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巖山
周末去看朋友,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聊了一通天,卻不見朋友臉上有興奮之色。心里正納悶,朋友之妻端出一杯濃濃的飄著藥味的沖劑放在朋友面前的茶幾上,面帶慍色地說:喝吧,看你這病,年輕輕的,讓人愁死了!
仔細一打聽,才得知朋友這兩周來正為他的肩背疼痛發(fā)愁。明顯的起因是落枕,接著便覺輕微眩暈,還有一點兒欲吐之感。病在身上,愁在心里,臉上哪兒能有好氣色呢!
詢問了病史,才知道朋友的病根有一些年頭了。二十多歲時,他就有一點頭暈的感覺。那時醫(yī)生看他面色恍白,以為是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低血壓、低血糖,遂囑他喝一些糖水、吃一些藥片。他那時青春年少,一心猛讀天下書,根本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不用說大運動量的活動,連一般性的散步與空手體操,他也視為耽誤時間。時久天長,他發(fā)現肩部肌肉有酸脹感,尤其是受風寒后舉手有些困難。他只把這些癥狀當做是感冒的后遺癥,仍不注意調理。有一年夏天,他光了膀子在風口上數小時不挪地夜讀。這平生最暢快的一次夜讀卻導致了一次病痛大發(fā)作。他買了電腦后學起來心思專注、不看時間,以至于昏頭昏腦,眠食不寧,險些讓太太把電腦當情敵給扔了出去。他常端坐在電腦桌前不下來,硬把個壯壯實實的身子骨兒給折騰壞了。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仍然沒采取相應的鍛煉措施。
他起先是稍微勞累點之后就極易落枕,左顧右盼做不到了。再后來舉手困難,仰視藍天也不是易事了。更要命的是不時襲來一陣眩暈,讓他找不著東西南北。小青年頓時成了步履艱難的老頭,叫人如何不傷心。到此時,倚床夜讀的快樂沒有了,平躺著還有天旋地轉之感;快步如風的意氣沒有了,小心謹慎還怕跌了跤;手觸鍵盤,文思泉涌的情形沒有了,腦子里總有種缺血的空白感:更不用說彈鋼琴了,就是看琴譜也昏頭花眼,不見五線譜,但見亂豆芽了。
醫(yī)生給他來了個全面的分析:先天不足,后天失調,營養(yǎng)缺乏,脾胃虛弱。肌體受累經年,生活習慣不良,幾下里外夾攻,也算是破船遇上頂頭風,積勞成疾了吧!最可怕的是已出現了頸椎病之中的椎動脈型癥狀,影響了腦部供血。按說在這個年齡段不應當發(fā)展到此地步,實在是朋友的不良生活習慣讓身體無可忍讓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除了安心靜養(yǎng)外,醫(yī)生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每一條措施都是針對著朋友的不良之處來的:一,不要著急,做事要平穩(wěn),避免心理緊張。二,從改善脾胃功能入手,強身健體,這是治本之方。三,做徒手體操,活動上肢、頸部及腰背部,以強化肌肉功能。四,以藥物(如頸復康之類)緩解腦供血不足之眩暈癥狀。輔助方法是以米醋熱敷患處,緩解僵直之痛苦。
朋友苦著臉喝完了那杯沖劑,長嘆一聲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幸虧發(fā)現得還算早。但愿讀者諸君能以朋友的教訓為戒,早日遠離病痛的折磨。人生長著呢,抽出點時間鍛煉,一點兒也不虧的。小洞不補,大洞才要吃苦呢!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