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曙麗
街上,兒子手拿兩根肉串,啃得滿嘴流油,他不會對旁邊的老媽說“你也吃一串,”他不會說,沒人教他。
麥當勞里,當媽的坐著,桌上一大堆,兒女就能吃下去,旁若無人。
有小女吵著要買雪糕,一買兩根,怕她吃得太冷,老媽咬掉一口,女兒竟拉下臉,把雪糕扔了:“你嘴臭!”
一個公眾場合,有個女局長如是感慨——
“前天休息,想跟女兒說說話,我一句來她一句去,沒一句搭得上,總戧著。我一直太忙,平時別說跟女兒說話,見面也少,后來,她連買衣服都叫上她爹,不叫我,她上大學了,我都不知道她什么時候來的月事,現(xiàn)在,想要彌補,來不及了。我以為能處理好所有關系,沒想到連這最身邊的關系也沒處理好呵!”
時間少的,沒時間來養(yǎng)孝子;鈔票少的,卻拿所有的錢去養(yǎng)了孝子……
春節(jié)里,帶女兒去二哥家,路上叮囑她:不要與姐妹爭,要當個好孩子;不要使性子,要有素質,“七要七不要”,噢?
她滿口應承。
圓桌才搬上,熱熱鬧鬧大家舉箸要吃,她提出要看《大話西游》,“吃這頓飯不能看電視,”我說,她立即“翻毛腔”,又哭又不吃,氣氛全部被她壞掉。
是晚,還拒絕回家,臨出門,丟下一句:“我不是沒地方去!”竟頭也不回地跟了她姨,走了。
3天后她回家,擺出一副凜然之態(tài),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樣子,我卻不知所措:如何處理?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女兒高一,16歲。6歲時,她全然一個小跟屁蟲,16歲就揚言不回家;26歲會怎么樣?36歲呢?
突然想起女局長的話來,那一字一字的,像長了刺,全扎進心里,拔不出來。
你也沒處理好與女兒的關系!
老媽與孩子都沒搞好關系:對誰都挺好的孩子,都沖老媽你發(fā)脾氣使性子,不管你如何難堪如何傷心,他想怎么出她洋相就怎么出她洋相;對誰都無所謂的老媽,唯對孩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怎么使性子你怎么忍受,而老媽再傷心痛苦,為兒作女的竟然熟視無睹,甚至,幸災樂禍。
有個校長朋友說,他教的一個英語成績極棒的學生突然開了個“紅燈”,問他,說:“我媽一天到晚拿我的成績四處炫耀,我就是要讓她難過!”
聽見這樣的話,當媽的不昏過去?!
怪誰?
我們這群老媽,可以沒想到兒女是個關系,是要認真處理的關系——
小人剛學會走路,他跌跌撞撞撲你的懷,你張開雙臂要迎,他突然揚起小手,“啪”地,扇你一巴掌,你猝不及防,回過神來,竟笑了:瞧這小人兒,會打人了;你注意沒有,他打你,不打別人。
來人了,你說,寶貝,叫阿姨,小人“噗”地唾了一口,你堅持叫他叫,他們就不叫,你又笑了,這小人還真有個性;你就沒注意,他在學校敢不叫老師?
下班回來,你累得直不起腰,說,媽剛收拾好,你不要再扔東西了,他卻扔得更起勁兒,你生氣了,揚手要打卻半路縮回,你只會生氣,只知道打孩子不對,卻沒注意,他把你當狗屎。你或嬌他寵他,或沒時間管他,任憑他不把你當回事。一把屎一把屎把他養(yǎng)大,你指望他出息,他卻一句話也不聽你的。要知道,他就是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也不會為你遮蔭擋涼。你也有道理:做母親的,還計較兒女?兒女是身上掉下來的,關系是流在血里的,天然的,你無所謂。
非要兒女朝你心窩里捅刀,往你傷口里撒鹽,才覺悟:我怎么把他養(yǎng)得如此喪心喪肺?就像那位女局長,想到,卻來不及了!
我們一向在意夫妻關系,老公有一點兒不在意你,就呼天搶地,就捶胸頓足,就離家離婚;我們從不在意母子關系,孰料,夫妻關系處理得再好,母子關系不好,家庭幸福之桶吊起來的,仍是一桶臟水!
該討論母親與孩子的關系了。
不管怎樣,結論只有一個:你待孩子好,應該,孩子待你不好,活該!那么老媽的面前只有一條出路,得讓孩子待你好,不管他出息還是沒出息,他首先必得尊重母親,孝敬母親,善待母親,贍養(yǎng)母親。
不能讓孩子把你當狗屎,不能讓生活罵“活該”,我們要端正態(tài)度,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系。
(李惠摘自《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