們做事。
——盧梭
姬慶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海外,一個是國家機關干部?;叵肫鸶赣H的愛,他們一致認為那是一種不同于母親呵護的愛,是一種可以上升為理性很強、了望很遠的指導與關注。
記得一天放學后,弟弟進門就報喜:“今天在周會上,校長表揚我了!“表揚你?那我怎么沒聽到?”哥哥這話當真?!霸趺礇]聽到?校長不是明明說,對xxx等做好事的同學提出表揚嗎?我就在那等里啦……”姬慶生聽后忍俊不禁,頜首贊同。
又有一天,同上小學的兩個兒子結伴歸來。弟弟一進門便放開嗓門:“咱班今天選干部,老師問誰在抗大學前班)當過班長?我舉手……”正在放下書包的哥哥轉過臉來,“嘿!你什么時候當過班長呀?”語調顯然有些不屑??傻艿芤琅f底氣十足:“那一次,班長有病沒來,我當了一天的代理班長……”這一次,姬慶生不但開懷大笑,并且大加贊許:好!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不是嗎?純真無邪的兒童有這樣的自信和勇氣,才能生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然而事實上,我們的教育為孩子設定了太多的框框,使我們的孩子長期處于一種謹小慎微、惟恐出錯、瞻前顧后、循規(guī)蹈矩的成長模式中,怎么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性人才?
說起教育子女,姬慶生提出了三點主張:一是要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二是要提倡自主發(fā)展,三是不搞特殊化。
兒子讀初二時,要選修英語或俄語,姬慶生說:“爸爸尊重你的選擇
兒子讀高二時,要選擇文科班或理科班,姬慶生說:“爸爸尊重你的意……”
兒子高考報志愿時,姬慶生說:這一次我可得參與意見。原來,高考前夕,北京國際關系學院來實驗中學選拔3名推薦生,兒子名列其中。那一年按照規(guī)定,在公布高考成績后填報志愿,而兒子的高考成績可以選擇國內任何一所大學。于是,兒子和另一位推薦生打算選報更好的大學,此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可姬慶生認為盡管不受什么法定約束,但處事要守信有誠。那位推薦生改報是他的自由,但兒子不能。如果校長的兒子這樣做了,今后各大院校還怎么相信實驗中學的推薦?
如今,兩個兒子都立業(yè)成家了。他們再也不必關上門,擠在一個被窩里悄悄議論父親,他們早已取得了與父親較腕力的絕對制勝權。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覺得父親的高大了。在兒子心目中,看似單薄的父親卻有著鐵一樣的意志。一天下午,父親被一輛橫沖而來的汽車撞出好遠,小臂骨折??傻诙烨宄浚赣H就挎著打著石膏、上了夾板的胳膊,和往常一樣趕到學校,和學生一道出早操了。
1998年5月的一天,父親感到嗓子不適,順路去了醫(yī)院。經檢查,醫(yī)生愀然變色:“你不能動,你的病很重,必須立即住院……”父親的病叫“會厭炎”,病情嚴重時可在極短時間內令人窒息,大意不得?!扒靶┨欤陀羞@樣一個患者,因誤診死在剛剛走出醫(yī)院的路上?!贬t(yī)生警告說。父親聽后沉吟良久:全省第四個農村“普九”工作現(xiàn)場會明天召開,有關的工作要在會,上布置,許多工作思路要在會上交流,那是萬萬缺席不得的呀!幾番爭執(zhí),還是醫(yī)生做出了讓步:由姬慶生本人寫出“保證書”,保證發(fā)生事故責任自負。當天下午,父親便在一位醫(yī)護人員陪同下驅車上路。經過5個小時的顛簸,當晚一到朝陽,父親立即被送往醫(yī)院輸液。第二天早晨,父親按時走進會場。事后,醫(yī)護人員告訴父親:手術刀都準備好了,一旦發(fā)病,只好切開喉管……
大兒子小濤說:父親的長處很多,但最讓我們信服的,是父親在一校之長的位置上,竟能贏得那么多同學真誠的敬愛。同學們是那樣渴望傾聽父親那充滿哲理、深刻精辟的演講,是那么樂于和父親討論學習的心得和生活的感受。一般說,孩子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崇拜父親,而兩者又好比天平的兩端,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崇拜之情會一天天低落。而我們卻剛好相反,我們越來越理解父親,越來越敬佩父親了。如果可能,我們真想像歌中唱的那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祥和的“大后方”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天然的基層細胞,人類美好的生活在這里實現(xiàn),人類勝利的力量在這里滋長。
——馬卡連柯
1991年,姬慶生升任遼寧省教委副主任。
1998年,姬慶生任遼寧省教委主任督學。
在位10年時間,作為主管全省基礎教育的教委副主任,姬慶生以自己勤奮的工作,和同志們一起使遼寧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厚重的業(yè)績。同時,他還用敏銳而深刻的思想和樸素而精準的語言,為人們積累著豐富的教育理念。他將素質教育定位為“一項以政府行為為主導,以社會環(huán)境為依托,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為主力軍,以教育教學為主渠道的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他提出德育工作要“堅持方向性,強調基礎性,注重實效性”,必須“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無人不抓”的德育“場”論;他堅持中考改革的指導原則:必須把對平時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為第一原則;他概括出教師培訓工作的“四個為主”……總而言之,在他主抓的每一個工作領域,都不乏先進思想的建樹。
人們常說,在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話用在姬慶生身。上,一點也不夸張。在姬慶生的背后,果然有著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夫人是老資格嘍……”話題才開,姬慶生便似“心有千千結”,感慨不已。夫人劉玉珍,大連姑娘,自小品學兼優(yōu),由初中保送高中,由高中保送大學,在大學里任團支部書記。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女性,為了撫養(yǎng)孩子,為了支持丈夫,甘愿自己平凡,一生不悔。
“夫人屬牛,也真像頭老黃牛。
1994年我們分了套房子,誰會相信她竟能自己刷墻圍、鋪地板、釘沙發(fā)?搬家那天,我一大早就去撫順開會,晚上回來就踏進了新居。望著已給我擺放端正的寫字臺,這心里真是既興奮又慚愧……家,是我的大后方,后方穩(wěn)定,前方才能打勝仗嘛。
姬慶生“后方”總能波瀾不驚?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轉化矛盾卻要靠主觀的能力一說到這兒,姬慶生露出得意的一笑。不錯,他們夫妻間很少有摩擦,一旦有了摩擦,姬慶生總能適時叫停,搶先致歉。有時當面不靈,就撥打電話,不信春風喚不回!言至此,姬慶生正色道:“夫妻之間要切忌企圖互相改造,理解與寬容是最好的調和劑,求大同,存小異,同志關系如此,夫妻關系也是如此?。?/p>
婆媳關系不睦已是多數(shù)家庭的“頑癥”。對此,姬慶生提出一個“原則”:允許兒子懶,就允許兒媳懶。何以如此?因為幾乎所有的公婆都表示愿意把媳婦當女兒待,可真能做到的卻不多。試想,兒子睡懶覺,爹媽不煩;兒媳睡懶覺,公婆就可能心懷不悅。這就是心口不一,厚此薄彼。要想讓兒媳真把公婆當?shù)鶍?,那得公婆真把兒媳當女兒。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姬慶生夫婦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得兒子一家3口在這里一住多年,樂不思蜀。
淡泊名利,心胸豁達,是姬慶生處世的操守?!吧钯|量的高低,不在于金錢的多少,也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衡量起來有四條標準”,說著,姬慶生張開五指,認真地依次數(shù)說:“要有舒心的工作環(huán)境,要有和睦的家庭,要有知心的朋友,要有健康的身體。
不會吸煙,不會喝酒,不會打麻將,不會跳舞一這令人搖頭的“四不會”并未使姬慶生的生活失色。相反,他的“平生三好”卻讓他的生活充實而滿足:一好讀書,但凡有閑暇,常以讀書為樂;二好運動,每日晨起鍛煉,必做“五項全能”——跑步、壓腿、撞背、跳繩、引體向上,是他堅持數(shù)年的項目;三好思考,因為思考不僅使人快樂,而且還會使人聰慧、深刻。
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夏日,姬慶生領著小孫子卓卓到帶狀公園。但見芳草萋萋,水波粼粼,姬慶生不禁頓生雅興:“多美的景色呀!卓卓,咱們做首詩好嗎?”原本是戲言,誰料卓卓真的站定下來做冥思狀。不一會兒,說出四句讓爺爺吃驚不小的“兒童詩”:“小河流流,小雨下下,小草青青,小路彎彎?!币雇恚c生把這件趣事寫進了卓卓的成長日記》。一個不滿5歲的孩子能說出這幾句話,這足以證明:語言的能力是在占有豐富的感知材料后,并在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大量語言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然而,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忽視這個基礎,而過多地注重寫字、解詞,甚至過早地講授語法,這顯然違背教育規(guī)律。六七歲的一年級學生正處于識字的最佳期,而教材只要求識360個字,顯然是坐失良機。遼寧省“韻語識字”教學改革證明:一年級學生可以輕松地識字2000多個。這樣的成功經驗應當進一步論證、完善、推廣……時近午夜,困意悄然襲來。姬慶生熄燈睡下,不覺啞然失笑:這個小孫子,害得我少睡半宿覺。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2000年初,姬慶生從省教育廳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然而,他在近40年里所傾注的辛勤勞動已永久地鑄入了遼寧教育發(fā)展的基石。在遼寧基礎教育這塊熱土上,他始終耕耘不輟。當教師,當班主任,當團委書記,當教導主任,當副校長,當校長,當省教委副主……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是全情投入。他太熱愛教育了,回首往事,最讓他感到欣慰和滿足的,是他把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無私地奉獻給了遼寧的基礎教育事業(yè),且無怨無悔。在姬慶生眼里,事業(yè)與工作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剝離的部分。如今,擔任了省教育廳主任督學、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的姬慶生,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要繼續(xù)對他所鐘愛的教育事業(yè),給予熱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