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屆不惑之年,有生以來多一半的時間是和團的工作結緣。中學時代當支委,插隊時是生產隊的團支書,上大學時干學生會,畢業(yè)后又在大學做團委書記。其實我的愛好和大學所學專業(yè)都是無線電,這與共青團工作相距甚遠,無線電是和電波交朋友,干共青團是和人打交道。但就是這陰差陽錯,黨組織讓我這個傻大黑粗、心直口快、更適合做工程師的人來做人的工作,而且從團支書直到團市委書記,也許這就是命。既然干,就得干好,還得干出個樣來。20多年來的共青團工作,我就是本著這個信條干下來的。
不論干什么,
都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
干事,要找到干事的感覺,明白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宇宙之廣,萬物之眾,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干什么工作,在蕓蕓眾生中都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分子。每個人在中國是十幾億分之一,在宇宙萬物之中是天文數字分之一,從宏觀看,微不足道,從微觀看,又不可缺少。這就是說,每個人都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認真地做事。
以前,團的工作比現在好做。戰(zhàn)爭時期,只要團員能跟在黨員后面沖上去,就是好團員。和平時期,只要團員在勞動競賽中能沖上去,吃大苦,耐大勞,就是好團員。當年插隊時,我是團支書,帶著青年突擊隊五次出河工,肩膀磨破、手起血泡沒喊痛,腰直不起來沒叫累,吃咸菜窩頭沒水喝不叫苦,那就是過得硬的團支部,就拿錦旗??扇缃駮r代不同了,黨對團組織的要求更高了,工作對象層面更寬了,面對商品經濟,誘人的東西太多了,人們的思想也不像以前那么簡單了。就連我自己也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才得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改革開放后,下海潮一浪高過一浪,究竟有多少機關干部、黨務工作人員和知識分子下海打工、當老板,無從統計。在我這個市青年企業(yè)家協會、市青年實業(yè)促進會等一大堆協會主席頭銜的人身邊,朋友們都是企業(yè)家,他們當中絕大部分做過團的工作,當過團干部,只是年頭沒這么長、職務沒這么高。誰都知道,工青婦三個社團的干部轉換頻率高,尤其是共青團絕不養(yǎng)老。在團市委書記的崗位上,怎樣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tài),同時能影響一班人和市區(qū)各條戰(zhàn)線上的萬名專職團干部能安下心來做團的工作,為做好黨的助手而無私奉獻,這確實是一件大事。我經常檢討自己,也經常教育部下,共青團工作責任重大,影響力強,新時期對團干部的要求比對一個專家、一個老板的要求更高。專家只要在本專業(yè)有成果,老板只要管好自己的企業(yè)就成。但對團干部來說,不行。團干部要有為黨的事業(yè)無私奉獻的心,奉獻就必然有所失。還要能做人的工作,有本事把人團結在身邊。這就要求有工作藝術,有文學藝術修養(yǎng),了解現代科學,能使用現代化的計算機、電子通訊工具,了解股票、國債期貨、統計數字升降等新鮮玩藝的最新動向,對商品經濟社會的宏觀框架、微觀管理也要粗通。這些構成一個團干部的綜合素質,否則就不能圍繞中心貼緊經濟,就不能完成共青團的使命。
對團干部要求這么高,工資又那么少,別人早下海,老板也早當上,錢也賺了,體現了自身價值,這些確實使我們的有些團干部在機關坐不住。怎么辦?一是引導;二是反??;三是為團干部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四是與社會聯系辦實體。這樣才能使干部保持良好心態(tài),穩(wěn)定干部隊伍,既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又為社會培養(yǎng)、輸送人才。
當頭的,就要
帶好班子、用好人
有人說,當頭的要有韜略,要會琢磨人。我不這么想。我認為當頭的首先是做人,做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我曾寫過一副對聯,且經常在大會小會上念叨,上聯是:用人容人團結人以情感人不要琢磨人;下聯是: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不要沒事找事。橫批是:思方行圓。這副對聯寫的是我?guī)资甑母惺堋?/p>
作為團市委領導班子的帶頭人,首先是要把班子建設好,團結帶領團干部營造一種和諧奮進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當中,讓每個干部都能夠心情舒暢地去發(fā)揮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有所建樹。并且,這樣地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會用人的人,手下無閑人;不會用人的人,手下無能人。有的人在這個部門不行,到那個部門卻干得很好;有的人干這項工作不行,干那項工作卻很出色。這對于領導來說,關鍵就是看你怎么用人,絕招之一是揚長避短,二是容人幫人,三是以情感人,團結人,特別是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或比自己聰明的人。會用人的另一個標志,就是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我得意的就是,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智囊團、摯友群,其重要性就是把這些有思想、有見地、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不同層次的大腦并機聯網,集中有效思維適時進行撞擊。
用人的基礎是做人,我常說的是,先做人,多干事,當好官。因為權是組織上給的,但威是要靠自己去為的。因此,我一不借助自己的權力、職務征服他人,而是靠自己的人格和行為去激發(fā)他人對事業(yè)的忠誠和熱情;二是作寬松和諧的氣氛的創(chuàng)造者和維護者;三是有效地使用大家的才智,同時又能彌補群體中出現的空缺和漏洞;并且希望更多的人比自己強,鼓勵更多的人超過自己。
只要干,就要有所建樹
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并且還得干出個樣來。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后備軍,關鍵時刻要沖得上去,該出頭的時候要站得出來。而沖得上去、站得出來還要有個原則,就是要符合黨的要求,適合青年特點,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從愛國主義系列教育活動到實施跨世紀青年工程;從農村青年成才致富奔小康到百萬青工崗位建功作貢獻;從擁有1000多項科技成果的“第三屆青年科技成果博覽會”到綿延1公里、3000多個攤位的“友誼大世界”;從“四定一入”學雷鋒到青年志愿者服務大隊在行動;從“雛鷹展翅”紅領巾仙客來行動到“青春、奉獻、拼搏、發(fā)展”紀念五四系列活動……這許多活動都很成功,體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人才效益。每一個成功活動的后面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這許多動人的故事,又給我們一個啟示:干工作沒有一帆風順的,往往會遇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局面,退半步,一切努力就會付之東流;而進半步,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勝利往往在于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支配物質的能力越強,誰的社會地位就越高。對團的組織也是這樣。因此,我們在抓天津青年實業(yè)建設的今天,也想到了天津實業(yè)發(fā)展的明天,我們從9個方案中優(yōu)選出天津青年宮大廈即將破土動工,由美國IBM公司進行整體規(guī)劃、占地55萬平方米的天津樂園,將給青少年和社會各界提供一個現代、綜合性的游樂園。當然,這些藍圖的實現還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團的地位向來都是靠我們的努力作為贏得的,團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向來都是靠我們克服困難而取得的。
為共青團培養(yǎng)接班人
我是在黨組織和老一代團干部培養(yǎng)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到我這個年齡也將面臨著轉業(yè)問題,就像奧運會,上屆主辦城市的市長要向下屆主辦城市的市長交旗。我怎么能保證把手中的這面旗穩(wěn)妥地交給后任?我想:團的干部要做到八個字“淡泊、大度、克己、發(fā)奮”?!暗础奔础暗匆悦髦荆瑢庫o以致遠”。一個人的追求很多,但只有對一些事情,包括個人名利,看得疏淡一些,胸中才能有更大的容積,也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想事業(yè),干事業(yè);對流言蜚語也要淡泊一些,我對流言蜚語的態(tài)度一是不聽,二是不信,三是批評。常言道:讒言謹莫聽,聽之禍殃結;君聽臣遭誅,父聽子當訣,夫妻聽之離,兄弟聽之別,朋友聽之疏,骨肉聽之絕?!按蠖取本鸵髨F干部“胸似江海下百川”。同志相處,會有友情,也會有矛盾;工作配合,會有一致,也會有分歧;對同志以誠相待,光明磊落,經得起磕碰,咽得下委屈,顧全大局,不計小隙,善于求同存異。出現問題要“靜坐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要講謙讓,講容人,講諒解,不諒解別人就是折磨自己。再就是“克己”,克己就要夾著尾巴做人。青年干部客觀上容易產生優(yōu)越感,不注意就會出問題。而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有力的武器,陳毅有段詩:“一喜有錯誤,痛改更光明。一喜得幫助,周圍是友情。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薄鞍l(fā)奮”是要求團干部知不足而發(fā)奮,見賢思齊,博取眾長,為我所用。干工作就得有擔風險、擔責任的精神,在團的崗位上就要為團的事業(yè)的發(fā)展操心,牽腸掛肚,寢食不安,始終保持工作的進取心和功業(yè)感,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身、提高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團干部。當然,現在有一種傾向,就是不愿意做團的工作,愿意下海搞經營。但共青團的事業(yè)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現在講雷鋒的螺絲釘精神的人少了,但社會上還需要這么一種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需要這種奉獻精神。
活了半輩子,還是沒有成熟,不僅不老于世故,心還像上學時那么年輕,我能做的是盡自己微薄之力為我們黨的事業(yè)添磚加瓦,雖微不足道,也算盡了心、出了力。不管今后做什么,我還是我——龐金華,不管今后做什么,都力爭去干好它。