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暢銷書情報:
從《曾國藩》到《曾國藩家書》,南大校園早已興起了一股“曾國藩熱”。此書的魅力緣于一種深邃的人文、豐富的理性和鮮活的人物刻畫。
首先,曾國藩在歷史上是一個成功者的典型,作為仕者,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上,他是出仕漢者第一人,官爵顯赫。作為文人,他的晚年所為深深影響著國文的發(fā)展,其門生弟子近百年歷久不衰;作為封疆大吏,其齊家治國,其道德修養(yǎng),都為當世人側目。是耶,非耶,褒耶,貶耶,都將永載清史。正所謂一代重臣不可多得。而中國歷來是“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眾多學莘對其倍感興趣,作為對成功者的一種敬仰,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次,不論是《血祭》《野焚》,還是《黑雨》,從頭到尾體現(xiàn)出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亦感染了每一位讀者。曾國藩、左宗棠、陶澎、鏡海先生、王船山、羅澤南、李鴻章、薛福成,在清歷史上曾遍顯風流的代表人物,一個個躍然紙上。而作者唐浩明憑借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歷史的深刻把握,所塑造的獨特氛圍亦讓讀者著迷,令人深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魅力。
第三,無論是完整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還是細膩入微的具體事件刻畫,都入木三分。在這當中,最給讀者以影響的更有那字里行間悄悄撲面而來的道德洗禮和精神升華。與正面的品德說教相比,《曾國藩》對人的修養(yǎng)、道德的影響,是具有震撼力而異常深刻的。
除“曾國藩熱”外,《新大學人》《時間簡史》續(xù)編和《東方書林之旅》也相繼在南大校園走俏。
《新大學人》作者:王東華
此書從老一代大學人談起,貫穿這一歷史,精辟地論述了新一代大學人的風貌、特點和不足,分析了產(chǎn)生此代大學人的社會制度和教育制度本身,并以高瞻的眼光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全書到處體現(xiàn)著深刻的理性;顯然,王華東先生對新老大學生均有著精心的研究和透徹的了解,以一種全方位的認識,《新大學人》在繼承已有的理性思考方式的同時,對新一代大學人各方面都有自己獨具匠心的見解。如從社會制度、教育制度本身,從中西大學教育方式的比較,從利到弊,從根源到發(fā)展到現(xiàn)狀,都進行了辯證的分析,可以講,無論是理論、實例還是全書的體系,都令人耳目一新,“到處跳躍著思想火花”。
《時間簡史》續(xù)篇作者:史蒂芬·霍金(英)
此書作為《時間簡史》的姐妹篇,以一種報告文學的體裁介紹了當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歷程,從他的家人,他的同事的口中講述了霍金教授的神奇與普通,并以簡單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當代最前沿的黑洞理論。作為一所綜合性的、理科學生占60%的大學,眾多學子對《時間簡史》續(xù)篇有濃厚興趣不足為奇。我們可以看出:該書從內(nèi)容到形式是生動有趣的,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一種娓娓道來的態(tài)度,講述著當代最聰明的大腦、最深邃的思想,這本身就令人興奮,充滿了刺激。而對理科學生而言,因了解物理理論本身而欲了解科學家其人,其興趣也是顯而易見的。
《東方書林之旅》東方出版社
東方書林之旅是一段悠長、深邃、充滿現(xiàn)實意義的旅程。采桑子、清平樂、西江月等書系,處處的“處心積慮”,隨手拈來的精彩言詞與理論,具有逼人的“吸引力”,其中比較突出的:
《世紀晚鐘》(高小康著)寫當代文化與藝術趣味評述,貫徹始終一個主題:文化的蛻變是人類精神回歸式的上升、還是純粹的精神墮落?
《城市季風》(楊東平著)寫北京與上海的文化精神,作為商業(yè)文化、市民文化的大本營和知識分子精英文化中的中心,上海人和北京人,“海派文化”和“北京文化”涇渭分明。兩種文明、兩種城市人格的沖突嬗變,同樣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靈之舞》(鄧曉茫著)寫中西人格的表演性。這無疑觸動了一個最敏感的神經(jīng),作者顯然是把他們“一代人所經(jīng)歷、所感受、所思考的事情,用一種哲學的方式表達出來,并從親身體驗的哲學處境出發(fā),到日常生活世界里去發(fā)掘我們的靈魂。”
《傷花怒放》(郝舫著)寫搖滾的被縛與抗爭,從搖滾與聽眾、與社會的關系,考察搖滾,作為一種人格意識的產(chǎn)物,作者在搖滾一事上道出了自己的新意與見解。
“貼近生活,解釋生活”也許正是《東方書林之旅》暢銷的重要原因。
(本期暢銷書情報由楊旭東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