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平
1996年秋,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11月,22名從全國招募確志愿者來到山西靜樂,啟動了作為試點的“靜樂項目”。
初到靜樂,22名志愿者都挺豪情萬丈的。
那一望無邊的黃土高坡,那一道道總也走不盡的溝溝峁峁,還有藍天下云一般游動的羊群,曠野里不時傳過來的粗獷豪放的靜樂民歌,都在他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幅完全不同于都市的景觀。這一切真的使他們很激動,他們都是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年輕人總是易于激動的,也總有一腔發(fā)散不完的浪漫情懷。
他們被分到8個點,基本上是在小學和中學當老師,學校大多很偏僻。赴各個點之前,他們被告知,每個月將在縣城集中一次,到縣城,就可以洗澡了。聽了這話,他們都有些發(fā)愣,不明白為什么非得到縣城才能洗澡。后來,他們看見當?shù)厝送浦?、趕著驢、翻好幾道坡拉水吃的情狀,才明白,每月一次到縣城集中洗澡,敢情已成了他們的節(jié)日。
他們很快就接受了這一事實。
伙食也很簡單。當?shù)剞r(nóng)民幾乎不吃綠葉蔬菜,一天三頓,頓頓土豆(當?shù)亟猩剿幍?。土豆絲,土豆片,土豆塊,吃來吃去,也就那么幾個花樣。其實,這比一個月只能洗一次澡要好對付多了。不過,分在辛村故宮希望小學的楊敏還是忍不住私底下問了幾個當?shù)剞r(nóng)民為什么不種蔬菜?!疤炖淠?”人家回答?!疤炫土朔N不種?”“也不種?!薄盀槭裁?”“俺這搭土不好呢!”楊敏還是不明白,能長出攸麥、山藥蛋的土地,怎么就長不出蔬菜呢?有時到村里走走,墻角邊、空地上,凈是些袖著手曬太陽的老老少少。當?shù)厝斯軙裉柦袝耜柶?。曬陽婆是人們一天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靜樂的太陽真就那么好?楊敏心里一個勁疑惑,“干點什么不好?總比什么都不干強吧!”
其實,大家都如楊敏一般疑惑。他們都讀過余秋雨的《抱愧山西》,知道山西曾有過百多年“富甲海內(nèi)”的歷史,這段歷史是由那些拋家別子、一身膽識“走西口”的山西漢子們寫出來的??扇缃裼橙胨麄冄酆煹?盡是些在高低不平的坡道上無所事事、游來蕩去的人?!爱?shù)刭Y源貧乏,他們?yōu)槭裁床荒芟裣容吥菢?走出這片黃土地呢?”大家都這么想。來自團中央青農(nóng)部的王樹生曾見過幾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子圍在一起,用羊骨玩“老虎捉羊”的游戲。“你們怎么不到外面打工?”他問。“怕呢!”一個姑娘回答?!芭率裁?”“怕被外面人騙呢!”……
“他們的先輩曾懷揣著幾張攸面餅,大踏步走向外面的世界,并最終走出了一段輝煌的歷史。今天,他們的心智和膽氣,怎么竟退化到如此地步?”在當天的日記里,王樹生寫下這樣的慨嘆。他突然明白,他在靜樂的一年時間,原非如他來之前想像的那么單純。在當好一名教師的同時,他和同伴們其實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也必須去做。
首先必須是一名好老師。志愿者們做到了。
來自山東的孫明會分在娘子神鄉(xiāng)中學。黃土高原的冬天奇冷,新來乍到,他怎么也侍弄不好炕邊上的那口火爐。晚上,炭火一滅,屋內(nèi)氣溫驟降。一冷一熱,沒幾天就病倒了。鄉(xiāng)里的醫(yī)生給他打點滴,這邊針頭剛拔下,那邊他夾著課本就進了教室?!皩W生們的基礎很差,再不抓緊就來不及了。你說什么?發(fā)燒?嗨,那算個什么病!誰沒個頭疼腦熱的……”
魯亞在段家寨中學,教兩個班數(shù)學。在學生們心里,魯亞大概是他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了。他能將那么枯燥的數(shù)學課講得生動、有趣;一個個呆板的定理、公式,從他嘴里講出來,就都有了鮮活、靈動的色彩。有一件事很能說明魯亞在學生們心中的分量。一所中學缺英語教師,靜樂團縣委有意請魯亞去執(zhí)教。那天,聽說魯亞要走,學生們將魯亞團團圍住,一個學生指著來接魯亞的團縣委書記,大聲說:“你要帶走我們的魯老師,你不是個好人!”可能是太過“群情激奮”了,魯亞終于留了下來。
與楊敏同在辛村的洪哲對自己的第一堂課印象極深。課上她問大家平時讀哪些課外書,學生們都搖頭,說不曾讀過。突然看見一個男生趴在桌子上翻一本書,洪哲過去一看,是一本沒有封皮、書頁早就卷成了一團的小冊子,隨手翻翻,里面全是些《三女婿慶壽》《王大膽》《賬房先生》之類的民間笑話。細問之下,才知這本小冊子已伴隨那男孩從小學進入初中,男孩一直精心保存著這冊“寶書”,輕易不愿示人……那一刻,洪哲的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創(chuàng)建“共青圖書室”的想法由此產(chǎn)生。她聯(lián)絡了楊敏、魯亞等人,一封封向外發(fā)信,請求那些接到信的單位和個人,為山里的孩子們捐點圖書?!啊目犊畬⒃诤⒆觽冐汃さ男奶飺纹鹨黄G蔭。請伸出您善良的雙手吧!”一封封發(fā)燙的信越過晉西北這片沉重的黃土地,飛向四面八方。后來,團中央機關為靜樂捐獻了大量的錢、物,辛村學校也得到了一份。經(jīng)洪哲提議,學校購買了一套廣播器材,由此誕生了靜樂縣第一個學校廣播站。洪哲自任主編,設計了許多鮮活、有趣的欄目,并在學生中挑選了十幾個小記者。課余時間,洪哲精心輔導他們?yōu)閺V播站撰稿。不久,《校園快訊》《小號角》《點點滴滴》這些小欄目,小記者們都能獨力操作完成了?!斑@些孩子勤奮、刻苦,求知欲特別強……只要借他們一雙翅膀,他們就能飛向藍天?!焙檎苷f。
王樹生在康家會中學教語文。從一篇《我的老師》的作文里,能明顯地感覺出他在學生心中所具有的偶像地位。學生們用最細致的筆觸描繪他的衣著、談吐和風度,并以充滿感情的語言,敘述他如何在課余時間為成績差的同學補課,如何爬山過坡做家訪,說他屋里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他燈下備課、批改作業(yè)的身影,又是怎樣地令他們感動不已……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的王老師實在已達到了“可歌可泣”的境界。不過,王樹生的教學,也確有獨到之處。因為,除了給予學生們文字方面的訓練,他還在開闊學生視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靜樂項目”在新聞界引起極大反響,一批批記者來了又去。他懇請每一個到康家會采訪的記者,給他的學生開一堂講座。他情辭懇切,使每一個記者都無法拒絕,只能精心準備一番,殺上講臺……
記者們作完講座就走了,卻將許多來不及解答的問題留給了王樹生。學生們常帶著聽講筆記,一撥撥來敲他的門,一個個問題,常常讓他窮于應答?!暗靥幐F鄉(xiāng)僻壤,孩子們太需要各種清新的思想和觀念的熏陶、沐浴了。事實上,開辦各類講座對于他們的影響已經(jīng)顯而易見。我剛來時,班里的學生普遍地怯于提問?,F(xiàn)在,情況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往往既深刻又尖銳。說真的,面對他們,我常會有士別三日的感慨。當然,更多的是欣喜。”王樹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