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黃?毓口述 吳嘉玲整理
原來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他帶有天賦的資質(zhì)、天生的氣質(zhì),因此孩子并不是完全可塑造的。學前教育雖然重要,卻必須適合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特別需要。
當產(chǎn)房內(nèi)傳出第一聲嬰兒的哭聲,父母十個月來緊張、焦慮的心情終于卸下,但隨之而來的,除了興奮與喜悅之外,還有一連串的疑惑與不安。面對市面上大量充斥的零歲教育、育兒方針,究竟哪些說法才是正確的呢?父母的角色又應當如何去扮演呢?
有人說自我概念與自我接納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也有人說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取決于父母對待的方式,更有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哪種觀念才是對的?什么樣的教養(yǎng)方式才能培育優(yōu)秀寶寶?
10多年前的兒童教育很強調(diào)"3歲定終生",許多人作了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智力在6歲前便已發(fā)展了90%,因此學前教育的理論開始受重視,然而后來卻導致了零歲教育的泛濫,卻是始料所未及的。
美國這些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以前錯誤的假設--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涂上什么色彩與圖案,他就呈現(xiàn)你所繪制的東西。這項發(fā)現(xiàn)震驚了所有的兒童教育學者。原來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他帶有天賦的資質(zhì)、天生的氣質(zhì),因此孩子并不是完全可塑造的。
那么對于學齡前的兒童,父母究竟要給他什么呢?如何才能恰當?shù)嘏闼哌^一段漫漫成長路?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關鍵期所展現(xiàn)的特性,及他特別的需要。
媽媽,我需要你--信任感的建立(0歲~1歲)
這段時期的嬰兒,特別要建立的是對外界的信任感。雖然他還不能清楚表達他的意思,但在他的哭聲及肢體語言中都傳達著不同的需要:是餓了?尿布濕了?撒嬌?或是不舒服?這時就需要一個熟悉的照顧者,能立刻知道并滿足他的需要。如果照顧他的人經(jīng)常在更換,孩子會有不安全感,不容易和外界建立穩(wěn)定的關系。這對他將來的人格發(fā)展、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伸出小手,探索世界--給他安全的環(huán)境(1歲~3歲)
會坐、會爬、會走路了,活動性強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性,父母小心謹慎的保護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保護過度了,使孩子失去了活潑主動的探索,他就會漸漸地退縮,產(chǎn)生畏縮的性格,據(jù)統(tǒng)計,排行中的老大常會有這種個性,這是因為年輕的父母對第一個孩子較緊張,孩子受到太多限制,經(jīng)常沒有被允許去嘗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探索的勇氣。
其實孩子是可以由經(jīng)驗中去學習的,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什么事都要嘗試兩次才肯相信,手摸插座被電了一次不信邪,非要電兩次才會放棄。所以與其限制孩子行動,不如給他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
美國以前曾舉辦一個兒童安全的展覽,全場中將所有的物品都按比例放大,目的是讓大人能以小孩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事物,這時父母才會驚覺原來孩子的周圍充滿了這么多對他帶有威脅性的物品。
不在你的影子里--說"不"的年齡(3歲~6歲)
孩子上幼兒園了,父母看見他的時間有時甚至比老師更少,這時對老師的選擇就很重要了。有的老師很會教、很會管,但真正好的老師,是能夠懂得陪孩子玩,在游戲中教導孩子玩的安全、玩的規(guī)則,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最起碼也要能提供給孩子玩的環(huán)境、玩的空間。
這時期的孩子最喜歡說"不",常喜歡和父母唱反調(diào),其實他說"不",并不表示"不要",是表示我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在你的影子里。有些父母聽見孩子說"不",就很緊張,以為孩子學壞、不乖了。其實這只是這個階段的特性,并且是孩子發(fā)展中很重要的時期,因為他正在發(fā)展他的社會化,因此對于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父母的態(tài)度是要對他說"要",然后解釋為什么要,給他對的社會回應,教他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
這個年齡也是孩子建立"進取心"的時期,因此非常好動、非常頑皮,但父母若認為孩子的行為常給他們帶來麻煩,而去制止,使他該有的沒有得到,他便容易轉(zhuǎn)而產(chǎn)生其他的要求;或者長大后變得貪婪,這基本上都是因為孩童時代在發(fā)展關鍵期的需要未被滿足。
自然地做你自己
以上所談的是孩子0歲~6歲,不同階段的特性發(fā)展,父母若能細心培育,對于孩子的整合人格,自然有好的影響,但若已經(jīng)錯過,也毋須太內(nèi)疚,因為孩子并不是生產(chǎn)線上的物品,品質(zhì)不能統(tǒng)一制造,最重要的還是父母體貼細心的愛與關懷。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摯愛,孩子是能體會和感受到的。
其實父母也是人,除了扮演父母的角色,還有工作、生活及各種人際關系的調(diào)整,因此不需讓自己太緊張,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自然地做你自己吧!其實,一個真正快樂、自信、自在的父母,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