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祥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都想活得長久一些。怎樣才能長壽?大家都在探討這個課題。我認為讀書也是一條長壽之道,而且簡便可行。
美國人壽保險公司對數百名年逾百歲的老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讀書人占長壽者的絕大多數。我國有關資料也表明,古今著名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要遠遠超過其他職業(yè)的平均壽命。我國著名的知識界人士,如巴金、冰心、錢鐘書、蘇步青、臧克家等,早已進入耄耋高齡,正向“百歲老人”進軍。
讀書人為什么能長壽?
首先,讀書人在書海的邀游中,獲得了大量知識,掌握了科學道理,能使自己的思維和行動順應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收到趨利避害的效用。南京八一醫(yī)院腫瘤科馬主任,患癌癥10多年,至今身體很好,被選為癌癥病人康復協(xié)會主席,經常給癌癥病人傳授抗癌知識。馬主任之所以能戰(zhàn)勝癌魔,就是因為了解癌癥發(fā)生的前因后果,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治療措施。世界衛(wèi)生組織監(jiān)測中心公布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肝炎、糖尿病、結核病、腦血管病、冠心病等常見和多發(fā)病的死亡率,與患者的文化素質適成反比。文化程度越高,患這些病后的死亡率越低。長壽的可能性越大。這是因為他們能運用科學知識,加強自我保護。
讀書能明察事理,陶冶性情,開拓胸懷,善待人生。讀書明理的人,不存非分之想,也不必仰人鼻息。他們篤信職務有高低,人格卻平等,站著一般高,躺著一樣長。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多年宦海浮沉,一生漂泊不定,卻以古稀之年謝世。那時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他能活到74歲,已是奇跡了。究其長壽奧秘,與他一生樂天知命有關。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幾次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但他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并聲明說:“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zhàn),直至戰(zhàn)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投降?!彼θ苏f:“荀無他故,必活百年。”后來他果然活到101歲,活出了人生的大境界和高品位。
讀書能淡泊名利,保持平和的心境。讀書人不屑孜孜為利,更不屑取非義之財;寧肯安貧樂道,保持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著名詩人臧克家,現已92歲高齡,身體非常健康。人們請他談養(yǎng)生經驗,他只說了一句話:“淡泊名利,保持心境平和”。他認為“心境靜時身亦靜”。一般人心境不佳,往往是由于希冀得到的東西未能如愿,以致心理失衡,久之則損害健康。臧老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幾十年來,他歷經坎坷,也曾面對過輝煌。但他都能做到泰然處之,寵辱不驚。問他如何進入如此佳境,他指指書本說:“是它指導我的?!背Q缘溃骸爸愠贰?,而常樂者往往健康長壽。
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本身具有調節(jié)感情、解除煩惱、淡化抑郁的功能。宋代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世傳杜詩能除病,此未必然。蓋其辭意典雅,讀之悅然,不覺沉疴去體也?!贝_實如此。試看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宛如一幅絢麗的圖畫,讀后令人賞心悅目??梢?,閱讀、欣賞名作中的清詞麗句,會感受到高雅藝術的無窮魅力,會喚起無限的生活情趣。同時書讀多了,頭腦充實了,偶爾嘗嘗舞文弄墨的滋味,涂抹一點文字,一旦在報刊上發(fā)表,又會獲得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喜悅?,F代醫(yī)學證明。適宜的精神刺激可調節(jié)人體血液循環(huán),強化體內新陳代謝的功能,從而加強人體的免疫力,使人少生病。
由此可以歸納出三句話:“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讀書不需要許多條件,能幫助你完善自己、祛病延年。實在是一條實惠方便、人人可行的長壽之道。
養(yǎng)生圖話
一夕不臥百日不復
譬臥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臥,百日不復。
——馬王堆漢墓帛醫(yī)書
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類十分重要的生理現象。
古人說:“眠食二者為養(yǎng)生之要”,把睡眠與飲食相提并論,看作養(yǎng)生的關鍵。的確,睡眠一直香甜的人,十之八九是健康長壽的。
人一旦有疲倦感,除非有特殊情況,應當馬上休息,最好是美美地睡上一覺。硬撐,強打精神,或長期用咖啡等提神,都會耗精傷神,不僅降低工作效率,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生理功能失調。所以民間有“一日不睡,十日不醒”的說法,實在是有道理的。
自古以來,各門各派的養(yǎng)生家都把充足的睡眠作為養(yǎng)生的重要手段,甚至把睡眠比喻作天然的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