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翔
美國自稱是個法制國家,但是聽到的一些案例,倒有點像我們這里的“段子”,除了好玩兒,還有點兒匪夷所思。
比如說,我在洛杉磯的時候,聽人說起最近的一場官司。說是有一個老太太,買了一打雪茄,然后又到保險公司保了火險。等到抽完第12支雪茄,就去向保險公司索要火險賠償金。保險公司當(dāng)然不同意,然后雙方就對簿公堂。法官也傻了,說怎么就是火災(zāi)了呢?老太太的律師就問,雪茄是不是被火點著的?法官說那當(dāng)然。律師就說,那不行了嗎,火災(zāi)。反訴什么呢?反訴老太太犯了縱火罪,點了12支雪茄,就是犯了12次縱火罪。官司的結(jié)果怎樣,不得而知,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老美的一種幽默,找個樂子。
有個朋友倒是真打過一場官司,而且贏了。朋友那時還在紐約上學(xué),有一天推著自行車過馬路,走到一半,人行標(biāo)志的燈開始閃了。有輛車可能啟動得快了一些,一下子就把他撞倒在地。朋友躺在地上,心里就樂了,想,今年的學(xué)費算是有著落了。朋友聽見路邊一陣忙亂,警笛亂響,然后就有人把他送到醫(yī)院。美國的醫(yī)院也有馬虎的時候,隨便摸摸,該沒什么大事。這時朋友的律師來了,拉著醫(yī)生咬了一陣耳朵,醫(yī)生就說,重新檢查。然后住院,亂拍片子,開好藥。這邊律師就開始忙了。大家都樂,律師有錢賺了,醫(yī)院反正有人掏醫(yī)藥費,朋友說關(guān)鍵在于肇事者是個富人,如果是個流浪漢,鬼才理你。官司最后是贏了。美國的法律倒是養(yǎng)活了不少人,尤其是律師,個個腦滿腸肥。
不過,凡事有個法律管著,畢竟是不錯的。我在美國過馬路,原還有點膽戰(zhàn)心驚,聽了朋友的故事,就有點兒膽壯了。后來發(fā)現(xiàn),在美國還真是車怕人。尤其是車拐彎,速度慢慢的。當(dāng)然你別闖紅燈,闖紅燈軋死了活該。這時候,法律保護車主。
近來中國報紙上也曾有報道,說什么什么人在某個外資公司撞了面什么玻璃門,受傷了,然后打官司索要賠償,當(dāng)然也勝訴了。老外不得不賠了幾萬塊錢。但是很不高興。我就想,惱什么呢?在你們本國,你不照樣敗訴,賠的肯定還不止這個數(shù)。倘要真和國際接軌,這個軌得接一接。不能老是顯著中國人的命就不值錢,跟打發(fā)叫化子似的,賠幾個銅板就拉倒。
咱們這里常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際上老外也一樣。在紐約逛街,逛累了,就買幾瓶啤酒,往街心花園一坐,一個朋友拿起啤酒就喝。這時,在美國的朋友就攔住了,說不行,這里的法律不準(zhǔn)在公眾場所酗酒。朋友到美國很遵紀(jì)守法,說那行,就不喝吧。美國朋友拿出個紙袋,套住酒瓶,說這樣喝行。我們看著就傻了。美國朋友說酒瓶給紙袋套住,別人就看不出里面是什么,這就不算是在公開場所酗酒,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在喝什么,就不能干涉,美國法律保護個人的隱私,懂不?我們還是不懂,覺得跟繞口令似的。但是環(huán)顧左右,真有老外拿著紙袋套住的瓶兒在喝什么,就大笑,說干嗎要弄懂呢?咱們也不打算一輩子在美國呆著。別人咋干咱咋干,這一點,會。 (吳非摘自《東方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